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急性哮喘发作自救指南:如何应对紧急情况?

  • 151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急性哮喘发作自救指南:如何应对紧急情况?封面图
喘不过气来?了解急性哮喘发作的自救方法

01|什么是哮喘及其急性发作

有没有遇到过身边的小孩或同事,一换季就容易咳嗽,还伴有呼吸急促?其实,这很可能和哮喘有关。哮喘是一种气道长期反应性增高导致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发作时气道会变得狭窄,呼吸变困难。这种气道“堵塞”的感觉,并不是简单的咳两声那么轻松。

急性发作,说起来就像空气突然被“关闸”——患者可能数分钟内呼吸变得异常困难。这种突发的加重,需要格外关注和及时处理。如果错过干预时机,有时候甚至危及生命。

02|怎么判断急性哮喘正在发作?

平时偶尔气喘、轻微憋气,不一定是哮喘急性发作。但出现以下这些表现,就要当心了(详见下表):

表现 说明
反复咳嗽、气短 往往持续且明显,晚上加重
呼吸急促,有“喘鸣”声 呼气时胸口可听到“吱吱”声音
胸闷、憋气 活动时尤其明显,有被“堵住”感
不能平躺或说话困难 需坐起来喘气,讲话断断续续
嘴唇或指尖发紫 说明供氧不足,属于危重信号
特别提醒: 有位52岁的女性患者,平时轻微气喘,常误当作普通感冒。一次连续剧烈咳嗽后,突然喘不上气,整个人坐地不起,还说不出整句话。这个例子提醒我们,哮喘急性发作的转变有时非常突然,不可掉以轻心。

03|导致急性哮喘发作的原因有哪些?

哮喘并不是无缘无故找上门的“麻烦”。医学研究发现,它和多个因素相关,不同人的诱因可能有所不同。

  • 过敏性基因:家里有哮喘或过敏史,患病风险更高。
  • 环境刺激:空气污染、花粉、尘螨、烟草烟雾、装修材料挥发气体,都可能刺激气道,加重炎症。
  • 感染因素:如普通感冒、流感等病毒感染,是儿童哮喘最常见的诱因。
  • 运动或冷空气:有些患者跑步或剧烈活动后容易发作,冬季气温骤降时也高发。
  • 某些药物:阿司匹林、β阻滞剂等药物,部分人服用后会出现气喘症状。
  • 心理应激:压力过大、焦虑、紧张时,机体反应激烈,也是常见诱因。
数据显示,全球哮喘的患病率已达到约4.5%(Dharmage et al., 2019),说明这并不是“小众病”,需要更重视。

04|急性哮喘发作时的安全自救步骤

当突发哮喘时,越紧张,越容易加重症状。其实,掌握关键的应对步骤,能帮自己抢得宝贵时间:

  1. 立刻停止剧烈活动,原地坐下(不要躺倒),尽量让自己放松。有时候抱膝坐姿或稍前倾,会觉得呼吸顺畅一点。
  2. 尽量深而慢地呼吸。可采用“闻花吐气”(用鼻吸气、口慢慢呼气)的方法,减少气道刺激。
  3. 迅速使用急救型吸入器(如沙丁胺醇气雾剂)。按照医嘱剂量,通常是先用1-2喷。如果没有携带吸入器,尽快让家人帮忙取来。
  4. 远离刺激源。赶紧关闭窗户、远离烟尘/油烟区域,有助于减少气道负担。
  5. 观察症状变化。若10-15分钟后仍无明显缓解,可再次使用吸入器1-2喷,或立刻向身边人求助拨打急救电话。
小建议: 部分患者,像24岁的李先生,第一次急性发作时完全慌了神,忘了吸入器的操作。平时熟悉急救吸入器的用法,家人也要知道,这样关键时刻才能冷静自救。

05|如何预防哮喘急性发作?

平时的管理,其实更重要于临时应对。日常里注意预防,哮喘带来的困扰会小很多。具体可以参考下面几点建议:

做法 好处与推荐
加强室内通风,勤换床单 减少粉尘、尘螨聚集,对过敏性哮喘有益
养成监测高发季节空气质量的习惯 选择空气质量好的时段出门,回家洗脸换衣服
规律锻炼(如散步、游泳) 有助增强呼吸系统耐受,避免剧烈运动诱发
加强膳食营养 新鲜蔬果有益气道健康,推荐每天适量摄入
深海鱼类(如三文鱼、沙丁鱼):富含Omega-3脂肪酸,对气道炎症调控有帮助
常备哮喘急救药物
并随身携带
关键时刻不慌乱,第一时间处理可能的发作
建议每年定期复查肺功能。比如,32岁的王先生,每隔一年到专科医院做一次检查,即使无症状也能及时发现隐患。

06|药物管理和随访真的重要吗?

很多人以为吸入激素类药物会产生依赖,其实,规律用药才是控制哮喘的关键。长期随意停药,往往加剧发作风险。专业建议:

  • 定期复诊,根据医生建议调整用药方案,不要自行增减药物种类和剂量
  • 使用药物后如有不适,及时与医生沟通,避免拖延
  • 家有儿童哮喘患者,家长需帮助监督并记录每日状况,与医生保持沟通
一项临床研究显示,规律吸入型糖皮质激素治疗可将急性发作风险降低63% (Reddel et al., 2022)。可见科学用药和随访的重要性。

07|什么时候必须寻求专业医疗帮助?

哮喘急性发作并不是每次都能靠自救缓解,以下情形建议尽快就医:

  • 症状加重看不到好转,如多次用吸入器效果不明显
  • 出现嘴唇、指甲变紫、说话困难等严重缺氧表现
  • 伴有晕厥或抽搐
  • 儿童、高龄患者首次发作,自己无法判断严重程度
如果无法自行前往医院,不要犹豫,让身边的人帮忙拨打急救电话120,避免延误。

结束语

哮喘急性发作虽紧急,但预防和规范管理,可以大大降低出现意外的概率。日常多注意空气质量、养成良好习惯,学会关键时刻的自救,就能更从容应对生活里的“小插曲”。遇到呼吸困难,别犹豫,科学处理才是最靠谱的方式。

主要文献参考

  1. Dharmage, S. C., Perret, J. L., & Custovic, A. (2019). Epidemiology of Asthma in Children and Adults. Frontiers in Pediatrics, 7, 246. https://doi.org/10.3389/fped.2019.00246
  2. 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 (GINA) (2023). Global Strategy for Asthma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 Available from: https://ginasthma.org/
  3. Reddel, H. K., et al. (2022). Management of asthma: update for clinicians. European Respiratory Review, 31(163), 210193. https://doi.org/10.1183/16000617.0193-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