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走出糖尿病足的阴影:全面解析治疗与预防

  • 76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走出糖尿病足的阴影:全面解析治疗与预防封面图

走出糖尿病足的阴影:全面解析治疗与预防

01 什么是糖尿病足?

生活中,许多糖尿病患者会觉得双脚十分敏感,哪怕轻轻碰一下都有些不舒服。有时,逛街回家脱下鞋袜,会发现脚趾头竟有一点小伤口。其实,这些不起眼的小变化可能正悄悄提示着——糖尿病足已在靠近。糖尿病足并不是突如其来的,「说起」就是指糖尿病患者下肢皮肤或软组织反复受损,最严重能导致慢性溃疡,甚至不得不截肢(Armstrong et al., 2017)。

数据显示,全球糖尿病患者中,大约15%的人一生中都可能遇到糖尿病足的问题。脚部的割伤、擦伤哪怕只有黄豆大小,对于糖尿病患者都不能忽视。这也说明,提前认识这种病变,才能在一开始就把“小麻烦”扼杀在摇篮里。

02 早期症状,容易忽视的信号

很多时候,糖尿病足的早期表现和普通的脚部疲劳相似。比如,脚底偶尔有点发麻,或者觉得脚指头冰凉、轻微刺痛。有的朋友会发现,脚背或者脚趾间有小小的红点或淡淡的水泡,但走路好像并没有大碍。

50岁的黄先生是一名糖尿病十余年的患者。最近他注意到左脚小脚趾总是发麻,有时晚上甚至会被轻微的刺痛影响睡眠。当然,这些改变他当初并没放在心上。后面到医院检查,才发现神经已经出现异常。

小贴士: 如果你发现脚部偶尔发麻、轻度疼痛,伤口几天都不见好,请及时到医院糖尿病科或者足病专科咨询。

03 糖尿病足的成因与风险因素

致病机制 详细说明 影响案例
神经病变 血糖长期偏高会损伤脚部神经,出现感觉迟钝或疼痛异常,导致小伤口不能及时发现 如46岁的林女士,脚被鞋蹭破几天都没察觉,最终因感染住院
微血管障碍 糖尿病影响血管弹性和血流,微小血管像“堵塞了的小路”,养分和氧气到达缓慢,修复变慢 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脚部伤口愈合速度仅为健康人的一半(Everett & Mathioudakis, 2018)
反复感染 脚部皮肤容易被细菌入侵,糖尿病人的免疫“卫士”反应弱,感染风险高 曾有72岁老年患者,脚趾小创口拖延后发展为严重蜂窝织炎
不适当的鞋袜 穿硬底或不合适鞋袜造成摩擦,也容易诱发足部伤口 年轻糖友小王曾因穿新皮鞋打泡导致足部持续溃疡

风险分析说明,每个人的实际情况都略有不同。但如果有糖尿病病史,年龄超过40岁,或有吸烟习惯等因素,发生糖尿病足的几率就会上升。这些隐藏的隐患,需要每个人重视。

04 非手术治疗方法详解

  • 药物治疗🩹: 控制血糖的基础上,根据细菌类型选择抗感染药物。部分慢性溃疡,也可用促进愈合的新型生长因子药物。
  • 标准化伤口护理: 定期消毒、换药、保持干燥。烫伤或者冻伤的脚要严禁挤压。
  • 物理辅助手段: 使用减压鞋垫或特殊足托,分散脚部压力,让溃疡部位休息。
  • 足部护理建议: 洗脚后擦干,定期检查趾间和脚底,发现裂口及时处理。
一个启发: 糖尿病足的早期治疗强调“早发现、早处理”。据Peters et al. (2021),90%的早期糖尿病足能通过规范管理避免恶化。不怕多留个心眼,每次洗脚时转头看一眼,发现小问题也能防大麻烦。

05 手术治疗的选择与适应症

当足部溃疡严重到影响深层组织,保守办法无效时,手术就是「拯救脚步」的关键。手术方案主要分为三类:

手术类型 适应人群 常见作用与风险
清创术 局部组织坏死、感染但无系统炎症反应 清理坏组织,预防扩散。风险为感染残留
血管修复/介入 下肢大血管供血严重障碍者 改善供血,加快愈合。术后需防止血栓
部分/完全截肢 严重感染或败血症危及生命 保全全身安全。代价是功能丧失,需要长期康复

事实上,不必害怕“手术就一定要截肢”。实际中,半数以上的手术仅限于坏死组织清除,大部分患者康复良好。例如,61岁的刘大爷因足部溃烂手术之后,历经两月康复,已能自主下地行走。这个过程可能辛苦,但恢复健康依然有希望。

小提示: 手术后要遵医嘱坚持康复训练。部分患者可借助专业假肢、支具改善生活质量。

06 糖尿病足的预防与生活方式调整

简单来说,预防糖尿病足应该从日常做起。以下是日常能落地的方式,适合大部分糖尿病人群参考:

习惯/食物 具体好处 实用建议
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 帮助稳定血糖、防便秘 如绿叶菜、苦瓜,每餐搭配食用有益
全谷类主食 延缓血糖升高 燕麦、糙米替代部分白米面
低脂奶制品 减少动脉硬化风险 每日早餐喝一杯低脂牛奶
定期足部自检 早发现小问题 每晚洗脚时观察有无裂口、颜色异常
适度运动 增强下肢血液循环 快走、游泳每周三次,每次30分钟左右
合脚鞋袜 防止磨破伤口 选宽松透气的鞋袜,经常更换
Tips 🦶:
  • 定期到内分泌科检查足部感觉(通常建议半年到1年一次)。
  • 如遇到持续性足部疼痛或破溃不愈,首选到正规三甲医院就诊。
  • 不要自行处理复杂伤口,避免外用刺激性药物。

尾声:关注脚下健康,享受自在生活

其实,每一步平安、每双健康的脚都来之不易。糖尿病足并非不能预防,把脚部健康当回事,偶尔“多看一眼、多问一句”,就有可能避免大麻烦。生活再忙,也要留点时间照顾好自己的双脚。如果身边亲友正经历糖尿病相关烦恼,不妨将这篇信息分享给他们,也许就能助一臂之力。保持科学态度,日常小心呵护,脚步自然踏实安稳。

主要参考文献

  1. Armstrong DG, Boulton AJM, Bus SA. (2017). Diabetic Foot Ulcers and Their Recurrence.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76(24), 2367-2375.
  2. Everett E, Mathioudakis N. (2018). Update on management of diabetic foot ulcers. Annals of the New York Academy of Sciences, 1411(1), 153-165.
  3. Peters EJ, Lavery LA, Armstrong DG. (2021). Diabetic Foot Complications: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 Diabetes Care, 44(11), 2582-2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