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当癫痫来敲门:良性与难治性癫痫的详尽指南

  • 54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当癫痫来敲门:良性与难治性癫痫的详尽指南封面图

当癫痫来敲门:揭开良性与难治性癫痫的神秘面纱

01. 癫痫其实是什么?为什么会发作?🧠

有时候,生活里突然有人像“短路”一样停顿几秒,或者正在说话的孩子眼神飘走,这让不少人疑惑:是不是遇到了癫痫?
癫痫(Epilepsy),本质上是一种大脑神经元短暂异常放电,导致身体或感知、意识等出现暂时紊乱(Fisher et al., 2014)。虽然听起来有点神秘,其实它一点也不罕见—全球大约有5千万人(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19)。

癫痫分类 常见表现 引发原因
良性癫痫 轻微、暂时抽搐 遗传、发育
难治性癫痫 频繁、严重发作 脑损伤、结构性病变

癫痫发作,有的小朋友只是突然发呆几秒(比如7岁的林林,偶尔写作业时“走神”),有的成年人却可能在地铁里晕倒抽搐。这说明癫痫的面孔多样,背后因素既有遗传、脑发育异常,也有中风、脑外伤等后天因素(Scheffer et al., 2017)。

02. 良性癫痫:其实比想象温和☀️

简单来讲,良性癫痫就像偶尔敲门的小麻烦,大部分时间并不扰乱生活。它常见于儿童,典型表现是发作次数少、持续时间短,对学习和发育几乎没有影响(Wirrell, 2016)。
小铭(男,8岁)有时睡觉时嘴角抽动,清醒后自己没印象,家长担心极了。但医生告诉他们,这就是“良性儿童癫痫”。随着年龄增长,这类癫痫多半会自行缓解。

  • 主要类型:中心颞区棘波癫痫、儿童失神癫痫等
  • 特征:不影响智力发展,无需长期服药
  • 生活影响:孩子白天活泼,学习成绩正常
小提醒:良性癫痫的孩子,日常基本无需特殊照顾,大人只需观察发作时间和频率,并定期随访医生。

03. 难治性癫痫:棘手但非无解🚨

说起难治性癫痫,大家可能会想到经常反复发作、药物效果有限。医学界定义为:即便用上两种及以上合适药物,仍反复发作(Kwan et al., 2010)。
王叔(男,35岁)因脑外伤后出现癫痫,平均每月有好几次全身抽搐,试过多种药物,发作还是难以控制。类似的患者,生活受到明显干扰:不能独自开车、吃饭甚至洗澡都得家人陪护,工作也难以保证正常开展。

主要表现 生活影响
每月多次或持续发作,休息时也可能出现 需要长期监护,增加心理压力、影响社交
需要关注:反复癫痫发作长期下来,确实可能影响大脑发育、记忆功能。患者和家属要关注心理疏导支持。

04. 良性与难治性癫痫发作,到底哪里不一样?🧐

项目 良性癫痫 难治性癫痫
发作频率 偶尔数次/年 每月数次甚至更频繁
持续时间 数秒至数分钟 可能长达数分钟,还易反复
诱发因素 有时与睡眠、情绪相关 多数随时可能,无明显诱因
发作表现 口角抽动、短时发呆、清醒后恢复快 全身抽搐/意识丧失,后需较长时间恢复
小感悟:良性癫痫多像偶尔的小插曲,难治性则可能成为生活的“主角”,影响生活方方面面。

05. 为何会得癫痫?这些风险因素要懂!🔍

癫痫之所以出现,和遗传、脑部发育、外伤等多种因素相关。

  • 遗传影响:有癫痫家族史的孩子,发病风险比一般人高一点。
  • 脑部损伤:比如新生儿产伤、严重外伤、中风后,局部神经元功能异常,导致异常放电。
  • 早期感染:像脑炎、脑膜炎,也可能埋下癫痫风险。
  • 其他原因:某些代谢紊乱、先天发育异常,都可能诱发癫痫。

研究数据: 全球约60%以上的癫痫患者,起病原因跟结构或者代谢改变有关 (Beghi, 2020)。 虽然遗传型比例不高,但小儿良性癫痫仍与家族史相关(Camfield & Camfield, 2015)。

06. 诊断与治疗:遇到癫痫怎么办?👨‍⚕️

癫痫诊断主要依靠详细问诊(包括家族史和发作情况)、脑电图(EEG)、磁共振(MRI)等辅助检查。
医生会关注:发作具体表现、是否有明显诱因、脑结构是否异常。一般来说,经历2次非诱发性的癫痫发作,才会明确诊断。

建议:首次发作应及时到正规医院神经内科就诊,完善上述检查。勿盲目自购药物!

目前常用治疗方式

  • 单药治疗:良性癫痫多只需低剂量单药即可。
  • 多药联合:难治性癫痫可能需多种药物联合,或者尝试新型药物。
  • 手术/神经调控:少部分难治病例可以选择手术或迷走神经刺激、脑深部电刺激等(Engel, 2016)。
  • 个体化随访:每次复诊需评估发作控制、生活质量、药物副作用。
有一位16岁女孩因青少年失神癫痫,经过规律服药后,发作基本控制住,能正常上学。可见,科学就医、规范治疗非常关键。

07. 癫痫管理和日常饮食:哪些方法有益?🥗

  • 含维生素B6的食物:有助于部分维生素代谢型患者 (如胡萝卜、鸡蛋),平时可以适量摄入。
  • 复合谷物:如燕麦、糙米,有助于大脑健康,每日早餐换换口味。
  • 新鲜蔬果:维持良好的矿物质和维生素水平,对神经传递有帮助。
  • 蛋白质适量:优质蛋白如鱼肉、豆制品,有益身体恢复。
实用建议:合理作息、规律生活,坚持用药、定期随访,是预防复发和保障健康的好办法。

这个部分说的是正面推荐。比如,平时早餐时,多吃点小米粥配水煮蛋或水果,帮助身体保持良好状态。

08. 前瞻、希望与新方向:癫痫的明天🌱

癫痫的研究在进步,目前已经有基因检测辅助早筛,精准脑影像不断提升。
科研界正关注新型药物、微创神经调控,更关注患者生活质量(Cross et al., 2021)。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辅助识别,也让一些难治性癫痫的管理更个性化。

听医生的话,积极配合治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癫痫虽然常常让人担心,但科学管理完全可以让大多数患者过上正常生活。这一点,不需恐慌。

参考文献

  • Beghi, E. (2020). The epidemiology of epilepsy. Neuroepidemiology, 54(2), 185-191.
  • Camfield, P. & Camfield, C. (2015). Epileptic syndromes in childhood: Clinical features, outcomes, and treatment. Epilepsia, 56(12), 1866-1873.
  • Cross, J. H., et al. (2021). Advances in epilepsy: Current clinical trends and future directions. The Lancet Neurology, 20(8), 700-710.
  • Engel, J. (2016). What can we do for people with drug-resistant epilepsy? The 2016 Wartenberg Lecture. Neurology, 87(23), 2483-2489.
  • Fisher, R. S., et al. (2014). ILAE official report: A practical clinical definition of epilepsy. Epilepsia, 55(4), 475-482.
  • Kwan, P., et al. (2010). Definition of drug resistant epilepsy: Consensus proposal by the ad hoc Task Force of the ILAE Commission on Therapeutic Strategies. Epilepsia, 51(6), 1069-1077.
  • Scheffer, I. E., et al. (2017). ILAE classification of the epilepsies: Position paper of the ILAE Commission for Classification and Terminology. Epilepsia, 58(4), 512-521.
  • Wirrell, E. (2016). Benign epilepsy syndromes in children: an update and review. Seminars in Pediatric Neurology, 23(2), 106-113.
  •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19). Epilepsy: A public health imperative. Geneva: WH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