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青少年高血压:看似陌生的“成人病”

  • 118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青少年高血压:看似陌生的“成人病”封面图

青少年高血压:看似陌生的“成人病”

下午放学,操场还有不少刚踢完球的学生。你可能没想到,运动场外,有一群少男少女正在为高血压做定期随访。这事儿听着有些意外,高血压不是成年人,甚至是中老年人才多发吗?其实,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正在经历“成人病”的困扰。如果你的身边有孩子或者正值青春期,也许本篇内容会让你重新认识高血压这件事。

01 什么是青少年高血压?

青少年高血压指的是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一般指18岁以下)的血压水平超过了同年龄、同性别、同身高组人群的95百分位标准线。和成人高血压不同,青少年的高血压判定标准不是一个固定数值,而是通过生长发育的参考曲线综合判断。

年龄 高血压界定方式
6~12岁 同年龄、同性别、同身高95百分位以上
13~17岁 同组百分位标准
18岁及以上 成人标准 ≥140/90 mmHg

初期症状往往非常轻微,几乎不影响日常生活,有时只是体育课后偶尔感到头晕,或者体检时“血压偏高”,但很快又正常。大部分家庭也就此放下了警惕。其实,这些细微的信号正是身体“敲响的小警钟”。

02 数据与现状:不是个案

  • 一项覆盖中国近20万学生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青少年高血压患病率在逐年上升
  • 2017年Lancet杂志报告,中国7~17岁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已接近6%,部分地区甚至超过10%。(Wang et al., 2017)
  • 美国青少年高血压发病率在3.7%左右,也呈现缓慢上升趋势。(Flynn et al., 2017)
青少年高血压早期危害不明显,但长期来看可能引发心血管、肾脏等系统的损伤,成年后冠心病、脑卒中等风险水涨船高。

有一位16岁的高中男生,学习压力大、常熬夜,体检两年血压都轻度升高,父母以为青春期波动没大碍。三年后,他出现了持续性头痛,医院检查发现肾功能也有所异常。这个例子提醒,青少年的高血压绝不是小事,不能当作“发育正常波动”而忽视。

03 是什么在“偷偷”提高血压?

说起来,青少年高血压常与日常习惯和社会压力有关。主要诱因有以下3类:

  • 饮食偏咸、热量高 🍔 比如爱吃薯片、方便面、重味下饭菜。高钠和高热量摄入,与高血压发病风险相关。(He & MacGregor, 2010)
  • 运动缺乏 🛋️ 很多青少年升学压力大,每天基本坐着,课外活动时间少,心肺功能下降,血管弹性会变差,血压也容易升高。
  • 情绪压力大 家庭、学校双重压力,容易导致失眠或情绪波动。长时间的精神紧张,会驱动交感神经系统,使血压长时间居高不下。

另外,体重超标也是青少年高血压的“加速器”。数据显示,超重儿童青少年高血压发病率明显高于体重正常同龄人。

现实例子:一位13岁女生,常年喜爱甜饮和炸鸡,体育课成绩一般。有一次随班体检发现血压140/92mmHg,经过生活方式调整,体重下降后血压慢慢恢复到正常范围。这说明生活习惯真的可以影响血压。

04 遗传因素:隐形的“高危信号”

有些青少年,即使生活习惯很健康,依然会查出高血压。这时,遗传因素可能是“幕后推手”。如果父母或近亲有高血压史,下一代的高血压风险明显增高。研究发现,父母一方患有高血压,子女中高血压患病率大约是一般青少年的2倍;如果双亲都有,这个风险还会进一步上升。(Xi et al., 2014)

简单筛查建议: 假如家中有高血压患者,建议青少年每年测量1-2次血压,即便没有明显症状。早期识别能大大减少相关疾病发生。

还有一些特殊的遗传病(如肾小球疾病、内分泌问题)也可能导致继发性高血压。如果家里有类似病史,青少年体检尤其不能大意。

05 心理健康和高血压,居然有关?

除了遗传和生活习惯,心理压力也是青少年高血压的重要影响因子。持续的焦虑、紧张、失眠,会推进体内激素变化(比如肾上腺素升高),让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偶尔“上火”不会造成长久负担,但频繁熬夜、对考试压力过大,长期下来很难不让身体吃苦头。

日常案例:有15岁女生中考前长期失眠,晨起头晕,诊所测血压145/91mmHg。考后休息一段时间,精神和血压一同恢复,佐证了心理和生理直接相关。

这提醒咱们:情绪健康管理可以说就是身体健康的“安全阀”。青少年阶段,除了成绩,要重视睡眠、社交和兴趣爱好,生活越平衡,血压才不容易出问题。

06 如何预防和管理青少年高血压?

青少年高血压存在防与治的空间,关键在于养成科学的生活习惯和规律。下面整理了简单易行的建议:

  • 新鲜水果蔬菜 🥗 :有助于补充钾元素,帮助调节体内盐分平衡。每天可以多摄入绿叶蔬菜、孩子喜欢的水果如苹果、橙子等。
  • 优质蛋白食品 🥛 :如牛奶、鸡蛋、豆制品,这些有助于身体发育,也能稳定血压波动。
  • 规律有氧运动 🏃 :建议每天锻炼30-60分钟,比如跑步、游泳、快步走。锻炼能改善血管弹性,对血压控制很有好处。
  • 保证睡眠 :青少年建议每天7~9小时充足睡眠。作息规律,减少熬夜。
  • 心理疏导 :学业繁忙时,也要适当休息和放松。可以听轻音乐、读自己喜欢的书或与朋友聊天来减压。
🤔 什么情况下需要及时就医?
如果青少年出现持续血压升高、频繁头晕、视物模糊、胸闷或肢体无力,或者有家族史时发现血压异常,最好到正规医院儿科或心内科进行专业评估。
对于已有高血压诊断的青少年,按医嘱定期随访和调整方案是预防并发症的关键一步。

高血压不再专属“大人圈”,青少年也可能被这位“不速之客”找上门。不过好在,大部分青少年高血压只要及时发现、合理干预,都能逐步恢复到健康轨道。实际生活中,不强求完美,但点滴习惯改变、一次次自我关注,对未来会有很大的回报。如果你关心身边的成长中的孩子,不妨试试看,和他们一起养成低盐饮食、爱运动、多沟通的好习惯。

参考文献:
  1. Wang, Z., Chen, Z., Zhang, L., et al. (2017). Status of Hypertension in China: Results From the China Hypertension Survey, 2012–2015. Circ Res, 121(6), 695–703.
  2. Flynn, J. T., Kaelber, D. C., Baker-Smith, C. M., et al. (2017).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for Screening and Management of High Blood Pressure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Pediatrics, 140(3), e20171904.
  3. He, F. J., & MacGregor, G. A. (2010). Reducing population salt intake worldwide: from evidence to implementation. Progress in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52(5), 363-382.
  4. Xi, B., Zong, X., Kelishadi, R., et al. (2014). Family history of hypertension and prehypertension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PLOS ONE, 9(4), e95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