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来袭,慢阻肺患者如何巧妙应对气喘加重?
天一冷,很多中老年朋友不自觉就开始咳嗽、气喘,不愿意出门,连在家里走几步也觉得累。有位王大爷,每年一入冬就担心自己的慢阻肺发作。“医生,这冷空气一吹,我就喘得厉害,晚上都睡不好。”他这样说。事实上,慢阻肺和冬天的关系确实让人头疼,但也不是没有办法调整和应对。
01 慢阻肺:了解这位“隐形敌人”
很多人刚开始时,其实并没觉得哪里不对。偶尔早上有点咳嗽,或呼吸时觉得空气进得没以前顺畅,但只要休息一下就缓过来了。这些轻微的变化,往往被当成“上年纪了”的小毛病。实际上,这些细微症状有可能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的早期信号。慢阻肺这个“隐形敌人”,就是悄悄让呼吸变难,慢慢地削弱肺脏的工作能力。
到了后期,慢阻肺的影响就变得明显:呼吸费力、活动后气喘、持续性咳嗽。典型表现就是,原本能上一层楼梯,现在走两步就得歇。慢阻肺有一定的隐匿性,所以早期的改变千万不能忽视。别把持续的咳嗽或早上气喘当作“老毛病”,有这些表现还是建议做个专业评估。
02 冬天来袭,为什么呼吸更吃力?
一进入冬天,气温骤降,家里开着暖气但外面寒风刺骨,出门呼吸冷空气会刺激到气道。有些人起床后咳到晚上,胸口发闷,走路时觉得气不够用。
冷空气会让呼吸道收缩,黏膜变干,容易咳嗽;而且空气变干燥,痰也不容易咳出来。更麻烦的是,冬季流感和病毒感染多见,慢阻肺患者因为气道本就不畅,面对这些“病毒小麻烦”时更容易雪上加霜。例如有位68岁的女性患者,原本只是活动后轻微气喘,每当气温降低,哪怕只是逛个超市,都要频繁停下来大口喘气,晚上还容易被咳嗽惊醒,这让她很困扰。
诱因 | 带来的变化 | 日常情境 |
---|---|---|
冷空气刺激 | 气道收缩、呼吸更费力 | 上街或晨练时突然咳嗽加剧 |
干燥气候 | 痰液变稠、不易排出 | 夜里咳嗽频繁 |
病毒感染 | 加重炎症,诱发急性发作 | 感冒后咳喘持续恶化 |
说到底,冬季让慢阻肺“临门一脚”,原本能应付的症状,在冬天就容易明显放大。
03 什么原因让慢阻肺发作更频繁?
- 吸烟历史:无论现在还是过去,长期吸烟都会让肺功能慢慢下降。研究显示,吸烟者慢阻肺风险比不吸烟者高出数倍 [1]。
- 环境污染:长期暴露在厨房油烟、灰尘、工厂废气等环境下,呼吸道就像常年受到刺激的小路一样,越来越窄。
- 反复感染:容易感冒或支气管感染的人,气道长期受到“炎症小冲击”,久而久之,抵抗力就变弱。
- 年龄增长:上了年纪,肺部组织逐渐老化,自愈能力减弱。据流行病学调查,60岁以上人群慢阻肺发病率明显增加[2]。
- 遗传易感:家族中有慢阻肺患者的人,可能更容易出现相关问题,这和某些先天缺乏的蛋白有关。如α1-抗胰蛋白酶缺乏(AATD)型慢阻肺[3],但并不常见。
这些因素在冬季容易相互作用,加重气道问题,让呼吸障碍明显加重。普通保暖措施很难完全“隔绝”这些风险,还是需要从根本调整生活习惯。
04 冬季慢阻肺,哪些自我管理最靠谱?
- 白天温度建议保持在18~22°C,避免室内外温差太大。
- 早晚关窗保暖,必要时加湿器防干燥。
- 家里少点香烟、香薰,炒菜时开窗。
- 出门带好口罩,减少雾霾和灰尘吸入。
- 可以做些简单体操、慢走、拉伸,贵在坚持。
- 运动后若出现明显胸闷、气喘,及时休息并寻求帮助。
措施 | 操作建议 |
---|---|
监测症状 | 记录每日呼吸状况,出现活动后气喘、夜间咳嗽持续加重时及时反馈医生。 |
疫苗接种 | 建议每年接种流感疫苗、肺炎疫苗,冬季前提前安排。 |
定期复诊 | 冬季复诊频率可略增加,气喘有变及时就医。 |
在冬季,如果上述方法后症状仍无缓解,或者出现呼吸急促、嘴唇发紫,应尽快与呼吸专科医生联系。
05 药物治疗与辅助设备能做什么?
对慢阻肺患者来说,按照医嘱规范使用吸入药物是冬季减少急性发作的关键。吸入性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是主要选择。其中支气管扩张剂能帮气道“开闸放水”,让空气进出通畅,而激素类吸入药则能缓解炎症反应。
很多家庭还备有氧气机、雾化器,有些人对使用方法还不太熟悉。其实,如果气喘、呼吸困难持续加重,氧疗和间断雾化能在医生指导下短时辅助。比如76岁的慢阻肺男性患者,每年冬季气喘会加重,遵医嘱调整药量、必要时居家短时氧疗,他的生活质量相较之前有明显提升。
- 使用前摇匀吸入器,吸气时慢而深;每次用药后漱口,避免药物残留刺激咽喉。
- 药物种类和剂量只能由医生调整,症状变化时及时与医生沟通。
- 家用氧气机建议购置简明型号,短时氧疗(每次半小时内)为主。
- 雾化治疗只能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症状无变化时无需频繁用。
06 吃得好,休息够,免疫力也跟上
其实饮食和生活习惯对免疫力影响不小。冬季合理安排饮食和作息,有助于让身体以更好的状态应对外界挑战。
- 猕猴桃 + 维生素C丰富 + 每天半个到1个,增强免疫力
- 菠菜 + 富含铁和胡萝卜素 + 焯水后凉拌,有助于改善疲劳
- 鸡蛋 + 提供全蛋白 + 水煮或蒸蛋,每天1~2个为宜
- 鱼肉 + 含Omega-3 + 每周2~3次,能减少炎症反应
- 无糖温水每天1~1.5升,少量多次,防止气道黏膜干燥。
- 晚上10点前入睡,保证6~8小时充足休息;中午休息20~30分钟。
07 家人和医生,哪些支持最关键?
管理慢阻肺不仅仅是个人的坚持,家人和医护人员的协助也非常重要。有家属一起监督用药、记录症状,遇到问题随时跟医生沟通,才不会手忙脚乱。
比如有位72岁的太太,家属坚持帮她记录每周症状变化,一旦呼吸困难持续3天,就能及时联系复诊,提前防止症状恶化。家人陪同去医院、代为沟通检查结果,能让患者心里更有底。
- 建立症状记录本,将咳嗽、气喘变化写下来。
- 医生开新药时仔细询问用法,变换药物提前沟通。
- 遇到突发情况(如突然加重的呼吸困难),优先选择呼吸科,避免拖延。
其实,把医生、家人当作“后盾”,遇到问题不硬撑,这样过冬会安心许多。
慢阻肺在冬天确实容易加重,但只要了解了背后的原因,用心调整生活细节,和家人医生多沟通,大部分患者都能减少气喘发作,把生活过得更自在。寒冬不可怕,把控细节才更重要。
参考文献(APA格式)
- Buist, A. S., McBurnie, M. A., Vollmer, W. M., Gillespie, S., Burney, P., Mannino, D. M., ... & international COPD prevalence (BOLD) study, P. (2007). International variation in the prevalence of COPD (the BOLD Study): a population-based prevalence study. Lancet, 370(9589), 741–750.
- Adeloye, D., Chua, S., Lee, C., Basquill, C., Papana, A., Theodoratou, E., ... & Global Health Epidemiology Reference Group (GHERG). (2015). Global and regional estimates of COPD prevalence: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Journal of Global Health, 5(2), 020415.
- Stoller, J. K. (2002). Alpha1-antitrypsin deficiency: an underdiagnosed, treatable cause of COPD. Cleveland Clinic journal of medicine, 69(10), 762–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