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炎的秘密:揭开病毒性肝炎的面纱
01. 病毒性肝炎到底是怎么回事?
如果身边有人突然说体检时发现“肝功能异常”,不少人第一反应是惊讶。其实,病毒性肝炎在全球很常见,不论南方北方,办公室一族还是老年人群,都可能悄悄遇到这个“朋友”。它是一类由多种病毒引起的肝脏炎症,长期进展可能带来更严重的健康问题。
最近一项研究提到,全球约有3.25亿人正在与乙型或丙型肝炎做着“慢性拉锯”。这提醒我们,肝炎并不像只出现在教科书里的名词,它可能就藏在身边。
最近一项研究提到,全球约有3.25亿人正在与乙型或丙型肝炎做着“慢性拉锯”。这提醒我们,肝炎并不像只出现在教科书里的名词,它可能就藏在身边。
小提醒:即便看起来很健康,部分肝炎类型在初期几乎无症状。
02. 甲型、乙型、丙型……常见类型有啥不同?
类型 | 主要传播方式 | 典型表现 | 易感人群 |
---|---|---|---|
甲型肝炎 (HAV) | 污染食物/水 | 急性发热、黄疸 | 儿童、旅行者 |
乙型肝炎 (HBV) | 血液、体液 | 慢性感染可能、肝硬化 | 新生儿、医疗工作者 |
丙型肝炎 (HCV) | 血液为主 | 长期隐匿,数十年无明显症状 | 输血患者、静脉吸毒者 |
丁型肝炎 (HDV) | 与乙肝合并感染 | 症状类似乙肝但更重 | HBV携带者 |
戊型肝炎 (HEV) | 类似甲型 | 急性肝炎、孕妇危险大 | 中老年、孕妇 |
说起来,曾经有一个28岁的女教师小林,因出国旅游回来不久,突发高烧和食欲下降,被确诊为甲型肝炎。这种情况大多能自愈,几乎很少转为慢性(Coffin & Maguire, 2014)。这个例子说明,旅行期间的不洁饮食也可能带来意外“麻烦”。
03. 甲型肝炎:水和食物里的“小麻烦”
在夏天吃了没洗干净的水果或者喝了不明来源的自来水,偶尔会出现恶心、轻微肚子不舒服。像甲型肝炎这样通过消化道传播的病,常常就是如此开始的。其初期表现并不严重,常伴随轻微乏力、偶有恶心,上厕所后发现尿色有些偏黄。如果合并持续数日的黄皮肤、黄眼睛,这才会让人警觉。
不过,大多数健康成年人在经过休息和对症治疗后,都能顺利恢复,不会遗留什么“尾巴”(Teo, 2012)。
不过,大多数健康成年人在经过休息和对症治疗后,都能顺利恢复,不会遗留什么“尾巴”(Teo, 2012)。
Tips:甲型肝炎大多不发展为持续性疾病,日常注意饮食卫生即可。
04. 乙型肝炎:沉默进展的健康威胁
乙型肝炎传播途径多,包括血液(如输血)、母婴、性接触等。不同于甲肝的“来得快去得快”,乙肝有时像个不速之客,早期可能只有轻微乏力,偶尔右上腹不适。随着感染时间的推移,部分人发展为慢性肝炎,数年到十几年后出现肝硬化,甚至诱发肝细胞癌。
病例:陈师傅,45岁,某工厂职工,体检意外查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平常无明显不适。后续进一步检查,提示早期肝硬化(El-Serag, 2012)。这个案例让我们看到,乙肝有时能悄悄发展多年,不见“声响”。
乙肝患者在中国属于重点关怀对象。世界卫生组织曾统计,乙肝慢性携带者中,最终约15%可能出现严重后果,比如肝功能衰竭(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21)。 05. 丙型肝炎:隐身进行的慢性危机
丙型肝炎常见于某些高危人群,如长期血液透析、静脉吸毒史等。不同于乙肝的检测普及,丙肝“潜伏”能力很强,多数人早期几乎没有不适,直到多年以后因疲劳、肝区持续不适等明显表现才就医,但此时肝脏可能已经受到一定损害。
典型案例:张女士,53岁,通过献血筛查偶然知晓自己患有丙型肝炎。从来没觉得哪里有问题,直到进一步体检发现转氨酶升高。这种情况在丙肝患者中并不少见(Alter, 2007)。
研究表明,全球丙肝感染者约7100万。因初期隐匿,60%以上的患者未能及时发现,拖延诊疗(Alter, 2007)。 06. 病毒性肝炎的风险因素:为什么会中招?
- 饮食与水源污染: 甲肝、戊肝多与不洁饮水、不合规餐饮习惯密切相关,尤其是卫生条件较差的环境。
- 血液传播风险: 不规范手术、静脉注射、针具混用均增加乙肝、丙肝感染概率。医疗工作人员和静脉吸毒者需要特别警惕。
- 母婴及性传播: 乙型和丁型肝炎可通过孕妇胎盘、分娩过程以及性接触传染。新生儿若接种疫苗及时,风险降低明显。
- 特殊人群和年龄因素: 老年人、慢性疾病患者感染丙肝、戊肝后更易进展为严重并发症。
- 遗传易感性: 有慢性肝病家族史者,对病毒性肝炎易感风险略高。
07. 预防和生活建议:怎么更安心?
特别建议:预防比治疗更有“性价比”。具体的生活措施如下——
- 鱼类等食物 🐟 : 含丰富蛋白,有助肝细胞修复。建议每周可安排2-3次,适量为好。
- 新鲜蔬果🥦 : 富含维生素和纤维,维护肝脏新陈代谢。三餐加入各色蔬菜,搭配当季水果。
- 全谷粗粮: 谷物类(如燕麦、糙米)促进肠道健康,减轻肝脏负担。日常可与精白米面轮换。
- 接种疫苗💉: 针对乙型、甲型肝炎,按国家计划正规的门诊注射疫苗,是防护关键一步。
- 定期体检: 40岁以后建议每2年查一次肝功能,有肝病家族史或高危暴露史者应更关注。
- 有疑虑时就医: 若发现不明原因的乏力、持续食欲差、皮肤变黄,及时咨询消化科或传染科。
- 选择正规机构: 化验、疫苗和治疗相关服务,需前往具备传染病资质的公立医院。
友情建议:饮食做到多样均衡,养成良好洗手习惯,是保护肝脏健康的有效办法。
最好的做法是,发现疑问随时问医师,不必过度焦虑。
最好的做法是,发现疑问随时问医师,不必过度焦虑。
参考文献
- Alter, M. J. (2007). Epidemiology of hepatitis C virus infection.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13(17), 2436-2441.
- Coffin, C. S., & Maguire, M. (2014). Hepatitis A: old and new. Current Opinion in Gastroenterology, 30(3), 266-272.
- El-Serag, H. B. (2012). Epidemiology of viral hepatitis an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Gastroenterology, 142(6), 1264-1273.
- Teo, C. G. (2012). Hepatitis A worldwide. Current Opinion in Infectious Diseases, 25(5), 507-512.
-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21). Hepatitis B. https://www.who.int/news-room/fact-sheets/detail/hepatitis-b
- Yang, J. D., et al. (2019).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in China: challenges and advances in national screening. Lancet Oncology, 20(1), e61-e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