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多动症:有效的注意力训练方法
01 多动症的神秘面纱
小区里一位妈妈跟我聊起,她八岁的儿子在上课时经常东张西望,作业总是拖拉,有时让人怀疑是不是孩子太贪玩了。其实,像这样表现得坐不住、容易分心的孩子不少。有的孩子只是偶尔注意力涣散,但有些孩子则表现得长期明显——脚下像踩着弹簧,想到什么就会立刻去做。多动症(ADHD)不仅仅是“顽皮”,它关乎大脑发育,可能涉及注意力控制、冲动管理和活动水平三个方面。
不同于偶尔走神,真正的多动症孩子常常持续表现出行为异常。他们可能难以完成一项任务,经常打断别人说话,在需要安静时难以安静下来。这影响了他们在课堂、家庭甚至朋友关系中的方方面面。有研究显示,全球学龄儿童多动症发病率约为5%,而我国的相关数据也在逐步被重视(Polanczyk et al., 2015)。
02 多动症的表现,有哪些警示信号?
说起来,多动症的表现并不都那么明显。早期有些孩子只是偶尔粗心,写字漏笔画,或在安静场合插话。这些现象在小学阶段非常容易被忽视,甚至会被当做调皮的个性。
症状类型 | 早期信号 | 明显表现 |
---|---|---|
注意力不足 | 偶尔走神、马虎出错 | 持续专注难、短时间就分神 |
多动冲动 | 难以静坐,有小动作 | 课堂上乱跑,大声插话 |
任务管理 | 偶尔不能完成作业 | 经常丢三落四、作业拖延 |
例如,10岁的明明(化名)经常被老师批评作业不完整、考试丢分,家长直到多次家访才知道这些并不是简单的疏忽。“这个例子其实提醒我们,早期信号并不总是非常明显,细心观察很关键。”
03 多动症的致病因素,为什么会得病?
- 遗传影响: 大量研究支持,多动症具有家族聚集现象。如果父母有多动症或相关注意力障碍,孩子出现症状的风险更大。美国学者Faraone等(2015)统计,ADHD遗传力可达60%-80%。
- 大脑发育及功能: 多动症儿童大脑中部分区域(尤其是前额叶)发育节奏偏慢或结构功能异常,这与自控力和专注力密切相关。
例如,一项脑影像学研究(Shaw et al., 2007)发现,ADHD儿童大脑皮层发育速度相比同龄人确实有所滞后。 - 环境与心理因素: 孕期吸烟、酒精暴露、早产、低出生体重等,都可能增加孩子患多动症的概率。部分儿童在家庭压力大、亲子沟通不畅时,症状也会加重。
04 注意力训练的科学基础
为什么注意力训练对多动症孩子管用?其实,这得感谢大脑的“可塑性”——意思是,大脑就像一条有弹性的橡皮筋,能够通过反复练习、外部刺激不断优化自己的神经网络。
ADHS相关的注意力训练方法,之所以被推荐,是因为反复的主动控制练习能够帮助大脑相关区域发展。例如,专注于桌面游戏和分阶段任务,能逐步提高自控力和工作记忆。
- 认知训练:提升工作记忆、减少分神。
- 行为训练:通过奖励和正面反馈,建立更健康的行为习惯。
- 游戏化练习:让训练过程更有趣,提高孩子主动参与度。
这个过程虽然不等于“彻底治愈”,但研究公认为,持续训练可明显提升孩子生活质量与学习表现。
05 实用的注意力训练技巧
- 分阶段任务:把较大的学习任务拆分成小块,逐个完成。举个例子,数学作业3页,每页中间可以休息2分钟,先完成一小段再走下一步。
- “专注钟”训练:可以用计时器设定20分钟为一个专注周期。期间全力完成当下任务,时间一到即可休息五分钟,让专注力有张有弛。
- 奖励激励法:完成每个小任务后获取表扬或小奖励,比如贴纸、玩具积木,让训练变得有动力。
- 边玩边学:比如用“找不同”、“快速配对”等游戏,训练过程轻松愉快,容易坚持。
- 情绪调节:如果孩子出现焦虑、烦躁,不妨呼吸练习:一口气深吸慢呼,帮助大脑“冷静下来”。
训练方法 | 适用对象 | 操作要点 |
---|---|---|
专注钟 | 大于6岁 | 每20分钟一段,中间休息5分钟 |
分段游戏 | 低龄儿童 | 3-5分钟一组,及时肯定 |
呼吸放松 | 所有年龄 | 深呼吸三次,缓慢吐气 |
06 家庭支持的角色
其实,最好的注意力训练环境往往就在家里。家长们的包容和协助能帮孩子减少焦虑感,增强自信心,不过也有不少人担心自己做得不够好。家长参与并不等于事事包办,而在于创造规律、安静、温暖、不批评的氛围,让孩子愿意尝试专注训练,即使失败了也可以鼓励、一起总结。
- 制定固定作息表,帮助孩子建立预期感。
- 学习目标要设得可达成,一步步递进。
- 鼓励孩子尝试失败,及时表扬每一小步进步。
- 家庭成员用和谐、尊重的态度接纳孩子,而不是指责。
07 专业干预与外部资源
虽然家庭支持很重要,但对于部分孩子来说,光靠家庭努力还不够,如果证实症状持续、影响到正常生活,应考虑及时寻求专业帮助。
干预类型 | 适用人群 | 主要内容 |
---|---|---|
心理咨询 | 持续情绪困扰者 | 情绪疏导、自我认知提升 |
行为疗法 | 7岁以上儿童 | 专门团队制定行为管理方案 |
专注力训练课程 | 所有ADHD儿童 | 专业定制、阶段性课程 |
- 靠谱医疗资源如儿童心理发展中心、三级医院儿科心理门诊。
- 精细化的测评和个性化训练计划,一般都能有不错改善。
引用文献
- Polanczyk, G.V., Willcutt, E.G., Salum, G.A., Kieling, C., & Rohde, L.A. (2015). ADHD prevalence estimates across three decades: an updated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regression analysi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43(2), 434–442.
- Faraone, S.V., Asherson, P., Banaschewski, T., Biederman, J., Buitelaar, J.K., Ramos-Quiroga, J.A., ... Franke, B. (2015). 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 Nature Reviews Disease Primers, 1, 15020.
- Shaw, P., Eckstrand, K., Sharp, W., Blumenthal, J., Lerch, J.P., Greenstein, D., ... Rapoport, J.L. (2007). 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 is characterized by a delay in cortical maturation.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104(49), 19649–19654.
- Thapar, A., Cooper, M., Eyre, O., & Langley, K. (2013). What have we learnt about the causes of ADHD?. Journal of Child Psychology and Psychiatry, 54(1), 3-16.
- Cortese, S., Faraone, S.V., Konofal, E., & Lecendreux, M. (2021). Sleep in children with 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 meta-analysis of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studie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Child & Adolescent Psychiatry, 48(9), 894-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