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揭开皮肤基底细胞癌的神秘面纱:免疫组化标志物的应用与前景

  • 79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揭开皮肤基底细胞癌的神秘面纱:免疫组化标志物的应用与前景封面图

揭开皮肤基底细胞癌的神秘面纱:免疫组化标志物的应用与前景

01 什么是皮肤基底细胞癌?

和朋友小聚时,不少人都会聊到皮肤健康。有人说,脸上总有不明的小疙瘩,过一阵又消失。当这种“莫名其妙的小变化”经常出现在暴露部位,比如鼻子或额头时,大家往往没放在心上。但其实,有些微妙的变化值得特别关注,尤其是皮肤基底细胞癌(BCC)。

皮肤基底细胞癌是一种最常见的皮肤癌,起源于表皮最深层的基底细胞。它发展速度比较慢,大多数不会转移,但如果不管不问,日积月累还是会造成局部破坏。根据2020年的流行病学统计,欧美国家每年每十万人有超过200例新发病例[1],亚洲人群发病率低于西方,但整体呈上升趋势。这提醒我们,任何肤色的人都可能遇到这个“小麻烦”。

小建议:皮肤上的“不疼不痒”的小块或长久不愈的溃疡,都该早些让皮肤科医生看看。

02 皮肤基底细胞癌的表现有哪些?

  • 微小改变: 初期可能只是看起来发亮的小丘疹,摸起来比周围略有硬度。有位63岁的女性患者,曾把脸上的透明小疙瘩当老年斑,每天照镜子也发现不了什么不适。
  • 持续存在或轻微渗血: 部分患者出现轻度渗液、偶尔结痂,但并不明显。长期存在的小溃疡或反复愈合后又出现的小伤口需要引起警觉。
  • 局部色素异常: 有时表现为颜色略深的小结节或斑块,边界并不清晰。

实际上,因为这些“很普通”的外观,很多人拖了好几年才想到去医院。通常到中晚期,才会出现持续扩大、显著隆起、溃疡不愈等明显问题。但只要早些发现,小型的病变处理起来相对简单,影响也较小。

03 免疫组化技术:皮肤病理的“显微镜”🔬

说起来,医生有时仅靠肉眼和普通显微镜不容易确定这类肿瘤的类型和边界。这个时候,免疫组化技术就派上用场了。它通过特殊抗体识别组织里的特定蛋白,可以像“加标签”一样帮助我们看清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的差别[2]

方法 作用
免疫组化染色 确认肿瘤细胞来源,区分良恶性,判断分化程度
传统HE染色 仅反映细胞和组织结构,容易漏诊特殊类型
说明:在皮肤基底细胞癌中,免疫组化有助于检测分子特征,为下一步治疗提供依据。

04 主要免疫组化标志物有哪些?

目前常用的免疫组化标志物主要包括下表几种,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临床意义:

标志物 相关意义 常见表现
p53 肿瘤抑制因子,反映细胞异常增殖 突变型高表达提示病情进展[3]
Ki-67 细胞增殖活跃度 高表达提示细胞生长快,侵袭性强
Bcl-2 抗凋亡蛋白,有助于肿瘤细胞存活 多数基底细胞癌高表达,对比其他皮肤肿瘤有区分价值

临床实践中,医生会结合患者检查结果,有针对性地选择标志物组合,明确肿瘤的生物学行为。例如,一个45岁男性在面部发现基底细胞癌,病理检测中Ki-67较高,医生会更加警惕复发或生长速度较快的可能性,从而优化随访频率和治疗方式。

05 免疫组化在预后评估中的应用

很多人问,做了免疫组化有什么实际意义?其实,对于基底细胞癌来说,疗效判断和预后评估十分重要。还是以Ki-67为例,高水平常提示组织生长快、局部复发风险大[4]。p53突变型表达则代表肿瘤可能更容易发展为侵袭性病变。

  • 标志物分型带来哪些帮助?
    不同的免疫组化标志物组合,有助于医生判断哪一类病变更容易复发、转为复杂类型或者需要密切随访。
  • 如何选择治疗方案?
    免疫组化结果决定是否仅局部手术,还是需要进一步辅助治疗或更频繁复查(比如每半年一次)。
要留心:报告单上的“Ki-67增殖指数”、“p53阳性表达”等术语,非常值得向医生详细咨询含义。

06 免疫组化的新动态与未来方向

近年来,随着精准医学的推进,免疫组化标志物在个体化诊疗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研究者正在积极探索更多与肿瘤进展密切相关的新指标,例如Sonic Hedgehog通路蛋白、PTCH1突变(影响肿瘤信号转导)等[5]。未来,这些分子有望协助医生实现更“量身定制”的预后评估与靶向治疗。

标志物/分子 研究前景
Sonic Hedgehog (Shh) 新兴靶向治疗对象,有助于复杂病例精准用药
PTCH1 基因突变可为复发风险管理提供依据
简单来说:新技术让基底细胞癌的治疗越来越细致,今后有望不用“一刀切”,而是因人而异。

07 如何日常护肤与定期筛查?

预防基底细胞癌,最实用的方法还是做好防晒、注重观察。以下这些做法简单有效,可以帮助皮肤健康:

护肤方法🌤 健康好处 实用建议
防晒霜 减少紫外线损伤 出门前SPF30以上,每2小时补涂
遮阳帽、遮阳衣 减少直接照射,降低暴露风险 户外活动尽量穿戴,尤其上午10点-下午4点
绿叶蔬菜 提供天然抗氧化物,减轻环境损伤 日常饮食适当加入菠菜、油麦菜等
健康作息 保持免疫力,促进皮肤修复 睡眠每晚7小时以上,定时作息
定期筛查:建议40岁以后或有家族史者,每年由专业皮肤科医师检查皮肤一次,有异常病变及早处理。

参考文献 📚

  1. Lomas, A., Leonardi-Bee, J., & Bath-Hextall, F. (2012). A systematic review of worldwide incidence of nonmelanoma skin cancer. British Journal of Dermatology, 166(5), 1069–1080. https://doi.org/10.1111/j.1365-2133.2012.10830.x
  2. Wick, M. R., & Patterson, J. W. (2010). Immunohistopathology of cutaneous neoplasms: A review. Pathology Research International, 2010, 578278. https://doi.org/10.4061/2010/578278
  3. Guler, S., Ersoy-Evans, S., Türsen, Ü., & Erdem, T. (2003). Expression of p53, bcl-2 and Ki-67 in basal cell carcinomas. Journal of the European Academy of Dermatology and Venereology, 17(5), 511–516. https://doi.org/10.1046/j.1468-3083.2003.00784.x
  4. Laga, A. C., Zhan, Q., Weagle, K., Ma, C., & Murphy, G. F. (2013). Value of Ki-67 expression in basal cell carcinoma subtyping and prognosis. Histopathology, 62(3), 434-437. https://doi.org/10.1111/his.12009
  5. Reifenberger, J., Wolter, M., Knobbe, C. B., Köhler, B., Schönicke, A., & Scharwachter, C. (2005). Somatic mutations in the PTCH, SMOH, SUFUH and TP53 genes in basal cell carcinoma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 113(1), 13–19. https://doi.org/10.1002/ijc.2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