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鼻窦炎的面纱:为何它让你的头痛加剧?
01. 鼻窦炎是什么?
很多人以为流感、感冒才会让鼻子不舒服,对鼻窦炎却知之甚少。其实,鼻窦炎(Sinusitis)说起来就是鼻窦内部发生炎症。鼻窦小巧地藏在眼睛周围、额头和脸颊骨内,健康时,里面空气流通,分泌物能顺畅排出;但遇到病毒、细菌或过敏刺激,这里就容易"堵车",引发炎症,分泌物排不出来,就产生了鼻塞、疼痛等烦恼。
鼻窦就像脸部的小气囊,帮我们调节呼吸时的空气湿度、温度,并保护大脑。但一旦失守,炎症就成了影响生活的大问题。曾有一位32岁的男性上班族,因为鼻塞和面部闷胀,一度注意力难以集中。这让他才开始重视原本被忽略的鼻子问题。
02. 鼻窦炎的常见症状
- 鼻塞:前期可能只是交换空气时不流畅,偶尔堵一下。
- 流涕:轻微时清水样鼻涕,严重时分泌物变黄或带粘性。
- 头痛感:刚开始仅为闷胀感,持续发展后会出现明显胀痛或钝痛,尤其在眉间、颧骨后方。
- 嗅觉减退:偶尔闻不出味,慢慢时长增加。
症状 | 轻微时 | 加重后 |
---|---|---|
头痛 | 偶尔闷胀 | 持续且剧烈,影响生活 |
鼻塞 | 偶尔堵住一侧 | 两侧完全堵塞 |
流涕 | 清水样稀薄 | 黄绿浓稠,量大 |
嗅觉 | 偶尔减弱 | 几乎完全闻不到味道 |
03. 鼻窦炎为何让头痛变严重?
鼻窦炎导致头痛,其实有几个关键机制:
1. 鼻窦腔压力上升:
当分泌物无法顺利排出,鼻窦内压力升高,就像气球变紧,向外挤压周围神经和组织,于是带来钝痛或跳痛感。
2. 局部炎症刺激:
炎症让鼻窦壁血管扩张,神经变得更"神经质",一些本该无感的轻微刺激,也变得疼痛难忍。这解释了为什么轻触眉骨或脸颊,会反射性疼痛。
3. 感染的参与:
细菌或者病毒感染时,炎症因子增多,加剧疼痛,还能让痛感向额部、牙齿甚至眼眶放射。医学研究显示,约有60%长期鼻窦炎患者报告严重头痛,明显影响睡眠和生活质量(Fokkens et al., 2020)。
04. 如何诊断鼻窦炎及头痛?
- 详细问诊:医生会询问病史,比如头痛和鼻部症状的持续时长、性质、加重与缓解的特点等,确认是否有反复鼻塞、流涕等伴随症状。
- 体格检查:用前鼻镜、压按(检查面颊、眉间敏感点),探索相关部位有无压痛或肿胀。
- 影像学检查:出现疑难或慢性头痛时,通常会安排鼻窦CT或MRI(医学磁共振),筛查窦腔内黏膜增厚、液体积聚、结构异常等。
- 必要的特殊检查:疑似有细菌感染时,医生可建议鼻涕培养,确定致病微生物,选对药物。
一位55岁的男性患者,原以为自己反复“感冒”,经鼻窦CT检查,才发现其实是慢性鼻窦炎导致的长期头痛。这告诉我们,适时借助现代检查工具,有助于问题尽早明确。
05. 鼻窦炎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 药物治疗:抗生素治疗细菌感染,激素鼻喷剂可减轻黏膜肿胀。
- 生理盐水冲洗:用淡盐水冲洗鼻腔,有助于清除分泌物、减轻炎症,看到不少家庭已习惯定期做鼻腔冲洗。
- 物理治疗:可以选择热敷鼻部,湿润空气,缓解疼痛和不适。
- 手术治疗:对于反复、顽固或由结构异常(如鼻中隔偏曲)导致的鼻窦炎,医生可能建议内窥镜微创手术,帮助畅通鼻腔和窦口,减少病灶复发。
- 合理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 用温湿毛巾敷在鼻根部,感觉会舒适许多。
- 维持室内适宜湿度,防止空气过于干燥。
06. 预防和自我管理:可以怎么做?
其实,日常的小习惯,对鼻窦的健康有很大帮助。这里分享一些有科学依据、真正能落地的小建议:
饮食/习惯 | 好处 | 实践建议 |
---|---|---|
多摄入新鲜蔬果 | 补充丰富维生素C,帮助抵抗呼吸道感染 | 每天吃2-3种不同颜色的蔬菜和水果 |
保持充足水分 | 湿润鼻黏膜、稀释分泌物,有利排出 | 每天饮水1200ml~2000ml为宜 |
定期通风 | 减少致病微生物聚集 | 每天至少通风2次,每次15分钟 |
适当体育锻炼 | 提升免疫力、增强呼吸道抵抗力 | 每周3-4次中等强度运动 |
07. 日常生活中的小提醒
- 睡眠充足能提升身体修复能力,对预防慢性炎症有好处。
- 鼻部卫生:用柔和的湿纸巾清洁鼻腔,避免反复挖鼻。
- 在感冒流行时戴好口罩,也能帮忙减少呼吸道感染的发生概率。
总体来说,鼻窦炎其实常见也并不可怕,重要的是别一味忍耐,把头痛归咎于工作压力或作息。关注这些日常的小信号,调整下饮食、习惯,有困惑时及时问问专业医生。身体的小变化,值得好好对待。
文献参考:
- Fokkens, W. J., Lund, V. J., Hopkins, C., et al. (2020). European Position Paper on Rhinosinusitis and Nasal Polyps 2020. Rhinology, 58(Suppl S29), 1-464.
- Meltzer, E. O., Hamilos, D. L., Hadley, J. A., et al. (2004). Rhinosinusitis: establishing definitions for clinical research and patient care. Otolaryngology–Head and Neck Surgery, 131(6_suppl), S1-S62.
- Maiorano, E., Donati, M., Sacchetto, L., et al. (2022). Diagnostic imaging in chronic rhinosinusitis. Current Allergy and Asthma Reports, 22, 2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