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气胸:隐秘的肺部危机,你了解多少?

  • 145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气胸:隐秘的肺部危机,你了解多少?封面图

气胸:隐秘的肺部危机,你了解多少?

某天突然觉得胸口闷闷的,呼吸也有点费劲,本以为是天气热或者休息不够,其实这种情况可能和“气胸”有关。很多人对这个词很陌生,但在某些人群中,它出现得并不罕见。哪怕生活节奏再快,肺健康的问题咱们可真的不能掉以轻心。

01 什么是气胸?

简单来说,气胸就是氧气或空气跑到了胸腔里,占据了本该属于肺的空间。肺像两个气球,如果胸腔里突然多了气,气球就会慢慢瘪下来,有时甚至整个塌陷,造成呼吸不畅。

🙋‍♂️ 小知识: 气胸对年轻瘦高男性、慢性肺疾病患者和部分胸部剧烈运动者格外容易“光顾”。

从医学上看,气胸属于胸部突发事件。如果情况严重,肺功能大幅下降,人会感觉呼吸特别“费劲”,有时甚至会有生命危险。

02 气胸的症状表现

  • 轻微症状:偶尔胸口闷或疼,做深呼吸时不适,可能会短暂感觉呼吸不灵敏
  • 典型症状:突发性的胸痛(常常只在一侧),呼吸会觉得变重,有的人还会咳嗽一下。
真实案例

有位22岁的男性大学生,平时体形偏瘦,一天打篮球后突然胸侧刺痛、呼吸急促,起初没太在意,但几小时后症状加重,来到医院才确诊为自发性气胸。这让他直呼“没想到这么严重”。

不少人一开始只是觉得不舒服,但按“自愈”方式拖着,有的人情况却会逐步恶化。

03 常见类型有哪些?

类型 主要人群 特点
原发性自发性气胸 多见于10-30岁,尤其是瘦高青年男性 经常没有先兆,身体健康时也可能发生
继发性自发性气胸 慢性肺病(如慢阻肺、肺结核)患者 肺组织本身有损伤,更容易发生反复气胸
外伤性气胸 任何年龄 常因车祸、跌落等剧烈损伤或医源性穿刺
🚨 这些类型虽各有不同,但只要感到胸痛加剧、呼吸费力,别犹豫,及时寻医,远比“硬扛”更明智。

04 气胸为什么会发生?

气胸的根本原因,其实是气体“闯入”了原本密闭的胸腔。以下几点尤需留心:

  • 肺部基础病变:比如慢阻肺、肺结核或严重哮喘等,这些疾病会让肺组织变得脆弱,容易形成“小气泡(肺大疱)”,稍一破裂空气就外泄。
  • 剧烈运动或咳嗽:剧烈运动或长时间剧烈咳嗽有时会在原本就脆弱的肺区形成裂口,引发气体泄漏。
  • 意外外伤:像是肋骨骨折、交通事故或者被物体直接刺伤胸部,都可能导致空气进入胸腔。
  • 医疗操作相关:有些时候,像做胸腔穿刺等医疗操作也可能把空气“带进去”。
  • 体型和遗传:研究显示,瘦高个体因为肺尖部结构特殊,更易出现自发性气胸。家族中有人发生过,也可能提高风险。
数据参考

据英国一项研究,青年男性气胸发生率为每10万人12例左右,女性约为1/4(Bense, L., Wiman, L. G., & Hedenstierna, G., 1987)。

05 怎样检测气胸?

发现疑似气胸时,医生会先做体格检查,比如听诊呼吸音变化。有经验的医生一般能初步判断,但最终确诊往往需要影像学支持。

检查手段 优势 局限
X光胸片 快捷、费用低,60%以上病例可检出 较小体积气胸容易漏诊
胸部CT 分辨率高,可显示细微病变和肺大疱 费用相对较高,辐射量稍大
📌 有呼吸不畅、持续胸痛等症状时,及早就医做一次影像学检查,可以大大提高诊断准确率,预防严重后果。

06 治疗和日常预防建议

常规治疗措施

  • 小体积气胸:一般多为密切观察+卧床休息,肺部逐步复张。
  • 中等及以上气胸:需要穿刺排气或者胸腔引流,有时要用负压装置帮助肺复张。
  • 反复发作或基础病导致:可能需外科手术处理,以防再次发生。

日常生活与饮食小贴士

食物推荐 具体益处 食用建议
鱼肉(如三文鱼) 富含优质蛋白,有助肺部修复 每周吃2~3次,蒸煮为佳
新鲜蔬菜(如菠菜、花椰菜) 维生素丰富,提高免疫力 每天一份,搭配粗粮更好
橙子、猕猴桃 富含维生素C,有益肺部健康 新鲜食用效果最佳
🌱 增加日常运动,但避免剧烈负荷。日常生活中,保持安静、规律的作息和良好的饮食习惯,有益肺部健康。
🏥 出现持续胸痛、呼吸越来越费力、脉搏频率变快时,别“硬扛”——请立即前往正规医疗机构急诊科就诊。

主要参考文献:

  1. Bense, L., Wiman, L. G., & Hedenstierna, G. (1987). Onset of symptoms in spontaneous pneumothorax: correlations to physical activity. *European Journal of Respiratory Diseases*, 71(3), 181-186.
  2. Light, R. W. (2013). Pleural Diseases (6th ed.). Lippincott Williams & Wilkins.
  3. Walker, S. P., & Maskell, N. A. (2019). Pneumothorax: pathophysiology and management. *BMJ*, 365, l1801. https://doi.org/10.1136/bmj.l1801
  4. MacDuff, A., Arnold, A., & Harvey, J. (2010). Management of spontaneous pneumothorax: British Thoracic Society Pleural Disease Guideline 2010. *Thorax*, 65(Suppl 2), ii18-ii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