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从认识到诊断的全景指南
01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真的离我们很远吗?
有时候,听说身边的亲戚朋友忙起工作就忘记打胰岛素,回过头才发现身体有点不对劲。有位16岁的高中男生,之前学习压力很大,偶尔忘了注射胰岛素,一直没当回事。其实,这种看似小小的“不小心”,可能无声地累积出大麻烦,这正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最典型的“引子”。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最有可能危及生命的糖尿病急症之一,尤其常见于1型糖尿病的青少年,以及一些非常依赖胰岛素的成年人。它的本质是由于胰岛素严重不足,体内开始大量分解脂肪,产生一种叫酮体的酸性物质。就像身体里“发动机”运转方式突然错乱,废气迅速积聚,严重时可导致意识丧失,甚至危及生命(Kitabchi, A.E., et al., 2009)。
02 产生DKA的那些“幕后推手”
- 1. 遗漏胰岛素注射
胰岛素几乎每天都得打,但人在忙乱或情绪低落时,偶尔容易忘记。这种情况下,体内胰岛素迅速下降,血糖和酮体双双飙升。 - 2. 感染事件
比如流感、肺炎或小小的肠胃炎,都是高风险诱因。数据显示,大约有30%-40%的DKA病例是在感染背景下发作的(Wolfsdorf, J.I. et al., 2014)。 - 3. 大压力
不光心理作用,也包括身体的剧烈“折腾”,像严重外伤、手术、持续呕吐等。激素波动下,胰岛素需求明显增加,结果用量不够,DKA就容易跟上来。 - 4. 意外因素
有些药物,比如糖皮质激素,会让血糖变得很难控制。如果调整胰岛素不及时,身体里的“工厂制度”遭到破坏,酮体自然就堆积了。
03 身体给出的“第一道信号”是什么?
简单来说,初期的DKA往往不容易被察觉。最早出现的症状总归躲在生活细节里,有点像手机刚开始“电量预警”——轻微、短暂、易被忽视,但它们的价值却不能小看:
- 偶尔口渴:总觉得有点渴,喝水频率比平时稍微增加。
- 尿多量增加:晚上起夜、白天上厕所次数稍有增加,但并没有特别明显的“急迫感”。
- 轻微乏力:觉得体力好像差点意思,精力不如之前,没有确切疲惫感。
这些改变可能持续几小时到一两天,时好时坏,有些患者在剧烈运动后才发现。
04 警示信号:身体的“红灯警报”
明显症状 | 生活中如何感知 |
---|---|
口渴持续加重 | 一瓶水喝完马上还渴,夜间要起床喝水 |
持续的恶心、呕吐 | 吃什么都没胃口,甚至喝点水就想吐 |
呼吸变深变快 | 家人发现呼吸声大、说话时喘气明显 |
嗜睡或精神状态变差 | 经常无精打采,叫名字反应慢 |
有位24岁的女大学生,在感染感冒后短短两天里,反复呕吐加剧,同时家人发现她呼吸有点奇怪,精神一会儿清醒一会儿恍惚。医院检查结果很快确诊DKA。
这个例子提醒:以上症状一旦持续出现,尤其多重并发时,就不能再“等等看”了。
05 检查结果怎么看?关键指标一览
医院如何判断是不是DKA?主要靠三大“核心数据”,每一项都有明确的标准界定。下面的表格能帮你一目了然:
检查项目 | 意义 | 正常范围 | DKA 诊断特征 |
---|---|---|---|
血糖(静脉血) | 是否高血糖 | 3.9 - 6.1 mmol/L | 常 ≥ 13.9 mmol/L |
酮体(血酮/尿酮) | 酮体积聚 | 阴性 | 阳性(>3.0 mmol/L) |
血液pH(酸碱度) | 酸中毒严重程度 | 7.35 - 7.45 | 常≤7.30 |
只有三项关键指标都出现异常,才能确定进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状态。其他辅助检查还包括电解质、肾功能等,有助于判断全身影响程度(Kitabchi, A.E., et al., 2009)。
06 酮症酸中毒的分级:并非都是一样的“凶险”
DKA的病情有轻有重。医学界把它细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不同分级对应不同风险和管理方式,下面用简明表格说明:
分级 | pH 值 | 神志表现 | 临床风险 |
---|---|---|---|
轻度 | 7.25-7.30 | 精神清晰 | 适时就医,多数可治好 |
中度 | 7.00-7.24 | 轻度嗜睡 | 需住院观察,可能水电解质紊乱 |
重度 | <7.00 | 意识障碍、昏迷 | 高危,需ICU支持治疗 |
某些老年糖尿病患者因新冠感染后发展为重度DKA,表现为意识障碍。
这个案例显示,年龄和基础疾病多的人要更加警惕DKA的暴发及迅速恶化。
07 如何安全渡过危机?科学管理是关键
家里有糖尿病患者,一旦出现持续呕吐、过度口渴等加重症状,最好随时准备验血糖试纸、血酮试纸,并尽早就医。
应对措施一览
- 补充液体:最先要做的就是补充无糖液体(如淡盐水),以防脱水加重。不要自己随意用含糖饮料。
- 胰岛素治疗:在医院,医生会根据血糖和酮体变化调整胰岛素剂量,通常静脉注射,更快起效。
- 密切监测:住院期间要反复检测血糖、血酮、电解质,以及心、肾等重要器官状况。
- 治疗诱因:比如合并感染时需抗生素、囊肿或创伤须额外处理,只有源头问题解决,DKA才会好转。
08 日常饮食与预防建议
说起来,科学饮食和合理作息远比“饮食限制”更适合糖尿病患者日常管理。这里只介绍正面助益的食物选择和生活方式建议,供大家参考:
推荐食物 | 具体功效 | 简单吃法建议 |
---|---|---|
全谷杂粮 | 血糖升高速度更慢 | 早餐多用燕麦粥或糙米饭 |
高纤维蔬菜 | 提升饱腹感 | 每餐搭配烫西兰花、胡萝卜、菠菜 |
鱼类(以深海鱼为佳) | 富含优质蛋白,有益心血管 | 每周两次三文鱼、鳕鱼清蒸或煮汤 |
- 持续症状:如48小时内持续口渴、恶心呕吐,不妨主动就医排查。
- 伴发感染:有发烧或炎症体征时更要尽快到医院,避免情况加重。
- 医疗机构选择:建议尽早前往有条件的综合性医院或有内分泌专科的医院。
09 结语:把控风险,日常细节更重要
DKA虽然是一种急性并发症,但只要警觉一些,认真做好日常管理,就能将风险大幅降低。定期检测血糖、不随意漏用胰岛素、感冒时格外关注身体变化,这些都很有用。其实,健康管理就像每天检查家里的锁——多一分踏实,少一份担忧。
主要参考文献
- Kitabchi, A. E., Umpierrez, G.E., Miles, J.M., & Fisher, J.N. (2009). Hyperglycemic crises in adult patients with diabetes. Diabetes Care, 32(7), 1335-1343.
- Wolfsdorf, J. I., Glaser, N., Agus, M., Fritsch, M., Hanas, R., Rewers, A., ... & Codner, E. (2014). ISPAD Clinical Practice Consensus Guidelines 2014. Diabetic ketoacidosis and the hyperglycemic hyperosmolar state. Pediatric Diabetes, 15, 154-179.
- Xu, Y., Yu, C., Ma, L., Sun, Y., Wu, J., Yan, S., & Xu, S. (2020). Comorbidities and 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diabetic ketoacidosis in adult patients with type 1 diabetes mellitus. BMC Endocrine Disorders, 20,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