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从伤到愈:创伤性休克的治疗原则与方法揭秘

  • 51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从伤到愈:创伤性休克的治疗原则与方法揭秘封面图

从伤到愈:创伤性休克的治疗原则与方法揭秘

人最怕的意外,往往发生在一瞬间。有时,抢救的关键不是喊医生快,而是懂得危险的信号。创伤性休克就是这样一种考验反应速度的“隐性危机”。不少人都是从一点点头晕、脸色发白,到突然意识模糊才发现事态严重。其实,每个在现场的普通人,都有可能在关键几分钟里抢救生命。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揭开创伤性休克的全流程应对方法,学会简单但有效的第一步。

01 什么是创伤性休克?🩸

事故现场常见的昏厥,只是轻微休克的冰山一角。更深层的问题在于,创伤引发的休克,本质上是身体里关键器官“缺少了必需的血液灌溉”。这时候,就像城市交通突然堵塞,能量和氧气运送中断。
病人可能最早只是感觉有点冷、心慌,甚至嘴唇发白。到了严重时,心跳加快、四肢冰凉、出汗等症状会逐步加重。如果这时还没察觉,危险就会悄然逼近重要器官,比如大脑和肾脏的功能都会被拖垮。

早期信号 明显表现
轻微头晕、偶尔心跳加快、轻度苍白 持续心慌、四肢冰凉、冒冷汗、意识淡漠
小贴士: 这些早期变化很容易被忽视。如果出现严重伤情后有持续性冷汗或心跳失常,一定要密切观察变化。

02 创伤性休克有哪些常见原因和类型?

创伤性休克的根源其实分为好几类。我们可以按照“缺了血”还是“血流被堵”来分:

  • 1. 大出血引起: 比如车祸伤者腿部大动脉破裂。 实例:王先生,45岁,工程事故导致大腿大量流血,现场抢救时休克,送医后确诊为失血性休克。
  • 2. 脏器损伤: 内脏(如肝脏、脾脏)破裂,血液渗漏到腹腔。
  • 3. 骨盆或多发骨折: 造成内部出血和血容量骤减。
  • 4. 张力性气胸/心包填塞: 胸腔压力升高,导致血流回不来,心脏“干打雷”。
提示: 不是所有创伤都立刻大出血,但内部损伤一样危险。排行第二、第三的小种类,同样可能危及生命。
创伤原因 休克类型 紧急程度
失血(外伤/内伤) 低容量性休克 极高
心包压塞、气胸 梗阻性休克 较高

03 急救时,第一步要做什么?

发生重伤时,争分夺秒很重要。简而言之:保证通气、止住大出血、保持平稳体位。这三步决定最初存活可能。
1. 先评估呼吸是否顺畅,有时嘴里卡着异物反而是致命起点。
2. 立即用干净的布或按压方式制止出血,如果四肢大出血可用止血带辅助。
3. 保持伤者平躺(如无头部损伤),下肢微微抬高,防止血液回流障碍。

🚑 强调: 家庭和户外急救包建议常备止血带、弹力绷带和简易人工呼吸面罩。
处理步骤 作用目标
保持呼吸道通畅 预防窒息
快速止血 减少失血量
平躺抬腿 帮助血流集中重要器官

04 重症监护室里,医生都做了什么?

到了ICU,抢救的重点就不再是单纯止血,而要靠“输血补液、药物调整和连续监护”这几大手段稳住患者。
液体复苏: 临床医生会根据实际流失血量,优先选择晶体液(如乳酸林格液)或胶体液,迅速恢复血容量。
输血: 失血大于1500毫升时,基本需要输全血或红细胞悬液,以便提升运氧能力和血压。
药物支持: 在部分危重患者中,还会用升压药临时托住血压。
连续监测: 包括心电、血压、氧饱和度等,以便随时针对变化快速反应。

🏥 特别叮嘱: 输血只能在专业医院医生指导下进行,防止不良反应和细菌感染。
处置方式 主要目的
静脉补液 恢复循环容量,提高血压
输注血液制品 提升携氧能力,缓解贫血
药物扩容/升压 支撑循环系统,保护脏器
ICU探视时家属可以关注床旁监护仪的血压、脉搏氧饱和度变化,小幅波动属正常,大范围波动要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05 什么情况下必须手术?手术时机如何把握?

有些创伤仅靠药物、补液远远不够,比如肝脏、脾脏破裂或者骨盆大出血。这时候,外科手术就成了唯一的“生命通道”。
常见干预方式:

  • 控制大出血(直接缝合、结扎破裂血管)
  • 破裂脏器修补或切除
  • 损伤腹腔探查,清理血块

手术时机: 医生会依据生命体征(如持续血压下降、输液输血无缓解)快速评估,有时入院10分钟内就推入手术室。

简单案例:陈女士,30岁,交通事故腹部重伤,术前1000ml补液效果不明显,随后直接行脾脏切除术。手术后血压恢复正常。
行动要快: 手术过早易漏诊轻伤,过晚则可能不可逆损伤。通常出血或血压反复波动时要积极手术。

06 休克救过来后,还需要注意什么?

创伤性休克熬过急性期,真正的恢复之路才刚刚起步。后期不仅要调整身体,还需要顾及心理。

  • 1. 营养支持: 选择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瘦肉、鸡蛋、豆类),促进肌肉修复。例:【鸡蛋】+【含有高生物价蛋白,有助组织愈合】+【每天1-2个较合适】。
  • 2. 逐步活动: 医师指导下慢慢增加活动量,不建议早期自行剧烈运动。
  • 3. 心理调适: 心理创伤远不止于生理。建议定期沟通,必要时寻求心理援助。患有严重创伤后应激障碍者应由专业心理治疗师干预。
  • 4. 定期随访: 伤后半年内最好两个月复诊一次,关注肾脏、心脏功能。
🌱 温和建议: 创伤后的身体调整难免有些慢,关键在于有耐心、不急于求成,及早发现新变化时随时咨询医生。

07 创伤性休克实用小提示 🧰

  • 现场见到伤者昏厥时,别搬动头部或颈部受伤人员,先保证呼吸道通畅。
  • 身边常备急救卡片或手环,写明既往病史,有时能省下黄金急救时间。
  • 伤后如有持续心跳加快、冒冷汗等情况,立刻拨打120,不要自行处理严重出血。
友情提醒: 最好的行动是提前熟悉家庭和办公场所的急救设备和出入口,遇到意外能快速反应。

08 参考文献

  1. American College of Surgeons. (2022). Advanced Trauma Life Support (ATLS): The ninth edition. Chicago, IL: American College of Surgeons.
  2. Cannon, J. W., Crosland, E. M., Brenner, M., et al. (2018). "Management of trauma-induced coagulopathy with a focus on resuscitation." Journal of Intensive Care Medicine, 33(9), 523-537. https://doi.org/10.1177/0885066617753435
  3. Spahn, D. R., Bouillon, B., Cerny, V., et al. (2019). "The European guideline on management of major bleeding and coagulopathy following trauma: Fifth edition." Critical Care, 23(1), 98. https://doi.org/10.1186/s13054-019-2347-3
  4. Gunst, M., Sperry, J. (2016). "Transfusion strategies in trauma patients." Current Opinion in Critical Care, 22(6), 563-568. https://doi.org/10.1097/MCC.0000000000000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