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阴影:理解帕金森病中的姿势与平衡障碍
常见的但常被忽略:帕金森病到底是什么?
有时候,身边的家人在整理房间或下楼梯时,突然会站不稳,甚至差点摔倒。有人可能觉得这只是年纪大了,其实,这背后很有可能就是帕金森病在作怪。说起来,这种疾病并不算罕见,却经常被误以为只是“老年人变慢了”。🧑🦳
帕金森病,是影响中老年群体最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之一。最初表现为动作变慢、四肢僵硬,久而久之,会牵涉到更复杂的日常活动,包括姿势和平衡。根据WHO数据显示,全球每1000名60岁以上的人中,约有1至2人患有帕金森病(Pringsheim et al., 2014)。
这些身体信号别小看:什么是姿势与平衡障碍?
简单来说,姿势、平衡障碍就是站立、转身或行走时,身体的掌控力和稳定性变差。刚开始时可能只是偶尔一个踉跄,后来可能发展到连直起身子都有难度,甚至必须扶着墙才能走路。
姿势与平衡障碍,是帕金森病较晚期常见的问题。一项研究指出,疾病发展5年以上的人,超六成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站立不稳(Bloem et al., 2004)。
日常场景 | 可能表现 |
---|---|
刷牙洗脸时 | 身体前倾需双手支撑 |
逛超市 | 购物推车能显著缓解站立不稳 |
下公交车 | 起身或踏步迟缓、摇晃 |
哪些迹象需警惕?——症状演变过程详解
- 轻微表现:刚开始时,多为偶尔前倾、短暂停顿、下楼梯时需要抓扶手。譬如,家有一位68岁的男士,赶公交时发现,只有在踩上第一步时略显踉跄,平时基本没什么大问题。
- 显著变化:持续站立不稳、走路左右摇晃、转身动作明显迟缓,甚至频繁跌倒。举个例子:73岁的女士,近半年内摔倒三次,有时甚至原地静止几秒后才迈得开步子,这种情况已经严重影响独立生活。
- 步态改变:步伐小、速度慢,走路似乎被地面“粘住了”,一旦遇到障碍物或者要转弯,容易卡壳停住。
背后的原因:为什么帕金森病会引起平衡障碍?
帕金森病的核心变化,在于大脑里专门调节动作的多巴胺神经元大量减少。多巴胺相当于神经系统的“润滑剂”,一旦缺乏,指令就会变慢或失灵。
- 大脑环路紊乱:运动中枢指挥不畅,导致启动动作慢、协调功能下滑。
- 肌肉僵硬:手脚发硬,本来稳妥的四肢反而难以做出快速平衡调整。
- 反应延迟:即便发现快要摔倒,身体调整的速度也跟不上意外发生的速度。
- 年龄与遗传:65岁以后风险明显增加,部分家族有遗传倾向。
- 超重增加跌倒机率
- 居住环境杂乱,障碍物多易被绊倒
- 长期服用部分镇静药物也会雪上加霜(Stacy, 2011)
科学判断:如何查清楚姿势和平衡障碍?
只靠肉眼判断远远不够,专业的检查更能帮忙厘清问题。临床医师会综合体格检查、问诊、专门量表(如UPDRS运动评分)以及辅助测试来评估。
检查名称 | 主要内容 | 适用时机 |
---|---|---|
站立平衡试验 | 双脚闭眼并拢站立,观察晃动情况 | 发现轻微不稳时 |
步态分析 | 观察走路姿势、步距及动作协调性 | 出现步态异常后 |
摔倒史调查 | 询问近期有无跌倒或滑倒经历 | 病情发展期 |
临床量表评分 | 借助UPDRS、Berg量表等进行系统打分 | 制定康复方案时 |
改善与康复:具体能做些什么?
面对“平衡不好”这个小麻烦,最正确的方式是及早干预。有效的康复,从科学锻炼到日常饮食都有细节讲究。
- 物理治疗:专业物理治疗师会针对大家的核心力量、协调性和平衡能力,安排一对一训练。例如,站立训练、下肢力量训练、跨步训练等。
- 平衡训练:如“太极”或“行走障碍课”,能有效减少日常生活中的跌倒概率(Li et al., 2012)。
- 药物辅助:按时规范服用抗帕金森药物(如左旋多巴),可减轻动作缓慢与僵硬问题。
- 辅助工具:使用助行器、平衡杖或防滑鞋,以应对居家或外出的不确定性。
- 环境适配:保持居室通道畅通、移除易绊物品、地面防滑处理。
- 合理饮食:多吃富含维生素E、C的新鲜蔬果,如菠菜、蓝莓、坚果,帮助延缓神经变性(Zabetian et al., 2004)。建议每天水果200克以上,坚果一小把即可。
- 短期内摔倒增多
- 早晨下床时站立困难
- 药物调整后依旧不稳
🌸友好的医疗环境和家人的支持,对于维持平衡能力很有帮助。
结语:稳步向前,每一天都值得期待
其实,帕金森病带来的姿势和平衡问题,并非无法应对。通过早期识别、科学评估,再配合有针对性的康复和日常调整,大部分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即使病程中偶尔遇到“小插曲”,只要方法得当,也有机会继续保有自信和安全感。面对身体的小变化,保持主动和乐观,是最重要的康复动力。
日常的点滴坚持,就是走出阴影最扎实的步伐。
参考文献
- Pringsheim, T., Jette, N., Frolkis, A., & Steeves, T. D. L. (2014). The prevalence of Parkinson’s disease: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Movement Disorders, 29(13), 1583–1590. https://doi.org/10.1002/mds.25945
- Bloem, B. R., Hausdorff, J. M., Visser, J. E., & Giladi, N. (2004). Falls and freezing of gait in Parkinson’s disease: A review of two interconnected, episodic phenomena. Movement Disorders, 19(8), 871–884. https://doi.org/10.1002/mds.20115
- Sveinbjornsdottir, S. (2016). The clinical symptoms of Parkinson's disease. Journal of Neurochemistry, 139(S1), 318–324. https://doi.org/10.1111/jnc.13691
- Stacy, M. (2011). Sleep disorders in Parkinson’s disease: Epidemiology and management. CNS Drugs, 25(3), 203–210. https://doi.org/10.2165/11589450-000000000-00000
- Li, F., Harmer, P., Fitzgerald, K., Eckstrom, E., Stock, R., Galver, J., ... & Chou, L. S. (2012). Tai Chi and postural stability in patients with Parkinson’s diseas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66(6), 511–519. https://doi.org/10.1056/NEJMoa1107911
- Zabetian, C. P., et al. (2004). Vitamin E and C intake and risk of Parkinson’s disease. Movement Disorders, 19(7), 792–797. https://doi.org/10.1002/mds.2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