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恐慌到平和: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急救措施全解析
在家人聚会时,偶尔有人提到糖尿病,往往不以为意。但如果突然出现恶心、喘不上气,甚至意识有些迷糊,家属和患者往往会陷入慌乱。其实,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听起来可怕,掌握了应急方法,能把风险降到最低。今天就从医学和生活的双重视角,帮你像朋友一样理清思路,为日常健康多一层保障。
01 简单理解: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什么?
简单来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简称DKA)是一种因胰岛素明显不足引发的急性代谢紊乱。人体无法正常利用葡萄糖,反而过度分解脂肪产生酮体,导致血液变酸。“身体里的能量工厂被短路”,不得不用“备胎”脂肪来支撑。
这种状况进展快速,对身体的冲击像“紧急警报”:既改变了新陈代谢平衡,也扰乱了电解质。它是糖尿病常见但危险的突发状况之一,特别是在1型糖尿病人群中更为多见,需要及时识别和干预。
02 早期信号 & 明显症状:如何第一时间发现?
阶段 | 常见表现 |
---|---|
早期(轻微,偶尔) | 轻度口渴、口干;偶有尿多、轻微乏力 |
进展期(持续,明显) | 持续剧烈口渴、频繁排尿 恶心、呕吐、腹痛 呼吸逐渐变深变快(有点像在“喘着粗气”) 皮肤干燥、容易困倦甚至昏迷 |
👀 识别提醒:如果家中有糖尿病患者,发现孩子或老人突然不停喝水、总是往卫生间跑,而且伴有恶心、呼吸变急,不要犹豫,立即监测血糖,并考虑DKA的可能性。
【病例分享】
一位16岁的女学生,家长发现她近期总说口渴、上厕所特别频繁,一天突然恶心、呕吐,被送往医院后被诊断为酮症酸中毒。这个例子说明早期变化很容易被忽略,需要家人的细心观察和及时判断。
03 发生原因:什么情况下容易出现DKA?
- 胰岛素中断:像1型糖尿病人忘记打胰岛素、胰岛素泵脱落,最容易促发DKA。
- 感染应激:发烧、肺炎、泌尿道感染等,都会加重胰岛素需求,让原本的“糖代谢平衡”瞬间被打破。
- 剧烈应激反应:手术、大出血等突发状况,让激素水平变化,导致体内用糖“进退失据”。
- 不规律饮食:长期不进食或暴饮暴食,身体“燃料”链断裂,也可能陷入危险。
📊 数据角度: 一项系统回顾显示,80%以上的DKA急诊与胰岛素漏用、感染紧密相关(Umpierrez et al., 2002)。
提醒:有糖尿病病史的人,遇到感冒、高烧,或者突然出现消化症状时,别大意,风险此时最高。
04 现场急救怎么做?关键行动指南
- 及时补充水分:口渴时少量多次饮水,等专业人员未到前可口服淡盐水,但昏迷或呕吐严重者不建议强行喂水。
- 家用血糖仪检测血糖和尿酮:数值很高(通常>16.7mmol/L)且尿酮阳性提示DKA可能。
- 迅速就医:出现持续呕吐、呼吸加快、精神萎靡、意识不清等任何一个,就要立刻拨打急救电话,等待专业救治。
💡 快速小结:任何疑似DKA的表现,都建议直接送正规医院急诊,而不是在家拖延。尤其老人和小孩,发展速度可能比成年人更快。
05 急救过后,医院里到底怎么做?
急诊医疗团队会给予静脉补液、胰岛素滴注、纠正电解质紊乱(如钾离子异常)等,所有措施都精确到分钟和毫升。
住院期间,医生会持续监测血糖、酮体和电解质,动态调整方案,直到代谢恢复正常。急救处理过关后,还需要明确诱因,如感染、用药等,防止后续反复发作。
【碰到类似情况怎么办?】
“我父亲61岁,因重感冒未及时调整胰岛素,住院查出DKA,出院后医生详细评估了用药方案。”这种经历提醒慢性病患者每次发病都需复盘病因,让日后管理更得力。
温馨提示:DKA不是一治就好,后续要跟医生定期复查,根据体质调整用药,把控制效果维持下来。
06 预防之道:让风险降到最低的方法
具体方法 | 实用做法 | 对健康的好处 |
---|---|---|
规律监测血糖 | 早餐前、睡前、运动后自测,发现异常及时调整 | 帮助发现血糖变化,预防DKA突发 |
精细化胰岛素管理 | 遵医嘱按章使用胰岛素,出现特殊状况主动沟通医生 | 保持代谢平衡,降低酮症风险 |
丰富膳食与适度运动 | 粗粮、豆制品+叶菜/橙色蔬菜搭配;每周适量运动 | 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提升整体代谢能力 |
每日足量饮水 | 白开水为主,三餐之间主动补充,不渴也喝小口水 | 有助预防脱水,降低酮体生成风险 |
定期健康检查 | 每年至少一次血糖+尿酮检查 | 早发现潜在危险因素,争取主动权 |
📢 Tips: 血糖控制理想的人,DKA风险极低。正面的生活管理,就是最“保险”的防线——营养多样,有节奏运动,饮水充足,及时听医生话,家人都能放心。
【真实反馈】
一位47岁的糖尿病男士,退休后习惯日常步行、注重蔬菜粗粮,配合规范用药,近10年没有出现一次急性并发。这个故事说明,科学预防其实不难,贵在坚持。
主要参考文献
- Umpierrez, G. E., Kitabchi, A. E., Murphy, M. B., & Barrett, E. J. (2002). "Diabetic ketoacidosis and hyperglycemic hyperosmolar syndrome." Diabetes Spectrum, 15(1), 28-36.
- Wolfsdorf, J. I., Glaser, N., & Sperling, M. A. (2006). "Diabetic ketoacidosis in infants,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Diabetes Care, 29(5), 1150-1159.
- Gosmanov, A. R., Gosmanova, E. O., & Dillard-Cannon, E. (2014). "Management of adult diabetic ketoacidosis." Diabetes, Metabolic Syndrome and Obesity: Targets and Therapy, 7, 255-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