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麻醉在肝细胞肝癌治疗中的应用与管理

  • 95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麻醉在肝细胞肝癌治疗中的应用与管理封面图

麻醉在肝细胞肝癌治疗中的应用与管理

01 手术中的麻醉:关键却经常被忽视的作用 👩‍⚕️

走进手术室时,很多人关心医生用的是什么药,却很少有人想到,麻醉其实也是稳住全场的一员。当肝细胞肝癌患者接受手术时,麻醉就像系统管理员一样,时刻监控着身体的各种“信号”,让人能安稳睡上一觉,痛苦比想象中要少不少。
麻醉对于肝细胞肝癌手术不只是“让人睡着”这么简单。手术操作肝脏这种“能量工厂”,稍有不慎就容易引起血压变化,甚至大出血。麻醉团队的调控,决定着病人能不能安全挺过那些凶险时刻。不只是安全,术中的舒适和后续恢复也离不开这关键支持。
简单来说,麻醉医生的工作,不只是一针让你“无感”,而是每一刻都在守护你的平稳。

02 生命体征监护:麻醉管理下的“安全网” 🩺

手术中,人就像是被架在高空走钢丝,稍有波动都可能酿成风险。肝细胞肝癌手术因肝功能波动、出血、麻醉药影响等,病人的血压、脉搏、呼吸和氧合都容易“闹小脾气”。麻醉医生24小时“盯着”各种监测仪表盘,每一个波动、每一个异常变化,他们都要用最快的方法“兜底”。
有一位65岁的男性患者,合并肝硬化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手术期间出现轻度血氧下降和脉搏波动,幸好麻醉团队及时调整了用药和补氧措施,最终手术顺利完成。这种例子在手术室经常出现,也是对麻醉医生应变能力的考验。
  • 出血风险: 肝肿瘤手术中出血多见,麻醉团队要密切关注血量变化。
  • 肝功能不稳定: 麻醉药物的代谢在受损肝脏中时间延长,对用量精准要求更高。
  • 呼吸系统问题: 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基础疾病,术中更容易出现呼吸困难。
可以看出,严密的麻醉和监测,是手术顺利完成的重要“安全网”。

03 重症监护的协作:术后恢复的守护神 🏥

从手术台下来的患者,有时并不能马上安然无恙回到普通病房。尤其是大手术后,麻醉医生还会继续承担监护者的角色,和重症监护团队并肩作战。比如说患者肝脏切除后,刚“苏醒”时,心跳和循环常常还不稳定。这个阶段,监测和调整各种支持方案,成了无声的拉锯战。
比如在术后恢复初期,患者往往呼吸较弱,容易发生气道壁痉挛甚至呼吸暂停。重症监护病房(ICU)里,麻醉医生会协助调整呼吸机参数、管理镇痛策略,并时刻评估是否存在药物代谢迟缓、意识恢复慢等风险。
说起来,重症监护不仅是医疗设备的较量,更是团队经验和默契的检验。

04 麻醉医生的急救复苏:病情突变时的应急队长 🚑

手术与治疗期间,即使计划得再细致,也难免有突发事件。比如失血性休克、药物过敏反应,甚至心脏骤停。肝细胞肝癌患者基础条件差,变化可能非常快。麻醉医生对于各种急救应变流程熟稔于心,每个紧急信号出现的第一时间,总是能冲上前线,实施抢救。
他们常常要和外科、内科等多个科室高效配合。举个例子,手术中如出现大出血,麻醉医生会立即调整补液、输血方案,甚至指导心肺复苏启动。有些患者刚从手术室出来时因为呼吸道分泌物堵塞,气管内的“粘液栓”导致窒息,也是麻醉医生最先抢救疏通的。
别忽视麻醉医生的角色,他们绝不是“隐身人”,而是每次突发状况下的主心骨。

05 疼痛管理:提升肝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小秘诀 😊

很多人对肿瘤最直观的感受就是“疼”。无论是手术创口还是肿瘤压迫,疼痛的折磨都不容小觑。麻醉医生以疼痛管理专长,通过各种方式,比如注射镇痛药物、使用神经阻滞、无痛泵等,帮助病人把痛感降到最低。
以镇痛注射为例,一位肝癌术后病人因切口疼痛难以入睡,经麻醉团队评估后,采用肌注镇痛药,效果明显。术后72小时的疼痛控制,直接影响到患者活动、进食和康复时间,与一般术后“忍一忍就过去”完全不同。
疼痛不必咬牙硬扛,合理管理能帮助病人更好适应术后恢复。

06 麻醉后的日常管理:健康恢复不止停在手术台 👨‍👩‍👧‍👦

麻醉的作用不只局限于手术那一刻。出院回家后,每一天的康复都和术中经历有关。比如有些人会因为麻醉药代谢慢,几天内出现嗜睡、食欲差等小问题。肝细胞肝癌患者恢复过程中,饮食、休息时间分配、肝功能监测,都需要特别关注。定期回医院做肝脏、凝血功能等复查,是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别嫌麻烦。
生活中可以增加蛋白质和新鲜蔬菜,有利于伤口愈合和肝脏修复。如果条件允许,可以适当做些轻松活动,逐渐恢复体力。当然,有任何异常感觉,比如持续乏力、黄疸、腹胀等,都要及时联络医生,而不是自己扛着。
  • 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如瘦肉、鱼、蛋)有助于肝细胞再生。每天分次进食更容易吸收。
  • 绿叶蔬菜含维生素丰富,能为身体带来更多帮助。建议每日摄入200g左右。
定期复查和用药咨询,是患者康复中的“必修课”。

07 为什么会得肝细胞肝癌?致病原因分析 🔎

没有人愿意“碰上”肝癌这种麻烦事儿。肝细胞肝癌大都和慢性肝炎、肝硬化有关。乙肝和丙肝病毒就像不速之客,长期驻留在肝脏里慢慢“搞破坏”,造成炎症和纤维化,最后出现异常细胞聚集,这就是癌症形成的苗头。
临床数据显示,慢性乙肝病毒感染,会让肝癌风险增加一百倍以上(Nguyen, M. H., et al. 2020)。此外,长期大量饮酒、长期脂肪肝、遗传性铁过载(血色病)以及有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物,也是已知的危险因素。年龄大于50岁、男性等人群发病概率更高一点。
  • 慢性病毒性肝炎(如乙肝、丙肝)最关键的风险因素
  • 各类慢性肝病发展至肝硬化后,癌变可能明显增加
  • 有相关家族史、长期饮酒的人群要特别留意
只有了解清楚机理,才能有针对性地预防和管理。

08 预防与健康建议:积极行动才靠谱 💡

只讲风险没用,做好每一步预防,才最有实际意义。肝细胞肝癌虽然听起来可怕,但生活中做一些简单调整,风险就能大大降低。下面是实用的小建议:
  • 新鲜苹果+ 维持肝脏抗氧化能力 + 每日食用一个苹果。
  • 深海鱼(如三文鱼)+ 丰富不饱和脂肪酸提升免疫力 + 每周两次适量烹调食用。
  • 豆制品(如豆腐)+ 促进蛋白合成有助修复肝组织 + 建议一周三次做为膳食补充。
建议有乙肝、肝硬化家族史、或50岁以上者,定期做肝功能、甲胎蛋白(AFP)和B超检查。平时如果出现明显的疲乏、腹部不适、体重明显下降等症状,建议尽快就诊有经验的大型医院筛查。
日常的主动检测、合理饮食和有计划的锻炼,是守护肝脏健康的三件套。
参考文献:
Nguyen, M. H., et al. (2020).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 Epidemiology and hepatitis B virus–relat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Gastroenterology, 158(1), 60-74.
Tholey, D., & Nguyen, M. H. (2025).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Merck Manual Consumer Version.
El-Serag, H. B., & Kanwal, F. (2014). "Epidemiology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in the United States: where are we? Where do we go?" Hepatology, 60(5), 1767-17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