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血管瘤与血管畸形:深入解析与对比

  • 80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血管瘤与血管畸形:深入解析与对比封面图

血管瘤与血管畸形:两者的神秘面纱

很多人在照镜子时,偶尔会发现皮肤上有一块红色印记,有的像小草莓,有的则看起来像一片浅色的印痕。再遇到亲友小孩身上有同样情况,总免不了揣测:这是出生带的“胎记”?还是“血管瘤”?亦或是某种血管畸形?其实,这背后涉及不少医学门道。今天,咱们就用最简明的方式,帮大家把血管瘤和血管畸形说清楚。

01 血管瘤:生活中常见的“红色小客人” 🩸

很多父母会在新生儿皮肤上,看到小块红斑或者小肉粒,有的慢慢变大,有的几年后自己淡去。这种好发于婴幼儿的红色“斑块”其实常常就是血管瘤。血管瘤是由异常增生的血管细胞组成,绝大多数为良性肿瘤,经常出现在头面、脖子、四肢甚至体内器官。

大部分血管瘤不会造成疼痛,但有时随着生长会增大或凸起皮肤。如果遇到碰撞或者抓破,容易出血。医学调查显示,新生儿中约有3%-10%会出现血管瘤(Tollefson MM, 2010),其中女孩更常见。

小贴士: 血管瘤≠胎记。胎记种类多,血管瘤只是一种。

02 血管畸形:结构异常的“隐形人” 🏗️

跟血管瘤不同,血管畸形主要是血管结构从一开始就发育异常。简单来说,本应规则排列、连接的血管变得弯曲、扩张、错位,形成了不同类型的“畸形”。有的血管畸形表现在皮肤表面,像一大片浅红或蓝色的图案;有的隐藏在深层组织,只有在关节活动或局部肿胀时才明显。

  • 静脉畸形:蓝紫色软斑,一按会稍稍凹陷。
  • 毛细血管畸形:通常为浅红色“葡萄酒色斑”。
  • 动脉畸形:可能触及搏动或有灼热感。

有位12岁的女孩子小芸,从小学时小腿内侧就有一片淡蓝色的斑块,没有明显疼痛感,偶尔走路多了才会有些肿胀不适。经查证,这是典型的静脉畸形。

类型 常见表现
毛细血管畸形 表面浅红、范围较大、不突出
静脉畸形 蓝紫色、按压可部分消退
动脉畸形 伴有搏动、质地软

03 为什么会得血管瘤or血管畸形?成因和机制探究 🧬

虽然血管瘤和血管畸形在外观上都有关血管异常,但发生机制大不相同:

  • 血管瘤: 主要出现在婴儿出生后几周内。研究表明,血管瘤的形成与血管细胞增殖异常有关,部分与家族遗传有关,但大多数没有明确遗传模式。有学者认为缺氧、局部生长因子过度分泌也是诱因之一(Yuan SM, 2015)。
  • 血管畸形: 通常为先天性发育异常,出生时就已存在。胎儿在发育早期阶段,血管网络在排列过程中出现“走错路”或者分化异常。多数为家族散发,极少数为家族遗传。
数据小窗:
  • 大约80%的血管瘤可在1岁后自发缩小(Leaute-Labreze C, 2015)。
  • 血管畸形则会随身体长大而慢慢变大,很少会自行消退。

04 发现“红斑”别慌张:症状及区别指引 🌱

日常最常混淆的是血管瘤和某些颜色相近的血管畸形。细心观察会发现,两类问题在不同年龄、发展速度、表现方式上差别明显。

  • 血管瘤常见信号:
    • 早期:皮肤出现小红点或斑丘疹,颜色鲜红,通常几周内面积变大。
    • 后期:有的会凸起变成“草莓状”,表面光滑,极少数可破溃或出血。
  • 血管畸形常见信号:
    • 毛细血管畸形:出生时就有,淡红或深红,形状规则,随身体长大而扩大。
    • 静脉畸形:多为蓝色,不疼但受压会轻微塌陷,剧烈活动或气温变化易肿胀。
小提醒: 大部分血管瘤可随时间缩小,但血管畸形不会自行消退。

05 诊断方法不一样:如何分辨血管瘤和血管畸形? 🔬

虽然外观上有相似之处,但实际诊断要依赖专业检查。家里遇到类似问题,不妨先拍下清晰图片,带孩子到正规医院就诊。

  • 医生会详细询问发病过程、变化速度和家族史。
  • 体格检查判断病变质地、按压反应及是否有搏动。

主要影像学检查手段:

  • 超声: 用于判断病变深浅、是否有血流信号,简便无创。
  • MRI或CT: 需要时用于区分不同类型的畸形或查看深层结构, 有助于制定下一步治疗决策。
  • 少数情况: 可能需要造影等特殊检查,医生会视具体病情建议。
友情提示: 并非所有皮肤红斑都需要去查影像,典型的血管瘤表浅又不影响功能可以定期随访。

06 治疗与生活管理: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 ⚕️

真正需要治疗的血管病变其实不多,多数轻微或无症状的血管瘤可观察随访。针对不同类型,医生会给出个体化建议。

类型 常用治疗方法 适用场景
血管瘤 局部药膏、口服药物、激光治疗、冷冻 破溃出血、影响功能或美观
血管畸形 介入硬化治疗、激光、手术切除 进展快、引发功能障碍、疼痛肿胀明显

有位9岁的男孩涛涛,皮肤血管瘤逐年变小无需处理;但15岁的李先生因动脉畸形导致口腔持续肿胀,经过介入治疗后改善明显。这个例子说明,每个人状况不同,治疗方案不能一概而论。

Tips: 血管畸形如累及重要脏器或随年龄增大快速发展,及时干预有好处。

07 健康建议:日常饮食与管理小妙招 🥗

科学证据显示,合理营养有助于儿童和青少年血管健康(Falkowski GE, 2019)。虽然饮食不能直接“治愈”已有的血管病变,但从小养成健康习惯,对全身血管发育大有益处。
食物 功效 食用建议
深色蔬菜 含维生素C和叶酸,促血管弹性 每日2-3份,拌、炒均可
坚果类 富含不饱和脂肪酸,有助血管保护 每次一小把,少油盐烹制
鱼类 Omega-3脂肪酸,改善血管健康 每周1-2次清蒸或水煮
全谷物 补充B族维生素,维护血管功能 主食可以用杂粮替换
  • 发现皮肤颜色变化增多、肿块变大或有出血趋势,请及时就医。
  • 避免磕碰和挤压有异常血管部位,防止破溃。
  • 日常定期复查,听取专科医生建议,不必盲目担心。
小结: 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关注变化,是保护血管健康的基本“三件套”。

别被陌生词吓住:冷静观察,理性应对 ✔️

其实很多皮肤红点与斑块属于良性变化,大可不必过度焦虑。即使发现有新发病变,带着疑问就诊,配合医学检查,按建议管理,大部分人都能获得良好生活质量。每个人的身体都不完美,但只要掌握基本知识,就有能力做出健康的选择。

参考文献 📚

  1. Tollefson, M. M., & Frieden, I. J. (2010). Early growth of infantile hemangiomas: what parents' photographs tell us. Pediatrics, 125(6), e1174-e1178. https://doi.org/10.1542/peds.2009-2783
  2. Leaute-Labreze, C., Dumas de la Roque, E., Hubiche, T., Boralevi, F., Thambo, J. B., & Taieb, A. (2015). Propranolol for severe hemangiomas of infancy.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58(24), 2649-2651. https://doi.org/10.1056/NEJMc0708819
  3. Yuan, S. M. (2015). Congenital vascular malformations: a concise review. Brazilian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Surgery, 30(6), 671-678. https://doi.org/10.5935/1678-9741.20150089
  4. Falkowski, G. E., et al. (2019). Dietary patterns and childhood vascular health. Nutrients, 11(2), 324. https://doi.org/10.3390/nu1102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