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溶栓与抗凝:肺栓塞后治疗的关键时刻

  • 85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溶栓与抗凝:肺栓塞后治疗的关键时刻封面图
溶栓与抗凝:肺栓塞后治疗的关键时刻

01 潜在的“无声杀手”:肺栓塞的早期信号

有时候,身体会悄悄给出一些微妙的信号。比如,某位54岁的男性上班途中偶尔觉得胸闷,间或有点儿气短,还以为是工作压力大。其实,这样的轻微、偶发症状正是肺栓塞早期常见的表现。不少人会把它和感冒、“没休息好”混淆,加上症状时有时无,更容易被忽略。

肺栓塞刚开始时,血液中的小血块堵住了部分肺血管,身体供氧水平轻度下降,偶发气促、胸闷,活动多了好像容易累。这些信号很容易被当成“小毛病”,但如果不警惕,风险还是会慢慢积累。

❗ 别忽视:
像偶发性气短、轻度胸闷,尤其在静息后无明显好转,就要考虑做下基础检查。

02 鲜明的危险信号:何时要立刻就医?

  • 持续且加重的气促:活动后明显气喘,休息也缓解不了,甚至夜间平躺都觉得喘不上气。
  • 胸部刺痛或压榨感:有的患者形容为“胸口像压了块大石头”。
  • 突发昏厥、心跳加速:尤其是心跳持续在每分钟110次以上,还有头昏、出冷汗。
  • 咳血或双腿肿胀:特别是一侧小腿又肿又痛,需要高度警惕。
有位62岁的女性,几天来感觉气喘越来越重,卧床都无法缓解,并出现了右小腿肿胀。这种情况下,立即就医并进行影像学检查非常必要。

📌 这类症状很难自行区分是否普通呼吸道问题,最保险的办法是到有条件的医院做肺部CT等专业检查。

03 为什么会得肺栓塞?

简单来说,肺栓塞就是大块或小块的血凝块“堵死”了肺动脉。

1. 血液流速减慢:长时间不活动、久坐久躺,例如术后卧床,飞机长途旅行腿部活动极少,容易形成静脉血栓。

2. 血液黏稠度升高:某些疾病如癌症、血液系统异常(比如高血脂症),增加血液凝固的风险。长时间脱水,血液也容易变粘稠。

3. 血管内壁受损:外伤或手术后,尤其是下肢外科手术,静脉壁损伤,增加血栓形成的概率。

4. 年龄与遗传:50岁以后,血管弹性下降,而且部分家庭有“易栓症”遗传基础。研究显示,老年人患肺栓塞的风险显著高于中青年(Firschke et al., 2022)。

风险数据:
2020年的一项欧洲流行病学研究指出,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发生率在50岁以上人群达到了每10万人每年150-200例(Konstantinides et al., 2020)。这些数字说明,血栓不是个例,而是人群中隐形但常见的问题。

04 溶栓是什么?能救命吗?

溶栓治疗主要针对急性、危重型肺栓塞。医生通常会在患者到医院后判断是否需要立刻用溶栓药物。溶栓药(比如阿替普酶)本质上是一种能“溶解”新鲜血栓的药物,帮助重新打通血管。如果栓塞面积大、患者出现休克或休克前,及时进行溶栓能显著提高存活率(Kearon et al., 2019)。

不过,溶栓有一定出血风险,尤其是高龄、既往有出血史或者活动性溃疡者一般不适合。临床上,医生会基于患者性别、年龄、病史、出血风险等综合权衡是否采用溶栓治疗。

⚠️ 溶栓只能由急诊或住院医生主导,无须自行判断是否需要,突发严重症状时尽快到大医院。

05 持久的守护者:抗凝药物怎么用?

和溶栓不同,抗凝药物(比如华法林、利伐沙班、依诺肝素等)并不是直接“溶解”血块,而是防止新的血栓形成或原有血栓变大。可以理解为是给血液“降温”,让它不那么容易结块,即使有小血栓也不会迅速恶化。

使用表格帮您快速看懂:
药物类型 常见代表 用途简述 注意事项
口服抗凝药 华法林、利伐沙班 长期预防血栓复发 定期监测,按时服药
皮下注射抗凝药 依诺肝素 短期过渡用药 注射部位轮换、防止出血
服药提醒:抗凝治疗往往需持续3-6个月,部分高危人群需更长时间。期间要牢记定时服用,不擅自停药。

06 什么时候开始抗凝?疗效怎么监测?

对于大部分肺栓塞患者,抗凝药物一般会在溶栓(如果需要的话)后的前24小时内启动。这样做能更快地阻止新的血栓出现,也有助于原有的小血栓被身体逐渐吸收。

疗效监测:如何判断治疗是否有效?
  • 定期验血(如INR、D-二聚体),根据医生安排调整剂量。
  • 随访影像学复查(如肺部CT或者心脏彩超),看血栓是否有缩小趋势。
  • 关注有无新发气促、胸闷、血尿、皮肤出现不明紫癜等副作用。
有位40岁的抗凝患者,自述用药后偶有轻微鼻出血,经过药量调整并嘱咐护理细节后,安全度过了整个疗程。这说明出现小副作用时,不要自己停药,应跟医生及时沟通。 🩺 小建议:抗凝药期间避免擅自补充维生素K和高风险药品,出行、生活如有大出血、头痛等异常要及时就医。

07 如何科学预防肺栓塞?哪些饮食和习惯有益?

防患于未然,才是让健康过上“长路漫漫”生活的关键。这里有几个简单实用的正面建议:
推荐方式 具体内容及建议
饮食 深色蔬菜有助于增加血管弹性,推荐每日1盘,比如西兰花、菠菜。
鱼类和橄榄油富含ω-3脂肪酸,有利调节血脂,每周1-2次为宜。
豆制品提供植物蛋白,帮助改善血循环,可以作为晚餐搭配。
习惯 久坐族建议每小时活动3-5分钟,办公室伸伸腿,转转脚踝。
长途旅行中系好弹力袜、飞机上适度起身活动。
医学管理 定期查血、做超声下肢血管检查。
如遇到不适,优先选择有急诊能力或呼吸专科的医院求助。
🌱 简单说:让自己“动起来”,多吃新鲜食物,适时体检,都是帮健康加分的小办法。有慢性疾病的朋友,听从医生建议比任何偏方都安心。

08 患者与医生:沟通是最好的治疗“搭档”

其实, 治疗肺栓塞从来不是单打独斗,患者主动讲出自己的感觉、身体变化、哪怕是小问题,医生都能更快更准确地调整治疗细节。家人陪同、复诊时记下有疑问的点,帮自己也帮医生。

只要学会简单描述自己的症状、定期配合检查,肺栓塞这样的“高风险”也能慢慢化为“日常管理”。
治疗的信心,其实很大一部分在于了解和理解。对自己身体有耐心,也要把信任给到专业医疗团队。

参考文献

  1. Firschke, C., et al. (2022). Age-related factors in venous thromboembolism. Journal of Thrombosis and Haemostasis, 20(3), 456-463.
  2. Konstantinides SV, Meyer G, Becattini C, et al. (2020) 2019 ESC Guidelines for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acute pulmonary embolism developed in collaboration with the European Respiratory Society (ERS), Eur Heart J; 41(4):543-603.
  3. Kearon C, Akl EA, Ornelas J, et al. (2019). Antithrombotic therapy for VTE disease: CHEST guideline and expert panel report. Chest, 149(2):315-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