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性痴呆:从诊断标准到护理全解析
01 什么是血管性痴呆?
很多上了年纪的朋友突然记错了约会时间,或者偶尔忘记停在哪儿的电动车,有时家里人还觉得是正常现象。但当这种"健忘"越来越明显,甚至发展到生活自理困难,就值得留意了。
简单说,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是一种由于大脑里的血流供应受阻、脑内小血管损伤或堵塞,导致认知能力出现不同程度下降的疾病。它不像普通感冒,会自己恢复,而是悄悄拖慢了人的思考、记忆和生活能力。其实,血管性痴呆是老年痴呆中第二常见的类型,发病原因和中风、脑梗有很大关联(Kalaria et al., 2016)。
🧐 血管性痴呆更常见于脑血管有问题的人群,比如曾经中风或脑供血不畅的老人。
02 主要症状有哪些?
症状表现 | 生活中的举例 |
---|---|
◆ 早期轻微症状 | 最近做饭常忘拿调料,偶尔混淆孙辈的名字;购物时时常漏掉必需品。 |
◆ 明显持续症状 | 一位76岁的男性,几个月内多次走失,常把茶杯放进冰箱,还经常找不到回家的路。已经影响正常生活和独立能力。 |
◆ 情绪或行为变化 | 突然变得急躁,有时无明显原因发脾气,也常感到困惑,对熟悉的事情感到陌生。 |
🔔 这些变化不只"健忘"那么简单,如果伴随情绪突然改变或生活自理变差,要尽早引起注意。
03 如何确诊血管性痴呆?
- 1. 影像学检查:医生通常首先推荐脑部影像(CT或MRI),看是否有脑梗、萎缩或其他血管变化。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判断脑部哪块区域受损,损伤范围什么时候发生。
- 2. 认知功能评估:会用如MMSE、MoCA之类的量表做详细测评,考察记忆、语言、判断和注意力等多项能力。有时家属能发现的变化,量表也更系统地反映出来。
- 3. 血管危险因素检查:血压、血糖、血脂和心脏状况一起评估,对诊断和后续管理都有帮助。
🤓 血管性痴呆的确诊一般不能凭一次简单会诊或口头问询,需要做影像和系列量表测评。疑难情况建议去有神经内科(或记忆门诊)的三级医院就诊。
04 血管性痴呆的诊断标准详解
想要明确诊断血管性痴呆,医生会参考国际标准,比如DSM-5(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以及NINDS-AIREN(美国神经疾病和中风研究所标准)。诊断不是随意用一句“记忆力差”来下结论,而是需要满足这几个条件:
- 认知损害:指的是病人在记忆、语言、判断等方面有持续下降,不是短期波动。
- 脑血管病变证据:CT/MRI等影像能看到脑血管阻塞、脑梗或小血管病变等。
- 时间关系:认知下降通常发生在脑血管事件(比如中风)之后,时间上有相关性。
- 日常功能受影响:影响工作、生活自理等社会功能。
小知识:如果影像没有发现明显血管问题,或症状起病特别缓慢,反而需要重点考虑是否为其他类型的痴呆。
05 血管性痴呆和其他类型痴呆有什么不同?
类型 | 起病特点 | 症状差异 | 典型病例 |
---|---|---|---|
血管性痴呆 | 常有突发或阶梯性加重,常与中风相关 | 注意力差、执行功能差,情绪波动较大 | 68岁女性,因脑梗后半年内生活自理迅速减退 |
阿尔茨海默病 | 进展缓慢,起病时间难以界定 | 突出记忆障碍,早期语言流畅、情绪波动较小 | 72岁男性,出现慢性健忘,3年后逐渐不能独立生活 |
路易体痴呆 | 认知波动,伴有视觉幻觉 | 睡眠紊乱,动作迟缓像帕金森 | 看见不存在的人,经常白天嗜睡,行动僵硬 |
🔍 通过典型表现和发病过程,可以初步区分血管性痴呆和其他类型,具体诊断还需医生结合检查结果来判定。
06 为什么会得血管性痴呆?(危险因素分析)
1. 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这些疾病会影响脑部供血,让血管变得狭窄或者发生堵塞。
2. 年龄增加:60岁以后,脑小动脉弹性变差,容易出现血流不畅。研究显示年龄越大,风险增长越快(Gorelick et al., 2011)。
3. 家族史、遗传:如果家族成员里有过中风、痴呆等病史,风险会比普通人高一些。
4. 不良生活方式:长期抽烟、极少运动和高油高盐高糖饮食,容易造成血管内"水管"堵塞,就像家里的管道不及时清洗一样(比喻1)。
5. 曾经发生过中风或小中风:发作后半年至一年内最容易出现认知障碍。
🧠 很多危险因素可以在青年和中年时就被控制下去,所以疾病并不是"命中注定"。
07 如何科学预防和管理?
- 1. 坚果类食品(核桃、杏仁、腰果) + 有助改善血管弹性,经常适量食用对大脑有好处。每天一小把,夹杂在早餐或下午茶中很方便。
- 2. 深色绿叶菜(菠菜、芥蓝、油菜) + 富含维生素K和抗氧化成分,可以帮助脑部健康。建议每餐来一点,炖汤或凉拌都行。
- 3. 清蒸鱼类 + 富含优质蛋白和Omega-3脂肪酸,这类物质对心脑血管很好。每周吃2-3次有益健康。
定期体检:建议从40岁左右开始,每1-2年做血压、血糖、血脂和脑部相关检查。
轻度异常要早管理:刚发现记忆力下降或生活能力变差时,别只靠保健品,可以考虑到神经内科或老年科咨询。
轻度异常要早管理:刚发现记忆力下降或生活能力变差时,别只靠保健品,可以考虑到神经内科或老年科咨询。
👏 规律饮食、适度锻炼和心情平稳,是日常最实用的"护脑三法宝"。
08 护理和康复要注意哪些方面?
- 1. 心理支持:多倾听和陪伴,帮助患者缓解焦虑和抑郁,尤其是刚被诊断时家人与朋友的安慰非常重要。
- 2. 康复训练:根据具体症状,可以进行简单的记忆力、认知或生活技能练习,例如做拼图、通过老照片回忆故事,都能起到锻炼作用。
- 3. 环境安全:居家环境要避免地滑、杂物多等隐患,浴室加装防滑垫,门口安装识别标志,帮助患者独立又安全地生活。
- 4. 药物管理:用药要定时定量,家庭成员可协助整理药盒,避免漏服或误服(可用带分格的药盒)。
小建议:护理时不用过度焦虑,有问题可以随时向专业医生请教,改善生活环境和保持耐心,有助于提升患者和家属的幸福感。
参考文献
- Kalaria, R. N., Akinyemi, R., & Ihara, M. (2016). Stroke injury, cognitive impairment and vascular dementia. Biochimica et Biophysica Acta (BBA) - Molecular Basis of Disease, 1862(5), 915-925. https://doi.org/10.1016/j.bbadis.2016.01.015
- Gorelick, P. B., Scuteri, A., Black, S. E., Decarli, C., Greenberg, S. M., Iadecola, C., ... & Seshadri, S. (2011). Vascular Contributions to Cognitive Impairment and Dementia: A Statement for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merican Stroke Association. Stroke, 42(9), 2672-2713. https://doi.org/10.1161/STR.0b013e3182299496
-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2013).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5th ed., DSM-5). Washington, DC: Author.
- Roman, G. C., Tatemichi, T. K., Erkinjuntti, T., Cummings, J. L., Masdeu, J. C., Garcia, J. H., ... & Amaducci, L. (1993). Vascular dementia: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research studies. Report of the NINDS-AIREN International Workshop. Neurology, 43(2), 250-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