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解锁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密码:帕金森与阿尔茨海默的区别与联系

  • 83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解锁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密码:帕金森与阿尔茨海默的区别与联系封面图

解锁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密码:帕金森与阿尔茨海默的区别与联系

有些老人走路时胳膊抖着、不自觉变慢,有的人却总是忘记钥匙放在哪里、连家人的名字也会混淆。虽然生活中这些场景让人唏嘘,但背后的原因并不完全一样。关于帕金森和阿尔茨海默,这两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许多人容易混淆。其实,把它们分清楚,对家里的长辈和自己都很重要。

01 帕金森病:动作变慢是信号

对于帕金森病,最早期的表现往往轻微且容易被忽略,比如偶尔的手部颤抖,或动作突然变得有些笨拙。有位68岁的男性患者,最初只是觉得写字越来越小,起身慢了一点,家人以为是年纪大了。实际上,这可能是帕金森的“开场白”。

随着病情进展,动作会变得越来越迟缓,肢体僵硬、步态异常变得常见,有的人甚至脱口而出:“怎么突然跟木偶似的?”不过,和阿尔茨海默不同,帕金森早期几乎不影响记忆,因此经常让家属产生误判。

小提醒:如果发现长辈动作明显变慢、手脚僵硬,别急着归咎“老了”,主动留心这些变化,有助于早期识别帕金森。

02 阿尔茨海默病:记忆减退不是小事

阿尔茨海默病则以认知障碍为主要特征。最初的时候,症状表现得很细微:忘带钱包,把电话号码记错,偶尔讲着讲着话突然卡壳。一位75岁的女性患者一开始总是忘记已说过的事,也会偶尔找不到回家的路。

进展到明显阶段后,问题就不只是“丢三落四”。她会想不起亲人的名字、忘光熟悉的日常技能、讲话开始混乱。这些变化容易让家人揪心,也对患者生活影响极大。

记住:认识和记忆力的变化,尤其是在短时间内突然变差,要引起重视,这是阿尔茨海默可能敲门的信号。

03 病理机制有啥区别?

说起来,帕金森和阿尔茨海默虽然都属于神经退行性疾病,但它们的“幕后黑手”可大不一样。

💡帕金森病 🧠阿尔茨海默病
发病根源 中脑黑质里的多巴胺神经元慢慢减少(像工厂停工) 大脑里堆积异常蛋白,形成“斑块+缠结”
核心影响 运动控制回路受损,动作受限 影响记忆区域和神经通信,导致认知下降
发病年龄 多在60岁之后 60岁以上高发,但晚发型也常见

研究显示,帕金森患者脑内多巴胺能细胞减少,运动系统像缺油的机械。而阿尔茨海默的斑块类似“垃圾堆积”。两种机制,让这两个疾病表现大相径庭[1]

别忽视:真正的根本区别在神经损害部位和蛋白异常类型,这也解释了两种病为何症状差别大。

04 进展速度与生活影响

两类疾病的步伐各自不同。帕金森一般“慢慢爬坡”,患者可能十年、甚至更久才发展到需长期照护。大多数时间患者神志清醒,但行动障碍越来越突出,如平衡差、走路容易摔倒。说起来,生活质量更依赖于运动能力维持多久。

而阿尔茨海默则像河水渗入沙滩,刚开始变化柔和,之后出现认知与生活自理的连续下滑。到了中晚期,生活需要全面照顾,记忆混乱和人格变化令家庭压力很大。两种疾病虽然都影响晚年,但方向完全不同。

提醒:如果家里人动作越来越慢但头脑依然清楚,可能考虑帕金森;反之如果记忆力、思维能力明显变差,就要留心阿尔茨海默。

05 诊断方式与治疗选择

疾病类型 诊断工具 治疗重点
🦵帕金森病 主要依靠医生观察症状,例如体态检查、动作协调测试。必要时做脑部影像,排除其他病因。 药物(如左旋多巴,补充多巴胺);个别需要手术控症,辅以康复训练。
🧩阿尔茨海默病 结合认知测试、问卷量表以及脑部磁共振。病史采集、记忆力与思维能力评分是关键。 药物(如多奈哌齐等改善认知);非药物治疗包括记忆训练、心理支持。
小知识:两类疾病目前都无法根治,但早干预、坚持治疗能延缓进展,让生活质量提升不少。

06 风险因素和致病机制分析

  • 遗传影响:有帕金森或阿尔茨海默家族史的人患病概率更高,但遗传不是全部——大多数患者并无明显家族史[2]
  • 年龄因素:绝大多数都出现在60岁之后。年龄增加,是最大共性风险。
  • 生活方式相关:帕金森风险与农药接触、重金属暴露、高糖高脂饮食有关;缺乏运动被认为是阿尔茨海默的一项危险因素。
提示:认识这些风险,是对”为什么会生病“的解答;但预防和改善要另有妙招。

07 生活方式与科学预防

很多人问:“怎么做能降低帕金森或阿尔茨海默的风险?”其实,健康的生活习惯能在很大程度上帮上忙。

预防方式 具体做法 适用建议
饮食多样化 🥗 新鲜果蔬、坚果、深海鱼含有抗氧化物质,有益大脑健康 每周吃2-3次深海鱼,常吃带皮水果
保持运动 🚶‍♂️ 有氧运动可促进脑部血流、维持神经功能 每周快走或游泳3次,每次半小时以上
用脑活跃 📚 经常阅读、下棋、乐器演奏等训练大脑 每天安排思维小练习,老年人尤为需要
情绪管理 😊 应对压力、维持良好人际关系,对大脑健康大有好处 加入兴趣小组,学会表达与倾诉
别忘了:如果发现记忆力哭笑不得地变差或动作变得缓慢,最好尽早去神经科或老年记忆门诊做个全面体检,比“等等看”靠谱得多。

神经退行性疾病不能靠侥幸应对,但了解其不同、把握规律、及早行动,就能让家人减少许多误会和焦虑。最好的办法,还是从健康饮食、适度锻炼和多动脑、保心情上开始。对父母多一些耐心,自己多一些细致,生活也会因理解而温和许多。

参考文献

  1. Kalia, L. V., & Lang, A. E. (2015). Parkinson's disease. The Lancet, 386(9996), 896-912. https://doi.org/10.1016/S0140-6736(14)61393-3
  2. Scheltens, P., Blennow, K., Breteler, M. M., et al. (2016). Alzheimer's disease. The Lancet, 388(10043), 505-517. https://doi.org/10.1016/S0140-6736(15)01124-1
  3. Livingston, G., Sommerlad, A., Orgeta, V., et al. (2017). Dementia prevention, intervention, and care. The Lancet, 390(10113), 2673-2734. https://doi.org/10.1016/S0140-6736(17)313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