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探秘帕金森病:手术治疗适应证的前景与挑战

  • 21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探秘帕金森病:手术治疗适应证的前景与挑战封面图

探秘帕金森病:手术治疗适应证的前景与挑战

01. 生活中悄悄出现的帕金森病

你有没有发现家里长辈提东西时,有时候手抖得比以前厉害了?或者走路时,步子忽然变小、动作有些僵硬?这些看似普通的变化,其实背后可能藏着帕金森病这位“不速之客”。

简单来说,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的神经系统疾病,最典型的表现就是手抖、动作变慢和肌肉僵硬。这些症状常常发展很慢,容易被误认为是衰老的正常过程。但实际上,它会让患者的行动越来越困难,严重时甚至影响日常起居(Kalia & Lang, 2015)。

🧐 小知识: 帕金森病不仅影响行动,还可能导致表情减少、声音变小、情绪波动等“隐藏”问题。

02. 药物治疗:并非万能钥匙

很多人一开始用药,的确能缓解部分症状。比如一位68岁的阿姨,起初服用多巴胺类药物后,手抖明显好转,还能陪小孙子逛公园。但几年后,她发现药效越来越差,甚至吃药后动作反而变得不协调,日常生活渐渐又被疾病困扰。

这种“药效减弱”其实是帕金森病进展的一种表现。根据科学研究,长期服药的人大约有一半会出现运动并发症,比如所谓的“异动症”(不受控制的动作)或药效波动,一天里好坏交替(Ahlskog, 2011)。而且,药物有些副作用也不能忽视,比如恶心、失眠,甚至行为变化。

药物阶段 效果 常见副作用
早期 症状明显改善 轻微消化不适
中后期 药效减弱、波动 异动症、幻觉
💡 有些患者的症状在药物调整后仍反复出现,这时就需要医生和患者共同探讨下一步治疗了。

03. 手术治疗:大脑内的“信号调节器”

当药物无法再有效控制症状时,手术治疗成为了部分患者新的选择。帕金森病的手术并不是“切掉”什么,而是通过调节大脑中特定区域的活动,就像是一套“调音器”,帮助调整失调的运动信号。

目前临床常用的方法叫做深部脑刺激术(DBS)。医生会植入一根细电极,向大脑运动控制区的“中心枢纽”发射微弱电流。这不仅能减轻手抖、僵硬等症状,还可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不过,手术并不能治愈帕金森病,也不能彻底替代药物,只是一种辅助办法(Deuschl et al., 2006)。

⚙️ 治疗目标:减少症状,改善生活,不是实现“全愈”。

04. 哪些患者适合手术?

不是每位帕金森病患者都适合手术。医学界目前普遍公认的手术适应证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 1. 药物已经控制不住症状。 比如55岁的男士,起初靠药物就能维持正常生活,但几年后,无论怎么调整药量,手抖和动作僵硬都越来越不受控,只能勉强自理(Science Citation 1)。
  • 2. 药物出现明显的副作用。 比如异动症明显,药物再加就会动作过大,减少又症状反复。
  • 3. 年龄合适,心脏等基础健康状况良好。 通常建议年龄70岁以内,太大岁数手术风险增加。
  • 4. 排除其他认知或精神障碍。 痴呆较严重或有严重精神疾病时不太推荐手术。
📝 医生会根据全面评估结果决定是否推荐手术,每个人的病情和身体状况都需要单独判断。

05. 手术方式有啥不同?

帕金森病的手术方式主要有两种常用选择,每种适合的病情略有区别。

手术方式 适用人群 治疗特点
深部脑刺激术(DBS) 大部分药物效果差、年龄较轻者 症状持续改善,总体安全,可微调
立体定向消融术 不适合植入装置或局部症状明显者 效果针对性强,不可逆,但无需植入电极
🤔 具体选择哪种方式,要根据患者的症状分布、年龄和生活需求,详细和医生沟通最靠谱。

06. 手术后怎么管?未来有啥新进展?

手术之后,生活其实并没那么轻松“一劳永逸”。比如一位62岁的女士,手术后虽说走路顺畅多了,但日常还得随访调整刺激参数,并继续根据实际情况服药。日常饮食和锻炼同样重要,适合多吃富含膳食纤维和抗氧化物的食物,比如西蓝花、橙子、燕麦,有助于保持身体活力,应对慢性消耗(Hernandez & Ocaña, 2015)。

科研界还在不断探索更先进的手术器械和个体化治疗方式,比如未来有可能让电刺激自动识别症状波动,智能调节参数。同时,干细胞移植、靶向药物等方向也正在研究,不过目前还在实验阶段。

🍀 如果术后行动依然不太灵便,建议定期做康复训练,必要时咨询专家团队。
  • 更健康的饮食、多做简单运动,有助于慢慢稳定病情。
  • 有困惑、难题别自己扛,及时找医生商量适合你的解决办法。

07. 路虽难,办法总会有

日常生活里,如果发现家中长辈动作变慢、手抖、步伐拖沓,别一味归咎岁数大。多点理解和关注,早期诊疗可以让很多帕金森病患者生活得更自在。对于药物难控制的阶段,手术治疗提供了新选择,不过最适合谁、选择哪种方法,还需要专业评估和个体化决策。

暂时的困难不会是终点。生活里,只要我们多一点关注、早一点行动,患者和家属的世界会柔软许多。不妨和信赖的医生保持联系,不安心时多问一句,健康其实可以离得更近一些。

参考文献

  • Kalia, L. V., & Lang, A. E. (2015). Parkinson's disease. The Lancet, 386(9996), 896-912. https://doi.org/10.1016/S0140-6736(14)61393-3
  • Ahlskog, J. E. (2011). The Parkinson's Disease Treatment Book: Partnering with Your Doctor to Get the Most from Your Medication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Deuschl, G., Schade-Brittinger, C., Krack, P., Volkmann, J., Schäfer, H., Bötzel, K., ... & Timmermann, L. (2006). A randomized trial of deep-brain stimulation for Parkinson's disease. NEJM, 355(9), 896-908. https://doi.org/10.1056/NEJMoa060281
  • Hernandez, D. G., & Ocaña, J. (2015). Nutrition in Parkinson’s disease.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Neurobiology, 120, 373-400. https://doi.org/10.1016/bs.irn.2015.0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