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宫颈癌:你需要了解的关键知识

  • 64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宫颈癌:你需要了解的关键知识封面图

宫颈癌:你需要了解的关键知识

01 宫颈癌的定义与影响 🧬

宫颈癌,简单来说,就是发生在子宫颈的恶性肿瘤。在日常生活里,子宫颈像是“通道口”,连接子宫和阴道。出现宫颈癌,身体就像交通要道出问题,正常的运作会受阻。其实,这种病最初不会有太明显的不适,有点像门口的闸门出了点小错,短期很难察觉出来。

不过,一旦宫颈上的异常细胞持续生长,发展成为癌症后,不仅影响女性健康,还可能威胁生命。全世界范围内,宫颈癌是女性常见的癌症之一,每年有成千上万的女性因它受到困扰(<Arbyn et al., 2020)。很多患者其实在发现时已经较晚,治疗难度增大。这提醒我们,了解宫颈癌的基本知识,能帮助早发现、早处理问题,保护自己也关心家人。

02 警惕宫颈癌的早期症状 👀

  • 轻微、偶尔的异常阴道出血:比如平时没来月经,却出现了一点滴血,或者在同房后有出血。这种情况常常被当成“小毛病”忽略,其实可能是宫颈发来的信号。
  • 分泌物变化:分泌物变多、变稀、带有血丝,或者有异味,也值得留意。
  • 盆腔轻微不适:有少数女性会感觉下腹偶有隐隐作痛,但很多人都不会当回事。

到了宫颈癌比较明显的时候,症状会持续且加重,比如长时间的阴道出血、持续的腹痛,甚至排便和排尿困难。以一位70多岁的女性患者为例,早期她并没有太多不适,后来出现反复下腹痛和血便、腹泻,到医院检查才发现已经进入了晚期。这个例子让我们明白,不管年龄大小,只要发现女性系统有反常,就别惯性忽略,尽早和医生沟通很重要。

03 为什么会得宫颈癌?

宫颈癌的出现,并不是“坏运气”这三个字能说清楚的,它背后有明确的“元凶”——人乳头瘤病毒(HPV)。超过95%的宫颈癌病例都能检测到HPV感染(<Walboomers et al., 1999)。不过,HPV其实很常见,多数感染后会自行清除,只有个别高危类型的HPV,长期存在才会让宫颈产生异常变化。

  • 性生活因素: 很早开始性生活、多性伴侣更容易感染HPV。
  • 免疫力低下: 比如长期压力、营养不良或慢性病,让身体清除病毒的能力下降。
  • 吸烟: 研究显示,吸烟女性患宫颈癌风险比不吸烟者要高出约2倍(<Munjal et al., 2017)。
  • 遗传因素与年龄: 年龄大于50岁的女性风险增加,家族有宫颈癌历史也须格外注意。

这些风险因子大多和日常生活有关,像HPV感染就是最关键的一环。不是所有感染HPV的女性都会变成宫颈癌,但高危型病毒长期停留在宫颈,才会让细胞一步步走向异常。所以,控制风险因素,是防止宫颈癌发展的关键步骤。

04 如何进行宫颈癌的检查与诊断 🔎

检查宫颈癌,并不复杂,也并不“可怕”。最常见的有两种方法:

  1. 宫颈抹片检查(TCT/Pap Smear): 就是医生用一个小刷子轻轻刮取宫颈表面的细胞,送去实验室看看这些细胞有没有异常。这个过程通常几分钟就结束,几乎不疼。研究认为,这项筛查技术极大减少了宫颈癌的患病率(<Ronco et al., 2014)。
  2. HPV检测: 检测是否有高危型HPV病毒感染。一般建议和宫颈抹片配合进行,能较全面发现隐患。

如果检查发现异常细胞,医生会建议再做阴道镜或者取一小块宫颈组织做活检。从发现问题到明确诊断,每一步都有明确流程。针对高危患者,像有宫颈癌家族史、已多次发现细胞异常者,医生会建议更加密切随访。

05 宫颈癌有哪些治疗方法?🩺

治疗宫颈癌,就像修复身体的“交通要道”,方法主要有三种:手术、放疗和化疗。选择哪种方式,要根据病情分期、患者年龄以及整体健康状况。

  • 手术: 适用于早期患者,可以直接切除异常组织或整个子宫。
  • 放疗: 用高能射线“清除”癌细胞,适合某些无法手术或需要联合治疗的人。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放射性肠道不适,比如腹泻、便血。
  • 化疗: 通过药物杀死癌细胞。适合中晚期或癌细胞已扩散的情况。常与放疗联合使用。

以一位晚期宫颈癌患者为例,她在确诊后接受过化疗、免疫治疗及精准放疗,之后出现骨转移和放射性肠炎,需要多次住院治疗,对生活造成很大影响。可以看出,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对于减少痛苦和提升疗效尤其关键。

治疗期间,情绪压力和身体症状同样值得关注。如果治疗中出现新的身体不适,比如持续腹泻、明显体力下降,要主动和医疗团队沟通。“合理预期”,是调整心态、积极应对的好帮手。

06 日常管理与宫颈癌的预防 🛡️

  1. 规律体检: 建议成年女性每两三年做一次宫颈抹片检查,HPV检测在医生建议下进行。尤其是有相关家族史或高危因素者,更要按时检查。
  2. HPV疫苗接种: HPV疫苗能有效降低高危型病毒引起的宫颈癌风险,适合9-45岁女性,不分已婚未婚。
  3. 健康饮食: 多吃新鲜蔬果、坚果和带有丰富膳食纤维的食物,比如胡萝卜促进身体修复,柑橘类水果有益于免疫力。坚果含维生素E,有助于女性生殖道粘膜健康(表达公式:胡萝卜 + 促进细胞修复 + 每周2-3次烹调食用)。
  4. 良好作息: 保证充足睡眠,避免长期熬夜,有助于免疫系统正常工作。
  5. 适度锻炼: 每周适当有氧运动,提高整体健康状况。

如果月经期间有异常出血,坚持2周以上的分泌物变化,或出现持续下腹部不适,建议及时选择正规医院妇科就诊。对于40岁以上女性,定期检查能为健康加上一道重要保障。

生活中,“积极应对”比焦虑担忧更有用,把检查当成和身体的日常对话,多留一份心眼,减少就医恐惧,才能真正做到早发现、早处理。

主要参考资料 📚

  • Arbyn, M., Weiderpass, E., Bruni, L., et al. (2020). Estimates of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of cervical cancer in 2018: a worldwide analysis. Lancet Global Health, 8(2), e191-e203.
  • Walboomers, J. M. M., Jacobs, M. V., Manos, M. M., et al. (1999). Human papillomavirus is a necessary cause of invasive cervical cancer worldwide. The Journal of Pathology, 189(1), 12-19.
  • Munjal, K., Jesudasan, R. A., Kandasamy, S., et al. (2017). The role of smoking in cervical cancer: a review of current status. Journal of Oncology, 2017.
  • Ronco, G., Dillner, J., Elfström, K. M., et al. (2014). Efficacy of HPV-based screening for prevention of invasive cervical cancer: follow-up of four European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s. The Lancet, 383(9916), 524-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