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腹主动脉瘤:介入治疗的优势与选择全解析

  • 189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腹主动脉瘤:介入治疗的优势与选择全解析封面图

腹主动脉瘤:介入治疗的优势与选择

01. 腹主动脉瘤是什么?

有时候,身体里的大血管会悄悄发生变化。如果把主动脉想成高速路,腹主动脉就是穿过肚子的主干道。而腹主动脉瘤,就是这条“高速”某一段鼓起来了,像车胎起了大包,随时有爆胎风险。

简单来说,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 AAA)是指腹部主动脉局部异常扩张。这通常由于血管壁长期受力变薄、弹性减退引起。常见于60岁以上男性,但女性和更年轻的人也并非没有可能。

小贴士:大多数腹主动脉瘤是在健康体检的影像学检查时被偶然发现的。

02. 腹主动脉瘤有哪些症状和风险?

不少人会觉得自己身体没什么问题,但腹主动脉瘤在早期往往悄无声息。偶尔肚子有点胀、轻微不适,往往不会引起重视。通常情况下,瘤体变大时才有较明显的症状,比如持续腹痛、背痛或者腰部胀满感。

症状阶段 常见信号 示例
早期 偶发腹部不适、轻微胀感 66岁男性,例行B超检查发现腹主动脉扩张,无明显不适
进展期 持续腹或背部疼痛、搏动性包块 73岁女性,最近感到肚子隐痛并手按腹部感觉到跳动感
并发症 突然剧痛、休克、晕厥 70岁男性突发昏倒、血压下降,被紧急送医确诊腹主动脉瘤破裂

腹主动脉瘤最大风险在于“破裂”。一旦瘤体爆裂,短时间内可能因大出血危及生命。据2014年《Lancet》一项回顾统计,破裂腹主动脉瘤的院外死亡率高达80%。[1]这说明绝不能轻视这种“无声的不速之客”。

提示:腹部突然剧痛、晕厥要警惕,需立刻就医。

03. 背后的危险因素都有哪些?

很多人会好奇,为什么有人会得腹主动脉瘤?其实,患病主要有几方面的原因:

  • 年龄增长:血管随着年纪变老容易失去弹性。数据显示,65岁以上人群发病率明显升高(Forsdahl et al., 2009[2])。
  • 长期吸烟:烟草中的有害物质加速血管壁受损,吸烟人群腹主动脉瘤风险是非吸烟者的3倍以上。
  • 高血压、高脂血症:这两者让动脉壁长期承受更高压力,导致微细损伤积累。
  • 家族遗传:如果近亲中有腹主动脉瘤病史,自己患病风险会高出许多。
  • 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壁脂质沉积影响血管弹性和结构。
  • 其他因素:较少见的还有感染、外伤和某些罕见疾病。
上述每一项因素和我们的日常生活都密切相关。就像身体的“高速路”年久失修,本都可能增大瘤体发展风险。但有一点很明确:并不是所有人都会发病,只是风险和概率会增加。

04. 传统手术方法有哪些局限?

说到腹主动脉瘤的治疗,过去很长时间主要靠“开大刀”——开放性手术。原理是直接打开腹腔,将瘤体切除,并用人工血管替换那段血管。这类手术虽然有效,但确实有一些不足之处。

  • 手术创伤大:需要切开腹部,手术时间和对身体的损伤都比较大。
  • 恢复周期长:术后通常需要住院两周或更久,假如有基础病,恢复更慢。
  • 并发症风险高:出血、感染、肾功能异常不算罕见。特别是高龄或慢性基础疾病患者,手术风险更高。

举个例子:67岁的男性,因腹主动脉瘤实施开放手术,术后因肺部感染多住院两周。这种情况并不少见,也是为什么医生会更倾向寻找创伤更小的办法。

年龄较大、有多种慢性疾病者,更需要充分评估传统手术的风险。

05. 介入治疗到底是怎么回事?

近些年,腹主动脉瘤的治疗出现了新选择——介入治疗(全称“腹主动脉腔内隔绝术” ,EVAR)。简单理解,这更像是在“高速路”受损段里装上一个金属支架,从内部将瘤体隔绝起来。

  1. 在局部麻醉状态下,从大腿根部的血管穿刺。
  2. 插入导管,将特制的支架血管(覆膜支架)送到瘤体位置。
  3. 在影像监控下释放支架,用来加固血管、封堵瘤体。
  4. 手术切口往往只有2cm左右,全程通常在2小时内完成。

不同于传统的大范围切开,介入治疗更像是“微创修复”。术后恢复也快,许多患者术后3-5天就能出院回家。

小知识:EVAR术后并发症主要为穿刺部血肿、支架移位等,但总体风险较低(Greenhalgh et al., 2016[3])。

06. 介入治疗有哪些优势?

优势 普通手术 介入治疗
创伤大小 切口大,恢复慢 切口小,创伤轻
住院时间 1-2周甚至更长 3-5天恢复出院
合并症风险 较高 相对较低
适用对象 身体条件要求高 老年人/基础病患者也可考虑

介入治疗的最大优势在于“微创、恢复快、适用人群广”。有文献显示[4],介入手术后30天内死亡率较传统手术下降超过一半(Norman et al., 2020)。

不同方法各有利弊。部分病例因血管解剖结构或瘤体位置而不适合EVAR,因此是否选择介入需综合个人情况定制。

07. 哪些人适合介入治疗?未来还有哪些方向?

介入治疗虽然好处明显,并不是每个患者都能选择。适合EVAR的患者主要包括:

  • 年龄偏大、合并多种基础疾病、不适合开放性手术者
  • 瘤体直径较大(通常大于5.5cm)或短期明显扩张者
  • 瘤体的解剖结构便于支架固定和释放者

对比之下,有部分血管结构特殊者、瘤体涉及肾动脉分叉或其他重要分枝者,可能并不适合EVAR。

未来展望:随着材料科技进步和操作方式优化,支架的适应症范围也在不断拓展。未来个体化、定制化的微创介入将成为主流方向。
友情提醒:如果体检查出腹主动脉瘤,请尽快请有经验的血管外科医生进行评估,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 Sweeting MJ, Thompson SG, Brown LC, Powell JT. (2012). Meta-analysis of individual patient data to examine factors affecting outcomes after endovascular or open repair of 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 Br J Surg, 99(2): 239-249.
  2. Forsdahl SH, Singh K, Solberg S, Jacobsen BK. (2009). Risk factors for 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s: a population-based study. The Tromsø Study, 1986-2001. Circulation, 119(16), 2202–2208.
  3. Greenhalgh RM, Brown LC, Epstein D, et al. (2016). Endovascular repair of aortic aneurysm. N Engl J Med, 362:1863–1871.
  4. Norman PE, Powell JT. (2020). 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 the prognosis in women is worse than in men. Circulation, 105(1), 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