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慢性鼻窦炎:呼吸健康的全方位指南

  • 90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慢性鼻窦炎:呼吸健康的全方位指南封面图

慢性鼻窦炎:不再被困的呼吸之路

01 轻轻一呼,为什么就是不通气?——慢性鼻窦炎的真相

其实,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验:一到换季或者室内空气不流通时,鼻子里像塞进了一团棉花,空气怎么吸也吸不够。慢性鼻窦炎正是一道让呼吸变得卡壳的坎,往往让人觉得很难受,还容易误以为只是“鼻炎”或感冒没好。

从医学角度说,慢性鼻窦炎是指鼻窦黏膜持续(通常超过12周)出现炎症反应。鼻窦就像位于面部的“小空腔”,一旦通道受堵,黏液积聚,炎症长时间不退,就进入“慢性”状态(Fokkens et al., 2020)。症状虽不总是剧烈,却可以悄悄拖着,直影响生活质量,让休息和工作打折扣。

小贴士: 慢性鼻窦炎和普通感冒不同,单靠休息或一般感冒药常常缓解不明显。
(文献参考:Fokkens, W. J., Lund, V. J., et al., "European Position Paper on Rhinosinusitis and Nasal Polyps 2020", Rhinology, 2020)

02 时好时坏还是持续不适?——症状与检查方式

常见症状 出现频率
间歇性鼻塞、轻微头重 早期、偶发
持续鼻塞、黄色或绿色鼻涕 病程进展后,持续性
嗅觉减退,晨起口干 明显发作期
面部胀痛(额头、眼周) 多见于严重或慢性期

有位43岁的女士,原本只是偶尔鼻子难受,后来鼻塞越来越频繁,伴随面部胀痛、工作效率下降。到医院后,医生详细问诊、体检,伴随“鼻内镜”检查(用一个小小的摄像头观察鼻腔内部),再根据CT影像(判断鼻窦是否有积液或结构异常)最终确诊慢性鼻窦炎(Sedaghat, 2017)。

注意: 鼻塞若持续超过三个月,合并色涕、头重胀痛,一定要及时请专科医生检查。

(文献参考:Sedaghat, A. R. "Chronic Rhinosinusitis", Am Fam Physician, 2017)

03 慢性鼻窦炎的背后:到底是什么引起的?

  • 反复呼吸道感染:流感季节、空气质量差时,感冒等上呼吸道病毒感染频率增加,鼻窦黏膜因此反复充血水肿,恢复变慢。
  • 过敏体质:对尘螨、花粉、动物毛发等过敏,刺激鼻窦长期处于低度炎症。
  • 结构异常:鼻中隔偏曲、鼻息肉等本身让鼻腔通道变窄,分泌物难以排出。
  • 环境因素:长期处于空气污染、烟雾、干燥环境中,鼻黏膜自我防护能力下降(Tan et al., 2017)。
  • 遗传与年龄:部分人天生鼻腔结构复杂,同时,中老年人由于黏膜修复能力较低,更容易慢性化。
📊 相关数据:流行病学数据显示,慢性鼻窦炎在城市居民中发病率达5%-12%,确实不可小觑。

(文献参考:Tan, B. K., et al., "Clinical implications of chronic rhinosinusitis phenotypes", Am J Rhinol Allergy, 2017)

04 治疗该怎么选?——药物方案的变化

以往,人们以为抗生素就是万能钥匙,实际上,慢性鼻窦炎多数与细菌感染无关。现代治疗重视分型和局部用药,力求让炎症尽快缓解,减少病程反复(Smith et al., 2014)。

药物类型 适用情况 注意点
局部类固醇鼻喷雾 鼻塞、息肉型 每日固定时间,常规用1月见效
盐水喷鼻/冲洗 黏液多、鼻腔干燥 冲洗宜温和,选用专用喷洗产品
口服抗生素 急性加重期(有发烧、脓性分泌物) 最短疗程,遵医嘱,避免耐药
抗组胺药/过敏药物 伴随明显过敏史 短期缓解症状,避免长期服用

说明:绝大部分患者经过规律用药,结合鼻腔护理,可以大幅减少复发(Smith et al., 2014)。

(文献参考:Smith, K. A., Orlandi, R. R., "Acute and Chronic Rhinosinusitis", Med Clin North Am, 2014)

05 药物难控制怎么办?——手术的必要性与新生活

有些患者,像54岁的男士王先生,连续三个月无法缓解鼻塞和头面压感,经多种药物调整后,仍反复发作,生活质量严重受影响。检查显示有较大的鼻息肉阻塞鼻窦出入口,医生建议微创鼻内镜手术。

  • 适合手术的情况:(1)长期药物无效;(2)发现鼻息肉或异常结构;(3)慢性炎症影响日常生活。
  • 现代技术:微创鼻内镜手术可以精准修复狭窄或阻塞的区域,清除多余组织,有效改善通气。
🛠️“修路”后,约80%患者明显觉得呼吸更顺,头重感消退(Stammberger et al., 2018)。
手术后常见变化
恢复更快 多数术后几天便可正常工作生活
症状减轻 鼻塞、面胀明显改善,大部分人嗅觉也在慢慢恢复

(文献参考:Stammberger, H., et al., "Functional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 – The Messerklinger Technique", 2018)

06 日常护鼻有诀窍——生活方式与自我护理

饮食推荐 🍊
  • 橙子/猕猴桃 + 维生素C丰富,增强黏膜免疫力 + 每日1-2份水果更有益
  • 鲑鱼/核桃 + 含Omega-3脂肪酸,帮助抗炎反应 + 每周吃2-3次可考虑
  • 酸奶 + 含益生菌,调节肠道和免疫 + 适合早餐或加餐
环境和日常建议 🌱
  • 保持室内通风,湿度50-60%最舒适。
  • 外出遇空气污染,可选择口罩减少刺激。
  • 鼻腔护理(用生理盐水冲洗)每周1-2次有帮助。
  • 作息规律,睡眠充足也对恢复有好处。
🔍 呼吸不顺时,适当运动、冥想放松,也有助减轻症状。

什么时候需要就医?如果自我护理2周后仍感觉呼吸困难,或者伴有持续面胀、嗅觉改变,应及时预约耳鼻喉专科。

07 治疗的未来:新希望在路上

说起来,如今慢性鼻窦炎的整体治疗已经跨上新台阶。随着生物制剂(如针对重度息肉型鼻窦炎的新型抗体药物)的出现,部分难治型患者已经有了新的选择(Bachert et al., 2022)。研究人员还在尝试通过基因检测、精准用药方案,让每个人的治疗更科学、个性化。

不过,再优秀的医学进步,也离不开日常的呵护和早期发现。一旦有持续症状,及早诊断和规范管理,仍是避免长期困扰的关键。

鼻窦炎不再是“无解”的慢病,新疗法让健康呼吸更有可能回归生活。

(文献参考:Bachert, C., et al., "Dupilumab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 (LIBERTY NP SINUS-24): a randomis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phase 3 trial", The Lancet, 2022)

主要参考文献

  • Fokkens, W. J., Lund, V. J., et al. (2020). European Position Paper on Rhinosinusitis and Nasal Polyps 2020. Rhinology.
  • Sedaghat, A. R. (2017). Chronic Rhinosinusitis. American Family Physician, 96(8), 500-506.
  • Tan, B. K., et al. (2017). Clinical implications of chronic rhinosinusitis phenotypes. American Journal of Rhinology & Allergy, 31(4), 254-260.
  • Smith, K. A., Orlandi, R. R. (2014). Acute and Chronic Rhinosinusitis. Medical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 98(5), 1175-1191.
  • Stammberger, H., Posawetz, W. (2018). Functional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 – The Messerklinger Technique. Thieme Medical Publishers.
  • Bachert, C., et al. (2022). Dupilumab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 (LIBERTY NP SINUS-24): a randomis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phase 3 trial. The Lancet, 392(10109), 1103–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