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鼻内镜检查的神秘面纱:术前准备全指南
01 什么是鼻内镜检查?
有时候鼻子不舒服,张医生会建议做一次“鼻内镜检查”。不少人听到这个词会皱眉头,甚至有些紧张:这到底是什么?其实,鼻内镜检查就是用一根细细的带有摄像头的小管子,从鼻孔进入,帮医生仔细“巡视”鼻腔、鼻窦和咽部的情况。和以前靠眼睛观察不同,内镜能让医生看到更细腻的画面,发现肉眼不容易捕捉的小问题。
目前,这项检查基本成了耳鼻喉科的“标配”,不管是反复鼻塞,还是不明原因的鼻出血,都有可能用到。说到底,鼻内镜只是一双能“看见更多”的眼睛,帮助医生判断问题出现在哪里。
- 鼻内镜检查时间通常短,不需要全麻。
- 成人和儿童都可以做,但儿童检查常建议有家属陪同。
02 为什么术前准备必不可少?
很多人觉得,既然只是“看看”,是不是上医院直接做就行?其实,术前准备很有讲究——不仅能帮助检查过程更顺利,还能大大减少各种不适感,有效避免误诊、漏诊等意外情况。
不同人的鼻腔状态各有不同。有些人鼻子容易出血,没做好准备时,轻轻一碰就会流。一位68岁的老年男性,之前鼻子反复出血,医生为他做内镜前没充分询问抗凝药物服用情况,检查途中不小心碰到了脆弱血管,出现明显鼻衄。这就是“准备不到位”带来的风险。
- 术前沟通与评估能帮助减少检查风险。
- 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或长期用药者,提前与医生交代情况非常重要。
03 术前患者评估:信息采集比你想象的更重要
检查不是“千人一方”,每个人的鼻腔情况、健康状况都不同。术前评估的意义就是要让医生全面了解:你是否有过敏史?近期有鼻塞或发热吗?历史上做没做过相关手术?甚至连最近是否感冒都要问清楚。这些看似琐碎的问题,其实是帮医生“量身定制”检查策略。
项目 | 内容说明 | 作用 |
---|---|---|
既往病史 | 鼻部手术史、鼻息肉等 | 判断结构变化或粘膜状态 |
过敏史 | 药物、麻醉剂、消毒剂等 | 避免术中用药不良反应 |
用药史 | 包括抗凝药、降压药等 | 排查增加出血风险的因素 |
慢性疾病 | 如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 | 制定更适合的检查方案 |
- 别觉得自己小毛病无关紧要,如实告诉医生才能避免出岔子。
04 饮食和用药:术前要停吗?
检查前吃什么、喝什么,很多人分不清。有些人怕麻烦,干脆上午检查前不吃饭,其实没必要太紧张。除非医生特别叮嘱,常规鼻内镜检查不用完全禁食,但建议检查前两小时别吃太油腻、太刺激的东西,比如火锅、辣条,避免因呕吐反射导致检查困难。
药物方面,常见的降压药、糖尿病药别擅自停,尤其是慢性病患者,一定根据医生指导。有些抗凝药(比如华法林)服用者,需提前报告,医生会根据出血风险合理调整。以一位52岁女性为例,因风湿性心脏病长期服抗凝药,术前医生与其沟通,并与心内科会诊,成功做到安全检查未出血。
- 保留日常用药,遇抗凝/抗血小板药主动报备。
- 常规可适量进食,但别吃太饱或喝碳酸饮料。
- 如有特殊饮食禁忌,务必提前说明。
05 心理准备:沟通帮大忙
谈到鼻内镜,很多人都会有点小紧张,尤其是做过其它检查或小时候对医院有阴影的朋友。其实,提前了解整个流程、和医生护士好好聊一聊,大多数焦虑都能消失一大半。医生通常会耐心讲解内镜的大致过程、可能会有什么不适(比如鼻腔稍有异物感),还能根据你以往的检查经验帮你定制舒适措施。
家属的支持同样重要。比如一位9岁男孩,每次进医院就哭闹不休,这次妈妈提前带他参观诊室,医生详细介绍检查工具,孩子反而放松很多。这个小案例说明,一个温暖的沟通环节,有时会让整个过程变得顺利。
- 有疑问及时提出来,让医生给你解释,这样心里更有底。
- 担心紧张时可以练练深呼吸,或者带上熟悉的小物件减轻压力。
06 术前准备实用Checklist
术前准备其实并不复杂,只要按步骤来,检查就会更顺利。下面是结合上文提到的所有要点,总结出来的实用清单:
- 提前预约,并确认检查时间/地点。
- 整理好自己的病历资料,包括用药清单和过敏史。
- 与医生充分沟通个人情况,尤其是特殊病史和近期异常。
- 检查前2小时不要暴饮暴食,可适量喝水。
- 服用特殊药物(如抗凝剂、胰岛素等)时,按医嘱处理并如实说明。
- 心理准备:可以提前听医生介绍检查步骤。
- 如鼻腔近期有明显感染、流脓、发烧,应提前告知,必要时推迟。
- 体检当天尽量穿宽松衣物,方便操作。
- 带好相关证件和医保卡。
相关参考文献
- Fokkens, W. J., Lund, V. J., et al. (2020). European Position Paper on Rhinosinusitis and Nasal Polyps 2020. Rhinology, 58(Suppl S29), 1-464.
- Dijkstra, M. D., et al. (2011). Complications of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 in 3,460 patients: the Dutch Society of Otorhinolaryngology and Head & Neck Surgery audit. The Laryngoscope, 121(12), 2731-2739.
- Rosenfeld, R. M., et al. (2015).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update): adult sinusitis. 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 152(2 Suppl), S1-S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