骨关节炎:让我们揭开每一个症状的面纱
有没有遇到过家里的长辈,平时走路还好,但一阴雨天或清晨起床时,总觉得膝盖、手指不太听使唤?这些轻微的不适,很多人也许都经历过,却没当回事儿。其实,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变动,背后很可能就是骨关节炎在悄悄“报到”。今天我们就一步步揭开它的真面目,让每个人都能清楚地了解自己身体的小信号。
01 骨关节炎是什么?
骨关节炎(OA),说穿了就是关节里的软骨慢慢磨损、变薄,关节周围的骨头逐渐“增生”,久而久之出现疼痛和僵硬。关节软骨就像车轮和地面之间的润滑带,年纪大了、反复劳损,或者家族遗传,软骨就会“用旧”,开始变得不那么顺畅。
根据相关流行病学调查表明,60岁以上的人群中,有骨关节炎表现的比例可以达到30%以上[1]。不过,骨关节炎并不是老年人的“专利”,肥胖、关节损伤和部分职业活动频繁使用同一个关节,也会增加患病风险。
02 关节的“叹息”:疼痛的信号
疼痛,往往是骨关节炎发作最明显的信号。简单来说:
- 活动后疼痛:走多了、爬楼梯后,膝盖或手指关节会有阵阵酸痛,有时候要坐一会才能缓过来。
- 天冷湿度大时更明显:有些人反映,每逢天气阴雨,膝盖酸疼感会加重。
- 晚期可有夜间疼痛:病情加重后,夜间也会痛,甚至影响休息。
别忽视这种“用多了就疼”的现象,这已经说明关节的软组织在发出求救信号。如果强行继续活动,不仅疼痛加重,甚至会导致关节进一步受损。
03 晨起僵硬:动不了的早晨
有的人早上一起床,发现手指、膝盖像被“冻住”一样,几乎动不了。通常,骨关节炎的晨僵时间,多在30分钟以内。伸展一下,活动开了,很快就好。不过,这种晨僵和类风湿关节炎的不太一样,后者常常僵硬超过一个小时或者更久。
04 肿胀与炎症:看得见的变化
- 局部肿胀:有时关节周围看起来比平时粗大,摸上去有轻微压痛。这主要是因为滑膜(关节里的内层膜)发炎、积液导致的。
- 发热或轻微红肿:偶尔可以感觉到关节比周围皮肤温度高,个别患者还出现微红。
- 活动后加重:比较典型的是持续用某只手或腿后,肿胀更为明显。
别小看这种肿胀,虽然与疼痛感不一样明显,但长期反复,容易造成关节形状改变,甚至出现不对称变形。
05 活动受限:走路不再轻松
进入骨关节炎的进展期后,有些朋友会发现:
| 情况 | 典型表现 | 
|---|---|
| 蹲起困难 | 下蹲、起身、盘腿这些动作变得吃力;膝盖似乎卡住一样 | 
| 关节“咔嚓”声 | 活动时能听到关节发出轻微摩擦音;少数情况下能用手触到摩擦感 | 
| 行走后不稳 | 走一段路就觉得膝关节发软,有的人甚至担心摔倒 | 
06 心理应对:与病痛的斗争
长期疼痛、活动受限,让有些人开始变得不太愿意社交,情绪也低落,甚至出现焦虑或抑郁的苗头。骨关节炎不止影响身体,同样挑战着心理承受力。
| 心理调适小方法 | 适用情况 | 
|---|---|
| 倾诉交流 | 独处时情绪低落,适合和亲友聊一聊 | 
| 适度运动 | 每天散步或做关节拉伸,能增强自信心 | 
| 专注兴趣爱好 | 手工活、书法、园艺等,都能转移注意力 | 
| 及时就医 | 情绪难以自行缓解时,寻求心理医生帮助 | 
这些做法简单易行,不但能让人情绪变得轻松,长期看,对控制病情也有帮助。
07 如何预防和日常管理骨关节炎?
骨关节炎虽难逆转,但日常调理和积极管理,能让病情变得可控,甚至推迟进展。说起来,调整生活方式和吃得合理,都很管用。
| 推荐食品 🍎 | 具体功效 | 常见吃法 | 
|---|---|---|
| 深色蔬菜(西兰花、菠菜) | 富含抗氧化剂,有利于关节健康[2] | 每天一盘炒菜或清蒸 | 
| 三文鱼、沙丁鱼 | 含丰富的欧米伽-3脂肪酸,缓和关节炎症反应 | 每周吃1-2次,水煮或清蒸为佳 | 
| 豆制品(豆腐、豆浆) | 植物蛋白有助于软骨修复,维持肌肉功能 | 主餐配一份豆腐或豆浆 | 
| 牛奶及乳制品 | 提供钙质和蛋白质,增强骨骼强度 | 早餐喝一杯牛奶 | 
- 控制体重,关节负担小,进展速度会相对缓慢
- 适量户外活动,比如游泳、慢走,减少关节损伤
- 避免超负荷搬重物,保护关节远离过度劳损
- 身体不适时及早就医,选择正规医院骨科门诊
主要参考文献
- Hunter, D. J., & Bierma-Zeinstra, S. (2019). Osteoarthritis. Lancet, 393(10182), 1745-1759. https://doi.org/10.1016/S0140-6736(19)30417-9
- Dai, Z., & Koh, W. P. (2015). Nutrition and osteoarthritis: Insights from epidemiological studies in human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 16(4), 7008-7022. https://doi.org/10.3390/ijms16047008
- Murray, C. J., et al. (2012).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injuries, and risk factors in 2010. The Lancet, 380(9859), 2053-2260. https://doi.org/10.1016/S0140-6736(12)6172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