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胃癌的免疫治疗:战胜癌症的新希望
01 胃癌:悄悄靠近的健康隐患 🕵️♀️
有些人觉得胃总是有些不舒服,比如吃完饭后时常泛酸,或者偶尔感到一阵胀胀的,几乎没引起注意。其实,胃癌早期往往就是这样藏着掖着,不太闹腾。有位52岁的朋友,最近半年常常在饭后隐约不适,有时候误以为是胃炎,等到彻底重视的时候才去医院做检查。
简单来说,胃癌是一种发生在胃部的恶性肿瘤。一开始症状并不明显,大多人可能只是频繁打嗝、轻轻胀气,甚至无症状,所以容易被忙碌的生活忽略过去。
02 胃癌的类型与分期:不同应对,不同方案
说起来,胃癌并非只有一个“模样”。医学上将其大致分为腺癌、印戒细胞癌等几类。至于分期,就是判断肿瘤发展到了哪一步。分得越早,治疗的希望越大;到了晚期,选择就会变得有限。
分期 | 描述 | 常见表现 |
---|---|---|
I期 | 肿瘤局限在胃壁较浅层 | 症状轻微,常无明显不适 |
II-III期 | 肿瘤逐步侵入更深组织,可有局部淋巴结 | 进食障碍、体重下降等逐渐明显 |
IV期 | 肿瘤已扩散(转移) | 全身状况变差,消瘦或持续疼痛 |
03 胃癌的症状信号:哪些变化不能再拖?
- 饭后觉得胃胀,而且持续一段时间没有明显缓解。
- 吃得越来越少,但体重却悄悄下降。
- 消化道反应异常,比如经常恶心、呕吐。
- 大便颜色变黑或者有血丝。
有一位68岁的男性患者,几个月前突然发现体重无故减少,还偶尔感觉饭后特别难受,终于被家人劝去医院检查。这个例子提醒,其实很多胃癌的明显信号,都不是一下子"砸过来"的,而是一步步叠加出来的。如果出现上述持续、严重的情况,就真的别再犹豫。
04 胃癌的常见风险因素
- 幽门螺杆菌感染(一种胃部细菌):是全世界胃癌最大元凶之一,长期感染这类细菌会增加变异风险
- 家族遗传:父母或近亲有胃癌病史者比普通人风险高
- 高龄:年龄增长后,胃部细胞受损、修复能力下降
- 吸烟、酗酒:烟草、过量酒精都会让胃部环境变糟,促使异常组织生长
- 长期应酬族群:应酬多、作息乱,胃粘膜天天刺激,最终积累成问题
根据 Pounder & Ng, 2019,“HP感染(幽门螺杆菌)是全球范围内最重要的胃癌相关风险因素之一”,也是目前被反复研究确认的。
05 免疫治疗:用身体的“哨兵”对抗癌症 🦸♂️
说到癌症的治疗,手术、化疗和放疗大家都不陌生。免疫治疗最大的不同,就是它“激活”了我们的免疫系统,让人体自己识别和清除异常细胞。有点像是让原本昏昏欲睡的“卫士”重新上岗,主动搜寻隐藏的癌细胞。比喻来说,就是指挥一支身经百战的巡逻队,专门盯着那些伪装高手(癌细胞)。
胃癌的免疫治疗主要包含PD-1/PD-L1抑制剂等药物(如纳武利尤单抗)。研究显示,这类新型治疗可以明显延长部分患者的生存期,且副作用相对化疗温和一些(参考 Janjigian et al., 2020)。
常用免疫型药物 | 作用方式 | 常见益处 |
---|---|---|
PD-1/PD-L1抑制剂 | 解锁T细胞的抗癌能力 | 延长生存、部分患者缓解 |
CTLA-4抑制剂 | 提升免疫反应强度 | 部分病例效果好于传统疗法 |
06 谁适合免疫治疗?哪些人又不建议?
- 适合尝试免疫治疗的人群:
有特定分子特征(如PD-L1阳性表达);化疗失败后的患者;身体状况允许的患者 - 暂不适宜免疫治疗的人群:
患者存在明显自身免疫病或器官功能不足;肿瘤类型、基因变异不符合相关药物指征;孕妇
医学界对此有一份详细的标准,根据个人体质、肿瘤类型甚至DNA检测结果来量身定制。例如一位45岁的女性,早期胃癌切除后表现为PD-L1阳性,后期转移时免疫药物援助下生存期增长了整整一年。
07 预防胃癌,日常怎么做更有益?
预防胃癌,其实一点都不复杂。这里分享几条简单操作就能养成的好习惯:
- 富含维生素C和E的水果
例如:橙子、猕猴桃、花椰菜
功效:帮助抗氧化,维护胃黏膜健康。 - 新鲜蔬菜和低脂蛋白
例如:菠菜、豆腐、鱼肉
好处:降低炎症水平,有利于整体消化健康。 - 乳制品/发酵食品
例如:酸奶、纳豆
推荐:促进胃肠微生态平衡,间接保护胃。
饮食推荐 | 每天建议 | 补充说明 |
---|---|---|
水果/蔬菜 | 300-500g | 尽量选择应季新鲜品种 |
低脂肪蛋白 | 30-50g | 优选鱼、豆腐、鸡蛋 |
酸奶/发酵食物 | 1-2次 | 普通人群适用,无乳糖不耐时 |
此外,建议40岁以后定期做胃部检查,一般2年一次比较合适。如果家中有胃癌历史或胃部经常不适,间隔可以缩短,在专业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检查机构。
08 免疫治疗的未来:不断进步的希望之路
当前免疫治疗是胃癌领域的重要突破之一,不过还在不断发展。例如,联合用药(免疫+靶向等)在临床试验中已经看到新的曙光。未来有望结合精准医疗,让更多患者从中受益。医学发展就是这样,一点点在积累,每年都有新的希望诞生。
总结下,胃癌并不可怕,关键是别觉得早期症状无关紧要,也不要迷信只有某一种治疗才有效。合理膳食、早筛查、了解免疫治疗新进展,现在学会预防和自查、遇到问题早沟通,就是守护健康最可靠的方式。
参考文献
- Pounder, R.E.G., & Ng, D. (2019). The prevalence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in different countries. Scandinavi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54(1), 23-32.
- Janjigian, Y.Y., Shitara, K., Moehler, M., et al. (2020). First-line nivolumab plus chemotherapy versus chemotherapy alone for advanced gastric, gastro-oesophageal junction, and oesophageal adenocarcinoma (CheckMate 649): a randomised, open-label, phase 3 trial. Lancet, 398(10294), 27-40.
- Smyth, E. C., Nilsson, M., Grabsch, H. I., van Grieken, N. C., & Lordick, F. (2020). Gastric cancer. The Lancet, 396(10251), 635-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