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骑电动车不小心摔了?急诊处理全攻略!

  • 111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骑电动车不小心摔了?急诊处理全攻略!封面图

骑电动车不小心摔了?急诊处理全攻略!

🚲 01. 电动车事故:生活中的“小意外”

下午高峰,路口车流突然多起来。你骑着电动车,稍一分心,轮胎正好碾过一块小石头,身子一歪,“扑通”就摔在地上。这场景其实挺常见。身边就有朋友在赶着下班回家路上,因为电动车速度过快、雨后路滑,一不留神,连人带车摔了出去。

说起来,骑电动车看似方便自由,却总是伴随着一些小风险。研究显示,近年城市轻型交通事故中,电动车摔伤已逐渐占据高位(Huang et al., 2021)。比起步行,骑车人一旦摔倒,冲击力更大,受伤部位更复杂。
别觉得风险离自己很远,其实就在身边。

👁 02. 常见事故原因一览表

事故原因 生活场景举例 健康影响
速度过快 见红绿灯快变红,加速冲过去 加重摔伤后冲击力度,易骨折
路面湿滑 雨天/早晨路上有水、泥巴 打滑易导致车辆失控,造成面部/肢体伤
避障失误 突然有行人或小动物横穿 急转导致跌倒,软组织损伤多见
骑行装备不全 未戴头盔、穿拖鞋 头部、足部直接受力,隐患大
操作不熟练 骑车时间短、遇到坡道/转弯 操控失误风险高,常见扭伤
TIPS:研究指出,60%以上的骑车摔伤患者有速度过快和紧急避让经历(Zhu et al., 2022)。每一个细节,其实都左右着安全。

🤔 03. 摔倒后自我评估怎么做?

刚摔倒那一刻,很多人会懵,甚至爬起来就走。其实第一时间的自我评估非常重要,别光顾着“车没事人没事”,漏掉身体的小信号。

下面这份简易自查清单能帮你快速判断伤情:
  • 头脑是否清楚?能回忆起自己怎么摔的吗?
  • 有无持续头晕、恶心,或者视线模糊?
  • 全身哪里最疼,是固定位置,还是全身不适?
  • 四肢可不可以活动?有没有地方动一下就剧烈疼?
  • 身上有没有出血、肿块或异常变形?

案例启示:一位29岁女性,下班途中骑车侧滑,右小腿打滑下落时明显疼痛,但还能缓慢站立。这个经历提醒我们,一旦有局部剧烈疼痛、肿胀,应避免强行走动,以免二次损伤。

🛟 04. 急救处理这些原则要记牢

看到有人摔车,不少路人会赶紧拉一把。但急救处理时,有几个动作是必须讲究的:
① 不随意移动患者:特别是头部着地、肢体异常弯曲的情况,贸然搬动容易加重隐患。
② 保持镇静,评估周围环境安全:如果还在马路中间,适当协助脱离险情,但避免拖拽。
③ 迅速止血包扎:若发现出血部位,可用干净衣物进行简单加压止血,再就近呼救。
④ 及时拨打120呼救:如患者出现意识障碍、呼吸异常,优先呼叫专业救援。

儿童、老人摔伤后,隐藏的内伤风险更高。目击者切记:不抱、不搀,尽量等专业人员。

💔 05. 摔伤常见类型和应急处理建议

骑电动车摔伤,最普遍的“伤三部曲”大致分为擦伤、扭伤和骨折。每种情况的处理有不同。

损伤类型 表现特点 急救建议
擦伤 局部皮肤破损、渗血,伴随刺痛无大肿胀 用清水冲洗后,以干净纱布轻盖,避免反复揉搓
扭伤 关节或某肢体出现疼痛、轻度肿胀,活动受限 及时冰敷,抬高患肢,初期避免按摩和热敷
骨折 局部变形、活动异常、不能站立,伴有持续剧烈疼痛 避免随意搬动,尽量固定伤肢,立即送医
撞击性脑震荡 短暂意识丧失/头晕/呕吐,但多能自行恢复 保持平躺休息,密切观察意识变化,送院进一步检查
某42岁男性摔伤时手撑地瞬间直挺不起,左腕高度红肿。用冷敷简易固定后,由现场救护车送院,避免了进一步损伤。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及时正确的处理方式非常关键。

🏥 06. 哪些情况要马上去医院?

  • 意识混乱、持续昏迷或呕吐不止
  • 伤口大/出血不止,或者异物无法取出
  • 肢体变形,无法站立、行走或剧烈疼痛不缓解
  • 出现气短、胸闷、心慌,有明显的内伤征象
  • 高龄老人或幼儿,受伤后精神反应持续不佳

若发生上述任一情形,建议直接前往正规医院急诊部就诊。如果是骨折、疑似内脏损伤,尽量选择有创伤外科背景的综合医院。
研究显示,9%的电动车严重摔伤需住院治疗(Zhao et al., 2019)。行动缓慢,别硬撑,延误救治可能带来遗憾。

💪 07. 康复建议与预防措施

受伤以后,后续康复很关键,也别忘了防微杜渐,减少下一次“破皮落地”的机会。

实用易行的“骑行安全金三角”:
  • 定期参加适量锻炼
    增强肌肉和关节保护能力,例如每周三次10~15分钟的拉伸或低强度力量训练。可以降低扭伤和摔倒时骨折机率。
  • 骑行装备要齐全
    佩戴合格头盔和护具,对于颅脑及四肢损伤的预防有显著效果。数据报告:头盔使用可减少65%的严重头部损伤发生(Otte et al., 2018)。
  • 养成规律检查车辆习惯
    每次出行前简单查看刹车、轮胎、车把,尽量选择干净平坦的路线,雨雪天减速慢行。
  • 合理休养,科学康复
    轻伤后按医嘱适度休养和功能锻炼,不急于负重或剧烈运动。如关节伤,一般恢复期需持续1-2周,避免短时间重复负重。

说到底,小心骑行、防患于未然才是减少摔伤的最好法子。经历一次摔倒,也许身体会痛,但养成安全习惯——以后能省不少麻烦。

📚 文献引用

  • Huang, J., Liu, Y., Chen, J., & Wang, X. (2021). Characteristics of electric bike-related crash and injury in China. Accident Analysis & Prevention, 159, 106225.
  • Zhu, S., Yu, G., Chen, L., et al. (2022). Electric bicycle-related injuries and risk factors in a Chinese urban area: A cross-sectional study. BMC Public Health, 22(1), 1341.
  • Zhao, X., Zhang, X., Xiang, H., et al. (2019). Electric bicycle injuries and their associated factors in China: A nationwide study. PLoS ONE, 14(4), e0215595.
  • Otte, D., Schroeder, G., & Richter, M. (2018). Head protection by helmets—Evaluation of vehicle and cycle helmet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rashworthiness, 7(3), 203-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