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揭密癫痫大发作:症状、原因与治疗全解析

  • 19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揭密癫痫大发作:症状、原因与治疗全解析封面图

揭密癫痫大发作:症状、原因与治疗全解析

01 什么是癫痫大发作?

偶尔我们会在公交或地铁里,遇到有乘客突然倒在地上,全身抽动,场面让人不知所措。这正是癫痫大发作的典型场景。癫痫大发作是一种突发性的神经系统异常放电引起的发作过程,会让患者短时间内失去意识,伴有全身强烈抽搐。

看起来吓人,但其实癫痫大发作只占所有癫痫类型的一部分。每1000人中,约有5-8人会患癫痫,大发作又是其中更显眼的一种表现。🔎

小知识:癫痫并不是“精神病”,属于大脑短暂“短路”引发的生理疾病,无需附加恐惧或误解。

02 癫痫大发作的典型症状

阶段 身体变化 生活中的表现
刚开始时 轻微抽搐或呆滞、突然注意力丧失 比如说话时目光游离、短暂停顿
发作高峰 全身大幅抽搐、意识完全丧失 突然倒地、手脚伸直、无法回应外界
发作后 困倦、短暂混乱,偶尔伴有舌头咬伤或尿失禁 患者醒来后迷糊,很难回忆发作细节
真实案例: 有位38岁的男性工人,在夜班休息时突然倒地,全身抽动两分钟左右,随后进入短暂的昏睡状态,醒来后说话含糊,这一幕让他的工友非常担心。
别忽视:大发作时患者常会咬伤舌头或出现失禁,一些家属担心“吞舌”危险,其实更要防止头部着地受伤。

03 癫痫大发作的主要成因有哪些?

  • 遗传因素:部分癫痫患者家中有类似病史,说明基因可能让大脑更容易出现异常放电。研究数据显示,一级亲属癫痫风险比普通人群高2-3倍(Ottman et al., 2010)。
  • 脑部损伤:如意外创伤、曾经的脑炎、脑出血、肿瘤等,成年新发癫痫中,近30%都与脑病变有关。
  • 围产期缺氧或损伤:不少儿童因出生时缺氧、感染,导致神经系统脆弱,成年后发作概率会增加。
  • 代谢紊乱:低血糖、电解质失衡等都会影响神经元的正常运作,偶尔让“大脑短路”。
  • 不可查明的原因:有约1/3的癫痫大发作查不出明确诱因,医学上被归为“特发性”。
这提醒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急性意外或慢性疾病,也可能无形中埋下癫痫的风险种子。
🔢 研究数据: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儿童和65岁以上老年人是癫痫大发作的两个高发年龄组。(引用:Beghi, 2020)

04 如何有效诊断癫痫大发作

简单来说,医生主要依靠三步来判断癫痫大发作。

  1. 详细询问发作过程 医生会和患者本人、目击者沟通,了解发作时的表现,比如是否出现全身抽搐、意识丧失、发作持续时间等。
  2. 脑电图检查(EEG) 通过监测大脑电活动,发现是否有异常放电波形。没有任何不适时做脑电图,往往更容易漏诊。
  3. 头颅影像学(MRI/CT) 排查肿瘤、脑外伤、脑部发育异常等器质性病变,用来排除类似症状的其它疾病。
检查建议小贴士:
  • 发作频率高的患者建议做长期脑电监测
  • 40岁以后首次癫痫大发作时,一般推荐同时做MRI排查脑部结构性疾病
  • 儿童和青少年需要结合基因筛查排查特殊癫痫综合征
如果不明确诊断,及时转诊神经专科医院最合适。

05 癫痫大发作的治疗方法💊

方案 主要做法 适用人群
抗癫痫药物(AEDs) 口服药物,按医生方案调整剂量 85%以上癫痫患者的首选方式
手术治疗 切除诱发癫痫放电的异常脑区 药物无效、明确有病灶的患者
神经调控 迷走神经刺激等新技术辅助 不适合手术的特殊人群
说起来:有一位25岁的女性大学生,服用拉莫三嗪后发作大幅减少,顺利毕业。这说明及时正规的药物治疗,对大多数人来说效果不错。
小贴士:
  • 药物治疗需要定期随访,不能随意停药或加量
  • 治疗过程中务必与医生积极沟通调整方案

06 癫痫患者的日常管理与护理 👨‍👩‍👧‍👦

家属支持/照护建议
  • 发作时注意保护头部,侧卧防止误吸,避免强行按压患者肢体
  • 准备好随身卡片,写明姓名、癫痫诊断、应急联系方式等

除了药物治疗,日常生活中保持规律作息、减少熬夜、按时体检,也能降低发作频率,让生活更加自如。

心理状态与社会支持: 癫痫患者易感到压力和自卑,和家人朋友的交流、偶尔的心理咨询会大大减轻心理负担。数据显示,有完善心理支持的人,治疗依从性更好(Fisher et al., 2014)。
预防小贴士:
推荐食物 具体功效 食用建议
全谷物类 富含B族维生素,有助神经系统稳定 每天至少一顿全麦主食或燕麦粥
坚果(核桃、杏仁) 提供健康脂肪,利于脑细胞代谢 每日一小把即可,避免过量
菠菜、菌菇 含丰富矿物质,调节神经电活动 保证餐桌上经常出现绿叶蔬菜
出现以下情况建议就医:药物不能控制发作、短时间内连续发作(超过5分钟不止)、发作后长期意识不清等。

参考文献

  • Beghi, E. (2020). The Epidemiology of Epilepsy. Neuroepidemiology, 54(2-3), 185-191. https://doi.org/10.1159/000503831
  • Ottman, R., et al. (2010). Genetics of Epilepsy. Epilepsy Currents, 10(3), 105-110. https://doi.org/10.1111/j.1535-7511.2010.01343.x
  • Fisher, R. S., et al. (2014). Epilepsy and quality of life: Social issues. Epilepsia, 55(1), 1-12. https://doi.org/10.1111/epi.12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