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新生儿鹅口疮的原因、症状及治疗方法全面解析

  • 120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新生儿鹅口疮的原因、症状及治疗方法全面解析封面图

小小的嘴,大大的困扰:新生儿鹅口疮的治疗与用药揭秘

👶 01 一张小嘴里的意外风景

有些新生儿看上去和平常没什么区别,偶尔张嘴时,家长却会发现宝宝舌头和嘴巴里面点点白色的“雪花”。其实,这种口腔内的小白点,正是鹅口疮——一种甚至连妈妈也容易忽略的小麻烦。几乎每个新手家长都遇到过,一个朋友半夜留言:“宝宝嘴巴里是不是长霉点了?”其实,这样的场景并不罕见。鹅口疮虽然不属于大毛病,却让很多家庭头疼不已。

鹅口疮像个“不速之客”,它可能影响宝宝的喂养和情绪,宝宝哭闹,家长跟着焦虑。治疗起来需要一点耐心,掌握了方法,其实并不可怕。那到底什么是鹅口疮?又该怎么处理?下面咱们就来详细聊聊。

🧬 02 鹅口疮是什么?

鹅口疮,医学上叫“念珠菌性口炎”,是由白色念珠菌这种真菌感染引起的口腔疾病。新生儿的免疫防御系统还没发育成熟,这时候口腔就像一扇没有上锁的小门,容易被微生物“闯入”。鹅口疮几乎都发生在生命的最初几个月,而且,以母乳喂养的宝宝和人工喂养的宝宝都可能碰上。不过,早发现、早处理,会减少很多麻烦。

💡 念珠菌其实平时可以和人类“和平共处”,只有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它才会泛滥成患。
鹅口疮基本信息小表
医学名称 致病菌 高发人群
念珠菌性口炎 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 出生后2-3周的婴儿

🔍 03 什么情况下新生儿容易患鹅口疮?

  • 免疫系统还不完善: 新生儿刚来到这个世界,防御系统还没发育齐全。白色念珠菌这类微生物,就有可能趁虚而入。
  • 母乳抗体摄入不足: 有的新生儿因为喂养困难或奶量不足,没能从母乳获得更多抗体,容易感染。
  • 使用抗生素: 比如一位20天大的男宝宝因肺炎住院,用了抗生素,结果三天后妈妈发现他口内出现白点。同行的医生分析,这是抗生素抑制了有益菌,把“地盘”让给了念珠菌。
  • 奶具消毒不彻底: 奶瓶、安抚奶嘴如果没清洗干净,也可能成为病菌藏身之地。
  • 家长口腔健康问题: 部分情况下,大人有口腔疾病,通过亲密接触“传给”宝宝。

研究显示,约有5%~7%的新生儿会因上述原因发生鹅口疮。[1] 所以,有这些情况的家庭要特别关注宝宝的口腔状况。

🔔 04 典型症状与识别方式

说起来,新生儿鹅口疮的症状并不总是特别明显。最早出现的通常只是嘴里有一些白色斑点或薄膜,这些小白点黏附在颊黏膜、舌头、牙龈甚至上腭,一擦不掉。这和喝完奶之后口腔残留的奶渍“可擦掉”有重要区别。

  • 轻微阶段: 偶尔在舌面看到一两点白斑,宝宝吃奶没有表现出不适,也没有特别哭闹。
  • 严重阶段: 白色斑点增多且蔓延,宝宝哭闹不安、吃奶量减少,甚至拒绝进食或表现出明显疼痛。

有个30天大的女婴,前几天妈妈发现她吃奶时皱眉,有时会哭,检查口腔时看到两块白膜,触碰时有点发红。这其实就是鹅口疮在轻重不同阶段的表现。宝宝一旦出现持续不适,建议带去儿科做进一步检查。

📑 一般鹅口疮不会引起发热、呕吐等全身症状。如有出现,需排查其他疾病。

💊 05 治疗方案与日常护理建议

鹅口疮的治疗分为药物治疗和日常护理两个部分,这里给大家做个清晰的分解:

常用治疗手段对比
手段 操作方法 注意事项
氟康唑口服液 一般用量为每公斤体重3~6mg/天,医生指导下服用 每次服药要用专用量杯
克霉唑口腔用药 涂抹于白斑处,一天2-3次,疗程按医嘱执行 用棉签轻轻按压口腔表面,避免刺激
日常口腔护理 喂养后清水擦拭口腔;奶嘴等用具每日高温消毒 避免自行用偏方处理,以免损伤黏膜
🤱 治疗期间,母亲如果是哺乳状态,也需清洁乳头,避免小问题“循环传染”。

📋 06 用药安全锦囊

  • 严格遵医嘱: 新手家长常见误区是在网上随意买药,自己尝试。其实,药物给药剂量要算体重,必须听医生安排,不能随便增减。
  • 药物副作用需关注: 比如口服氟康唑有时会引起轻度腹泻,局部用药如果擦得太重,可能损伤宝宝口腔黏膜。
  • 疗程要足: 有家长见到宝宝白斑消失,停药太早,容易造成复发。疗程通常为一周,需要医师评估后决定是否结束。

简单来讲,新生儿用药安全要永远置于第一位。如果有不懂的地方,及时询问专业医生,不要凭经验操作。

🌼 07 生活中怎么预防鹅口疮?

预防比治疗更关键,尤其是刚出生不久的宝宝。其实有很多简单的方法可以帮助减少这个麻烦事:

预防鹅口疮的好习惯
方法 具体做法 有何益处
母乳喂养 按需哺乳,保持乳头干净,无破损 增加宝宝抗体,有助防感染
奶具高温消毒 用煮沸消毒10分钟或使用专用消毒设备 减少病菌滋生,阻断感染机会
清洁口腔 用温水蘸湿纱布拭擦宝宝口内,每天1-2次 降低念珠菌数量,保持口腔卫生
定期检查 发现食欲下降、哭闹加重就及时请儿科医师检查 尽早发现潜在问题
🧐 日常护理最忌“想当然”,细节到位,往往能让问题止步于萌芽。

🔚 小结及行动建议

总结来说,鹅口疮虽常见,但控制得好不会对宝宝健康造成长期影响。发现小白点时别慌,辨别清楚是奶渍还是白斑,出现持续喂养困难及时找医生。每天保持奶具清洁,居家环境整洁,母乳喂养按需进行,这些细微的关心正是爱宝宝最实用的表达。有疑问,多和儿科医师交流,让宝宝健康成长从一只洁净的小嘴开始。

📚 参考文献

  1. Simoes, J. A., Arce, D., Silva, M. R., & Souza, L. (2018). Clinical aspects and treatment of oropharyngeal candidiasis in infants. Pediatric Infectious Disease Journal, 37(2), 129-134.
  2. Vila, T., Sultan, A. S., Montelongo-Jauregui, D., & Jabra-Rizk, M. A. (2020). Oral candidiasis: A disease of opportunity. Journal of Fungi, 6(1), 15.
  3. Pappas, P. G., Kauffman, C. A., Andes, D. R., et al. (2016).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for the Management of Candidiasis: 2016 Update by the Infectious Diseases Society of America. 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62(4), e1-e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