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了解、识别与科学应对
01 乳腺癌是什么?
有时候,身边朋友的一句“我最近发现胸部有点不一样”,总让人心头一紧。其实,乳腺癌就是这样一种需要我们提高警惕的疾病。简单说,乳腺癌指的是乳房组织里的细胞,出现了“异常长大”并可能破坏正常结构,甚至向身体其他地方转移的现象。这类肿瘤绝大部分发生在女性身上,偶尔也能在男性中看到。它可能像是身体“工厂”里某个生产线出故障,导致异常的产品堆积——如果不及时修理,影响会越来越大。
乳腺癌在全球范围内都很普遍。2022年,全球约有230万名女性新发病例,每12位女性中就有1位一生中会遇上乳腺癌[1]。不过,现在的医学技术,已经能让很多人通过治疗,恢复正常生活。
02 乳腺癌的警示信号有哪些?
很多人以为乳腺癌会让身体明显不适,其实它早期时,好多时候几乎没有什么特别的感受。下面这些变化值得我们多留心——
- 1. 乳房肿块或增厚:日常洗澡或换衣时,突然摸到乳房里有个小“疙瘩”,通常不疼,这就是典型信号。
- 2. 乳头分泌物:特别是伴随血丝或颜色发暗的分泌物时,需要警惕。
- 3. 皮肤变化:看见乳房表皮发红、出现“橘皮样”凹陷或溃烂时,不要大意。
- 4. 乳房形状或大小改变:有时候,一边乳房掉地明显变大或下垂,也有可能是乳腺组织发生变化。
- 5. 腋下淋巴结肿大:刚开始摸不出,若乳腺癌发展到腋下淋巴结,可能摸到“小豆子”般的肿大感。
去年有一位女性朋友,左侧乳房突然摸到硬块,虽然刚开始没啥不适,但检查后被诊断为早期乳腺癌。手术加化疗,目前她恢复不错。这个例子告诉我们,有“小变化”时千万别拖。
03 为什么会得乳腺癌?
乳腺癌的发生其实是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简单说,有些因素“推一把”,让乳腺细胞更容易走上异常道路——
- 遗传基因:家里有近亲(比如妈妈、姐妹)患乳腺癌,风险会更高。特别是有BRCA1、BRCA2等基因突变的女性,非常容易出现乳腺癌和卵巢癌[2]。
- 年龄增长:40岁以后发病率明显上升。生活中经常听到“熟龄期”女性关注定期检查,也是这个道理。
- 激素水平:激素失衡或暴露在高激素环境下容易刺激乳腺增生,比如初潮来得早、绝经年纪晚,或曾长时间用雌激素类药物(包括绝经后激素替代治疗)。
- 生活方式:肥胖、饮酒较多、长时间缺乏运动,都会提高风险。喝酒和超重的女性,数据显示乳腺癌率更高。
- 环境暴露:长期接触高剂量的放射线,比如年轻时接受过胸部放疗,也会增加患癌机会。
比如,本次案例中,这位成年女性生活中就有饮酒习惯,这为乳腺癌的发生增加了一些隐患。医学界发现,绝大多数乳腺癌患者其实没有明显的家族史[3],所以不能因为家里没人得病而掉以轻心。
04 怎样诊断乳腺癌?流程和配合方法
接下来聊聊一旦发现异常,医院都会有哪些检查流程,以及我们要怎么配合医生更高效地完成检查。
- 1. 体格检查:医生通过手摸、观察乳房和腋下有无肿块或其他异常。
- 2. 影像学检查:典型的有乳腺X光(钼靶)、乳腺超声和磁共振(MRI),用于判定肿块的位置、大小和性质。
- 3. 穿刺或活检:通过一根细针取出肿块里的细胞,再用显微镜看是否为恶性。组织活检是明确诊断的关键一步。
- 4. 免疫组化与分子分型:进一步检测肿瘤细胞上有没有某些特殊标记(如ER、PR、HER2等),决定后续治疗方向。
- 5. 其他筛查:部分患者会做胸部CT、全身骨扫描,看肿瘤有没有远处转移。
一位患者术后2月回院复查,已经做了乳腺改良根治术、免疫组化及多项辅助治疗,后续继续化疗以防止癌细胞复发。她在每次复诊检查过程中,主动讲述手术感受和新出现的不适(如化疗期间出现轻微过敏),这有助于医生调整方案。
05 乳腺癌有哪些治疗方法?
乳腺癌的治疗可以说像是“量身定制”,不同情况有不同做法,但主要思路就是清除异常细胞、减少复发风险。
- 1. 手术:分为局部切除(保乳手术)和全乳切除(乳房切除术),是否保留乳房要看肿块大小、部位和分型。
- 2. 放疗:术后对局部区域用射线照射,清理看不见的“残余”异常细胞,减少复发概率。
- 3. 化疗:用药物杀死全身范围的可能游走的异常细胞。三阴性乳腺癌和高风险患者往往需要化疗。
- 4. 激素治疗:对“激素受体阳性”类型的患者,长期服药有助防止复发。
- 5. 靶向治疗:比如HER2阳性患者会加入特定靶向药,显著提升预后。
实际上,大多数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方案都需要多学科医生共同制定。以之前提到的女性病例为例,她术后因免疫组化提示为“激素受体阴性、HER2低表达”,结合肿瘤分级最终选择化学疗法,并且进行系列支持措施。这样的方案能尽量控制风险,提升恢复速度。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不一样,选择和耐受也有差异。
06 生活管理和日常健康小贴士
乳腺癌的日常管理,靠的不是偶尔的“灵感”,而是持续的健康习惯。有科学研究发现,以下几点对乳腺健康很有帮助——
- 1. 多吃新鲜蔬果:新鲜深色蔬菜和各类水果富含抗氧化物,有助于“修复”受损细胞。如:菠菜+保护细胞;推荐每天一小把。
- 2. 合理摄入蛋白质:豆制品、鱼肉等含有丰富优质蛋白,帮助身体抵抗疾病。如:豆腐+辅助细胞修复;建议一周3-4次。
- 3. 保持适度运动:简单的快步走或家务活动都算运动,每周累计运动150分钟更加理想。
- 4. 保持心情愉快:长期压力容易扰乱身体“内部平衡”,适当分散注意力、保持兴趣爱好,对调整激素水平很有帮助。
- 5. 保持健康体重:肥胖是已明确的风险因素之一,科学减重有益预防。
- 6. 定期体检:特别是40岁以上的女性,建议每1-2年进行一次乳腺检查。早发现,早处置。
一些乳腺癌康复者分享说,坚持“地中海饮食”,多用橄榄油、坚果和全谷物,感觉身体更有力量了。其实,每个人都能从日常小习惯中受益。如果出现异常乳房肿块、分泌物或皮肤变化,及时去有资质的乳腺专科就诊最靠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