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告别酒杯:走出酒精依赖的阴影

  • 51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告别酒杯:走出酒精依赖的阴影封面图

告别酒杯:走出酒精依赖的阴影

01 其实,饮酒“上瘾”没你想的那么遥远

深夜的聚会总是热闹,不知不觉又多喝了两杯。你是否有过这种感受——明明知道该收手,但总觉得少点什么?日常生活中,有人嘴上说“我随时可以停”,但手里却离不开酒杯。

酒精依赖其实很普遍。据Rehm et al. (2022)等人的研究,全球每20人中约有1人在一生中会遇到酒精依赖的困扰(Rehm, J., et al., The global burden of alcohol use and misuse: A systematic review, The Lancet Public Health, 2022)。在中国,随着年轻人社交场合增多,酒精相关问题正在悄悄蔓延。从健康的角度来看,酒精依赖可能导致肝脏损害,还会增加焦虑、抑郁等精神压力,打乱家庭和社会关系,给个人和整个社会都带来明显的负担。

02 戒断期怎么了?从头到脚的小变化

有位32岁的男士,曾连续多年每天小酌。他决定断酒的第一周,先是夜里难以入睡,偶尔冒汗,接着上午易烦躁,整个人都“定不住”。这些其实就是典型的酒精戒断小信号。

具体来说:
  • 早期阶段:头晕、出汗、手抖、心跳加快。有的人一到下午就坐立不安,轻微焦虑,这些变化不是每天都有,但偶尔冒头。
  • 后期或较重时:持续情绪低落,明显焦躁,有时候会出现持续的恶心甚至短暂幻觉。部分人还可能连续多天无法入眠,精神状态很差。
💡 小提示:有严重症状(如持续幻觉、极度焦虑)时,最好尽快去医院或寻求医生帮助,独自硬扛风险很高。
阶段 常见症状
初期 轻微头晕、手发抖、间歇性焦虑
加重期 持续睡不着、情绪低落、幻觉

03 酒精依赖背后的大脑秘密

为什么一旦开始定期饮酒,停下来就这么难?
其实,酒精影响神经递质(比如多巴胺和γ-氨基丁酸),让人短暂感觉放松愉快。不过,这种“奖励”反复刺激大脑,形成了依赖,导致身体和精神同时被“套牢”。

酒精戒断时,大脑会出现什么反应?
  • 神经递质紊乱:饮酒时分泌抑制性递质(让人镇静),一旦断酒,这种镇静突然消失,焦虑和烦躁感随之而来。
  • 内在应激加剧:一些人变得容易激动、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出现幻听幻视。“精力像泄了气的球”,如果长期过度饮酒,这种反复刺激还会导致认知功能下降。
一项2018年发表于Alcohol and Alcoholism的研究指出,60%以上的戒酒患者会在戒断头两周内感到明显的精神紧张(Soyka, M., Alcohol withdrawal—clinical presentation and management, Alcohol and Alcoholism, 2017)。
🧠 说明:精神依赖是一种真正的生理现象,不是“意志力差”的问题。

04 管理酒精依赖的有效路径

戒断期的精神困扰难免,不过,现在有很多科学的方法可以帮上忙。

主要管理方法:
  1. 心理干预: 比如认知行为疗法(CBT),能帮助你认识和调整“想喝酒就喝“的习惯反应。很多戒酒门诊会结合个别谈话、小组互助等形式,帮助调节情绪,逐步建立新习惯。
  2. 药物治疗: 在精神科医生指导下,可使用少量药物短期缓解严重焦虑、失眠等症状。比如氯硝西泮、劳拉西泮等可以支持过渡期,但必须在医生安排下合理用药,防止成新的依赖。
  3. 自助支持: 有些人会选择加入匿名戒酒组织(AA),在群体中相互激励。也有人用运动、写日记方式转移注意力,这对平衡情绪、提升成就感很有帮助。
Tips:
  • 寻求专业帮助时,优先选公立医院精神卫生或戒酒专科门诊。
  • 出现强烈戒断症状时,建议由医生综合评估,切勿自行停药或过量饮水。

05 家人和朋友不是旁观者

说起来,戒酒不是一个人的战斗。家里的温暖和朋友的理解,比药物更有力。

怎么支持身边人?
  • 接受戒酒过程会有反复,不要抱怨或冷嘲热讽,而是适当给予鼓励。
  • 可以和戒酒的人一起规划生活,比如安排有益身心的日常活动,让注意力有新方向。
  • 如果出现严重情绪波动、明显抑郁等表现,需要及时帮忙联系专业机构。
有位45岁的女性患者,家人主动帮她预约了心理咨询,并陪同去医院。经过半年坚持,现在已经可以轻松应对社交场合,有时一杯饮料一样开心。从中可以看出,家人的陪伴和理解真的有帮助。
🤝 提醒:亲密关系中的理解和支持,有时是一切改变的起点。

06 后戒断期:重建生活,稳步复苏

戒酒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的开始。断了酒,日子还能怎么过?其实,有些小变化,就能让恢复之路更加顺畅。
  • 营养食物助力:
    食物名称 具体功效 食用建议
    全麦面包 提供丰富B族维生素,支持大脑恢复 早餐搭配鸡蛋,能量持续释放
    鱼类 富含Omega-3脂肪酸,调节情绪、保护神经 每周吃2次三文鱼或青花鱼更有益
    坚果和新鲜水果 帮助身体抗氧化、减少疲劳 下午加餐,随手一把杏仁或一只橙子
  • 新的生活习惯: 比如每天散步半小时,晒晒太阳,帮身体重新获得“仪式感”。调整作息,保持充足睡眠,减少对咖啡因的依赖。
  • 应对诱惑: 每逢朋友聚会,可以带上无酒精饮品,提前想好如何礼貌拒绝。遇到情绪波动,用呼吸训练、冥想放松,一步步建立自信。
曾有26岁的男性戒酒者,把运动当做日常,偶尔用烹饪或画画打发时光。他说现在状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轻松。这个例子说明,改变饮食和生活方式,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复苏”。

简单来说,持之以恒的小突破,比一次性的“猛药”更有效。如果出现持续情绪低落或者对生活提不起劲,不妨与精神科或心理科专家聊聊,寻求专业支持,效果会更持久。

引用文献

  • Rehm, J., et al. (2022). The global burden of alcohol use and misuse: A systematic review. The Lancet Public Health.
  • Soyka, M. (2017). Alcohol withdrawal—clinical presentation and management. Alcohol and Alcoholism.
  • Fields, H. L. (2018). Understanding addiction. Science, 361(6403), 872-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