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腮腺炎:了解疾病的症状、传播途径与治疗方法

  • 49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腮腺炎:了解疾病的症状、传播途径与治疗方法封面图

腮腺炎:你知道它的真相吗?

什么是腮腺炎?

前几天在医院走廊,一对年轻夫妻抱着小男孩在咨询。男孩一只脸鼓鼓的,表情有点不舒服。其实,这种面颊肿胀、不爱吃饭又发热的现象,常常和腮腺炎有关。

腮腺炎其实是由“腮腺炎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最常见于儿童,但成年人也可能“中招”。病毒会袭击人体面部的腮腺(负责分泌唾液的腺体),有时候还可能影响下颌下腺或其他腺体。如果你小时候曾经一边脸肿得像个小包子,多半就遇到过它。

腮腺炎的信号:哪些现象值得注意?

腮腺炎的信号其实没那么隐晦,一旦了解,就不容易错过。

阶段 常见症状 举例
早期(病毒活动初期) 轻微下颌或耳后有点胀、微痛,偶有低烧或食欲减退 8岁男孩最近几天总说嚼东西有点怪,偶尔喊耳下酸胀,家长没太在意
发作期(明显表现) 腮腺明显肿大、持续发热、头痛、咀嚼疼痛、全身乏力 25岁女性,左侧腮腺肿痛明显,体温升高到38.5°C,咀嚼困难,只能吃软食
  • 👀 腮腺肿胀时,模样可能像鼓起一个“小包子”;
  • 🌡 持续高热或全身乏力,提示炎症反应已经比较明显。
📢 别忽视:如果腮腺肿胀持续一周没消退,或合并高烧、吞咽困难,要及时看医生。

腮腺炎怎么传染?为什么爆发在校园和家庭?

很多人一听“病毒”,就感到头疼,其实腮腺炎的传播方式很常见。
它主要通过下面两种途径:

  1. 飞沫传播:当患者咳嗽、打喷嚏,或者说话时,唾液小飞沫在空气中漂浮——和家人、同学离得近时最容易传染。
  2. 直接接触:用手摸过患者的口水、鼻涕,没及时洗手,再擦眼鼻或拿食物也能把病毒带进体内。

📈 数据显示,儿童之间的传染最常见,尤其幼儿园、小学时期。成年人群表现虽轻,但仍可互相感染。

🧴 要留心:腮腺炎病毒在干燥环境下存活短暂,但在人多的密闭空间仍能快速传播。

医生如何判断是不是腮腺炎?

经常有朋友问:“腮腺一肿,就是腮腺炎吗?”其实,并不是所有面颊肿胀都是腮腺炎。
医生如何判断?流程通常如下:

  • ① 详细询问 最近出现了什么症状?是否有发热、咀嚼痛、什么时候开始肿的?
  • ② 临床体检 医生会触诊腮腺,查看皮肤温度、肿胀部位,用听诊器有时也能辅助判断。
  • ③ 实验室检测 需要进一步确认时,可能取口腔分泌物、血液或尿样查腮腺炎病毒抗体。
检查方式 适用情境 意义
体格检查 病人有面部肿胀 判断是否局限于腮腺
血清/分泌物抗体检测 症状典型但不确定 确认病毒感染,提高诊断准确性
🩺 小提醒:如合并胰腺或睾丸疼痛,要尽快报告医生,避免漏诊腮腺炎并发症。

腮腺炎怎么治?不同年龄处理有区别吗?

很多家长担心腮腺炎“会不会留下后遗症”。其实,大多数腮腺炎是自限性的,就是说只要身体免疫力不太差,过一阵子自己能慢慢好转。不过,有些人症状比较重,还是需要医生帮助。

  • 一般治疗:卧床休息,多喝温水,吃容易咀嚼和吞咽的食物(如粥、汤、水果泥)。
  • 对症处理:腮腺肿痛明显时,可遵医嘱口服布洛芬等解热镇痛药,偶尔用温毛巾敷脸能缓解不适。
  • 免疫调节:发高烧或体虚时,医生会视情况给予对症支持,加强机体抵抗力。
  • 特殊并发症:如睾丸炎、胰腺炎,要在医生指导下规范用药及对症处理。
👨‍⚕️ 说起来: 31岁的男性因持续高烧、腮腺严重肿胀就医,被诊断为腮腺炎合并睾丸炎。经过规范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从中可以看出,及时就诊很有好处。

怎么预防腮腺炎?做好这3点,有益健康!

  1. 接种疫苗
    功效:MMR疫苗(麻疹-腮腺炎-风疹三联疫苗)可显著降低感染风险。
    建议:建议儿童在规定年龄段接种疫苗,成人如未接种,咨询医生后也可补种。
  2. 注意个人卫生
    功效:减少病菌传播机会。
    方法:勤洗手、多通风、餐具做到专人专用,避免用手触摸眼鼻口。
  3. 均衡饮食、增强免疫
    食物推荐 具体功效 搭配建议
    猕猴桃 富含维生素C,帮助提升免疫力 可以每日搭配早餐或加到酸奶里
    鸡蛋 提供优质蛋白,促进身体修复 早餐煮鸡蛋或蛋羹,营养又易消化
    燕麦粥 含有丰富膳食纤维和矿物质 可作为主食早晚各一碗,促进消化
🏥 小心:家里有小孩出现腮腺肿胀时,建议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儿科就诊,不要自行用药。

引用文献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