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咳嗽:身体的自我保护本能
很多人都体验过:感冒不少天了,咳嗽还断断续续,晚上躺下时偶尔咳上几声,有时还能把自己吵醒。其实,咳嗽其实是气道收缩的一种反应,就像门卫赶走异物,是呼吸道在把“麻烦”清出去。
比如,有位28岁的白领感冒后鼻塞、流涕消退了,喉咙却还发痒,有点咳。类似这样偶发、轻微的咳嗽,大多只是一种清理功能。气道在把残留的黏液、病毒、污染物“送”出去,帮助降低感染几率。
02 感冒为什么引发咳嗽?
“感冒好了,咳嗽却下不了场。”这是很多人遇到的情况。感冒,尤其是由病毒引起时,常常让我们的咽喉和气管变得敏感。气道黏膜会充血、水肿,即使病毒已经清除,气道的敏感性还没降下来,咳嗽会拖着不走。
相关变化 | 常见表现 |
---|---|
气道黏膜充血 | 说话一多、笑一笑就咳 |
咽部神经敏感 | 呼吸冷空气易激发咳嗽 |
黏液分泌多 | 晨起或久坐后咳痰 |
医学研究发现,部分人感冒后咳嗽甚至会持续3周以上(Dicpinigaitis, 2006)。尤其家里有人抽烟、空气污染重,这样的现象会更明显。
03 持续咳嗽的“幕后推手”有哪些?
假如咳嗽一拖再拖,感冒早就过去,背后可能另有原因——并不只是气道“懒得恢复”这么简单。了解这些影响,可以帮你找到突破口。
- 过敏反应:例如吸入花粉、灰尘、宠物毛发。有些人孩子感冒后,家里新进的空气清新剂就可能让咳嗽加剧。
- 哮喘:支气管易痉挛,慢性小气道炎症。16岁女孩小敏,每到换季,感冒后咳嗽特别顽固,其实背后是“变异性哮喘”导致的气道超敏。
- 慢性支气管炎:吸烟史或空气质量差的人更常见,尤其40岁以上男性。
- 胃食管反流:胃酸反流刺激咽喉,夜间咳嗽明显。
- 药物相关:高血压患者使用某些药物(如ACEI类)也可能持续咳嗽。
04 伴随持续咳嗽出现的相关症状
除了总咳,有些伴随症状值得警惕,这些变化可能在家人或者自己身上悄然出现:
- 咳嗽伴痰: 完全不带痰和偶发带痰,健康意义不同。持续性黄绿色痰需要留意,此时感染性增强。
- 气促: 运动后气短爬楼困难,或夜间阵发性发作,也是典型信号。
- 胸痛或胸闷: 持续咳嗽时如果胸部疼痛或有沉重感,值得咨询医生。
- 声音改变: 有人咳嗽过多会出现“声音沙哑”,尤其老师、销售等用嗓多的人。
比如,56岁的女性退休教师,感冒后咳嗽三周,还伴有胸闷、黏痰,她说:“说话一会儿就累,胸口还堵得慌。”这个例子说明,咳嗽背后可能有更多深层原因。
05 什么时候该就医?都查些什么?
有些情况需要主动到医院检查,早一点找出原因。尤其有以下几种表现时,别再观望:
- 咳嗽超过4周,无明显缓解
- 咳痰变色,有血丝或臭味
- 体重下降、不明原因的疲乏
- 夜间咳嗽、气促明显
- 胸痛、喘息或有哮鸣音
检查建议主要包括:
- 胸部X光或CT:用于筛查肺部结构性异常或肿块。
- 肺功能检查:区分哮喘、慢性阻塞性疾病。
- 喉镜、支气管镜:怀疑上气道、气管病变时使用。
- 血常规:辅助判断感染或炎症。
检查费用和复杂程度根据医生评估进行选择。对于老人、慢性病患者,定期体检更重要。
06 如何科学管理和预防持续咳嗽?
假如你正经历这个“小麻烦”,那调整生活和饮食方式特别关键。最有效的办法,不是等它再发作,而是主动让气道恢复健康状态。
食物/做法 | 具体推荐 | 怎么做更好 |
---|---|---|
温开水 | 有助于稀释痰液、滋润气道 | 小口多次饮;晨起、咳嗽发作后及时补水 |
新鲜果蔬 | 富含维生素C、抗氧化物质,支持呼吸道修复 | 建议每日五种以上颜色的水果蔬菜 |
蜂蜜柠檬水 | 天然止咳润喉,适合成人 | 不烫口即可,睡前一杯 |
室内湿度适中 | 维持气道黏膜舒适 | 定期开窗通风,湿度40~60% |
避免吸入性刺激 | 如二手烟和空气污染 | 选用空气净化器,户外运动选择空气良好时段 |
- 服药按医嘱,不要自行减药或停药。
- 规律作息、保持充足睡眠有助气道修复。
- 合理运动(如散步、瑜伽),促进全身代谢。
- 遇感冒或流行季节,主动远离人群密集的封闭空间。
建议50岁以上的人群,每年进行一次肺部健康检查,有助于及早发现慢性咳嗽背后的其他问题。
最后的话
咳嗽其实是气道的一场“小风波”,有时只是个提醒,偶尔也会藏着更大的故事。如果你或家人遇到咳嗽拖延、反复发作,不妨耐心梳理以上这些层面,做出恰当回应。日常做好防护没坏处,与医生保持沟通,出现异常早就医,才是对自己最好的照顾。
参考文献
- Dicpinigaitis, P. V. (2006). "Postinfectious cough: ACCP evidence-based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Chest, 129(1_suppl), 138S-146S. DOI
- Morice, A. H., Millqvist, E., Bieksiene, K., Birring, S. S., Dicpinigaitis, P., Domingo Ribas, C., ... & McGarvey, L. (2020). ERS guidelines o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hronic cough in adults and children. The European Respiratory Journal, 55(1), 1901136. DOI
- Chung, K. F., & Pavord, I. D. (2008). Chronic cough 1: Prevalence, pathogenesis, and causes of chronic cough. The Lancet, 371(9621), 1364-1374.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