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急救:正确处理让恢复事半功倍
生活里,谁没遇到过有人摔倒磕碰?有时候滑倒撞到了手腕,周围人一时也分不清到底有没有大事。正是这些意外时刻,把骨折急救知识变得如此重要:如果反应对路,伤者能少遭不少罪,后期康复也会轻松许多。下面聊聊我们身边的骨折故事——以及能帮上忙的实用小方法。
01 骨折到底是什么?
简单来说,骨折指的是骨头发生了断裂,可能整根断开,也可能只是骨头出现裂纹。实际碰到的情况非常多,有年轻人骑车摔倒手肘骨折,老人轻轻一碰髋部就断了。
骨折并非总是肉眼可见。轻微时,也许只是肿胀和偶尔的疼痛,有时甚至能活动一会儿,还以为只是扭伤。比如一位28岁的女性在球场跌倒后手腕红肿,但只感觉轻微疼痛,未想到是骨头出了问题。
常见的骨折类型:
- 闭合骨折:骨头断了但没有穿出皮肤。
- 开放骨折:骨头断裂伴随皮肤撕开,骨头暴露在外。
- 裂缝骨折:骨头有细微裂纹,但还未完全断裂。
早期的骨折有时只是局部红肿、短暂的轻微疼痛或者行动有点不方便。别以为只有剧烈疼痛才是骨折。
02 遇到骨折后,先别慌,怎么处理?
- 保持镇静,稳住肢体:不要让患者随意移动,特别是伤处。随便挪动反而容易让骨头碎得更厉害。举个例子:62岁的男士下楼梯崴脚,家人扶起试图带他走动,结果加重了疼痛。这个教训说明,骨折后一动不动反而更安全。
- 临时固定,保护伤处:最简单方式是用纸板、木条、甚至报纸,把受伤部位固定在原有形状。不要试图把骨头掰回去。固定带也不能绑太紧,避免影响血液循环。
- 及时呼救,合理等待:如果伤者头晕、出汗严重或出现休克迹象,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等待专业人员。不要试图自己开车送重伤者。
处理骨折时,保护远比“掰正”重要!伤员如果出现呕吐、意识模糊等,可能合并其他内伤,应优先送医。
03 简易固定,这些方法最稳妥
场景 | 常用工具 | 具体做法 |
---|---|---|
小臂骨折 | 杂志、毛巾、布带 | 卷起杂志,垫在小臂下方,两侧用布条轻轻缠绕,固定手在心脏高度。 |
腿部骨折 | 木板、雨伞、腰带 | 木板与腿部平行,里外各放一根,再用腰带绑紧,但别影响血流。 |
脚踝损伤 | 纸壳、干净的纱布 | 用纸壳夹住脚踝两侧,外包装好,避免抬高剧烈晃动。 |
手边实在没有工具时,也可以利用衣物,甚至两条腿互相绑在一起自制“夹板”。但务必注意绑扎松紧,别让肢体变冷、变青紫。
04 哪些表现说明骨折很严重?
- 出血量大、骨头外露——通常需要紧急手术。
- 伤处肿胀剧烈,疼痛持续不缓解——骨头错位或合并神经、血管损伤。
- 活动时响声明显——骨与骨的接触异常。
- 肢体明显变形或长度不对称——多见于长骨骨折。
- 伴随感觉麻木,手脚发凉——提示血液循环障碍,需要尽快处理。
一个7岁男孩跳绳时摔倒,出现小腿弯曲变形,喊疼且脚变冷,这时候家长立刻固定肢体、呼叫120,避免了更大的危险。这个例子让我们明白,骨折出现形态变化或发凉,就不能再自行处理,需要立即送专业医院。
如果只是轻度肿胀、偶尔酸疼,暂时固定后可自行前往医院。但一旦有变形、出血或麻木,务必就地等待急救。
05 到医院前需要准备些什么?
- 1. 记录受伤信息
- 包括时间、受伤时的姿势、损伤部位。方便医生判断。
- 2. 复述症状变化
- 比如肿胀的发展快慢、疼痛强度的变化,有无剧烈出血等。
- 3. 既往病史和用药情况
- 如有高血压、糖尿病、长期用药,只需简明告知医生(如:“有高血压,每天服药”)。
- 4. 方便转运与保险物品
- 尽量准备身份证、医保卡。避免带大量现金或贵重物品。
可提前在手机备忘录写好以上信息,陪同家属也要把记录内容随身保管,方便医生问诊节省时间。
06 骨折康复,哪些细节很关键
骨折之后,治疗只是第一步,真正恢复还靠后续的科学护理和积极康复。这里,饮食、锻炼和心理状态,每一项都不能忽视:
牛奶(含钙丰富)
功效:补充骨骼修复所需钙质。
建议:每天1-2杯,搭配蔬菜水果吸收效果更好。
功效:补充骨骼修复所需钙质。
建议:每天1-2杯,搭配蔬菜水果吸收效果更好。
三文鱼(优质蛋白和欧米伽3脂肪酸)
功效:帮助骨愈合,缓解局部炎症反应。
建议:每周吃1-2次,可以蒸、煮保留营养。
功效:帮助骨愈合,缓解局部炎症反应。
建议:每周吃1-2次,可以蒸、煮保留营养。
深绿色蔬菜(含维生素K和微量元素)
功效:促进骨细胞活跃,有助骨组织恢复。
建议:作为每日餐盘一部分,换着花样吃。
功效:促进骨细胞活跃,有助骨组织恢复。
建议:作为每日餐盘一部分,换着花样吃。
合理功能锻炼:根据医生建议,分阶段恢复伤处活动能力。例如,很多人骨折石膏拆除后,腕关节活动会略显僵硬,通过专业康复训练,一点点恢复力度和灵活。
良好心态也有助恢复:骨折期间难免郁闷不安,适当和朋友聊天或参加兴趣活动,有助减少压力,提高身体自愈力。
预防骨折再次发生也很重要,比如适当补充维生素D,平时居家避免跌倒隐患,会让恢复效果更佳。
参考文献
- Court-Brown, C. M., & Caesar, B. (2006). "Epidemiology of adult fractures: A review." Injury, 37(8), 691-697. https://doi.org/10.1016/j.injury.2006.04.130
- Giannoudis, P. V., & Dinopoulos, H. (2010). "Bone substitutes: An update." Injury, 41, S1–S64. https://doi.org/10.1016/S0020-1383(10)70001-0
- Cooper, C., Campion, G., & Melton, L. J. (1992). "Hip fractures in the elderly: A world-wide projection." Osteoporosis International, 2(6), 285-289. https://doi.org/10.1007/BF01623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