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阻肺的阴霾:激素治疗的光与影
01 慢阻肺是什么?
有些人会发现,上下楼梯开始变得吃力,偶尔清早咳嗽、吐痰,之前觉得不过是上了年纪,对生活似乎没大影响。实际上,这种“偶尔”的呼吸不畅,并不总和感冒挂钩。有位67岁的张叔,多年来只是秋冬天会咳两声,去年体检才知道,自己早已患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也就是大家常说的慢阻肺。
简单来说,慢阻肺就是肺部慢性炎症导致气道受损,产生长期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慢阻肺不像感冒那样来得快,它发展得特别慢,前期不太容易察觉。通常,是反复咳嗽、咳痰,或爬两层楼气喘吁吁才引起警觉。随着时间推移,生活质量严重受到影响,有的人甚至稍微快点走路就喘不上气。
小贴士 家里长期吸烟的老人群、经常在尘土多的工作环境下工作的人,需要警惕慢阻肺早期信号。
02 激素治疗能带来什么?
说起来,激素治疗对不少慢阻肺患者来说,确实是“救急”的工具。如果突然症状恶化,比如喘不过气、夜里一连好几分钟咳到睡不着,这时候医生常会考虑短期用糖皮质激素(比如泼尼松),效果很明显:能快速缓解气道炎症、让呼吸顺畅些。
用法 | 常见场景 | 改善效果 |
---|---|---|
口服/吸入激素 | 急性发作期间 | 减轻咳嗽、呼吸困难 |
吸入激素联合支气管扩张剂 | 持续症状控制 | 减少急性加重,提升生活质量 |
有调查显示,合理使用吸入性激素,一年内慢阻肺病情明显好转的比例达到30-40% (Vestbo et al., 2016)。
03 短期激素治疗后的小麻烦
短时间内服用激素,身体偶尔也会有点“小插曲”。比如有位62岁的王阿姨,急性加重时用了7天口服激素,感觉体重突然上升不少,脸变得圆润,甚至晚上容易犯困。还有人会遇到睡眠质量下降、小腿水肿等问题。
- 体重增加——几天内衣服变紧不在少数
- 水肿——脚踝轻微发胀、按压后皮肤恢复慢
- 情绪波动——表现为易怒或心情低落
- 消化问题——胃口变好、偶尔腹部不适
并不是每个人都一定会发生这些副作用,但如果出现,及时和医生沟通很重要。绝大多数人在停药后,症状会慢慢消退,不会留下后遗症。
04 激素长期使用,有哪些健康风险?
长期依赖激素可不是小事。简单理解,激素就像“灭火”,用得多了,却容易让身体其他部位受牵累。比如一位68岁的李先生,因为反复急性发作,每年数月口服激素,后面出现走路腰酸背痛,检查发现骨密度下降,诊断为骨质疏松。
风险类型 | 表现 |
---|---|
骨质疏松 | 骨量减少、骨折风险增加 |
高血糖 | 血糖飙升,糖尿病风险增加 |
心血管问题 | 血压升高、心脏负担重 |
免疫力下降 | 容易反复感染、伤口愈合慢 |
2019年一项涉及2万名慢阻肺患者的回顾性分析发现,长期大剂量使用口服激素,骨质疏松与糖尿病发生率分别提升至普通成年人的约2倍 (Waljee et al., 2017)。
05 如何平衡风险与收益?
激素到底该不该用,什么时候该停?实际上,每个人的生活方式、疾病严重程度都不同,不能一概而论。医生通常会结合急性加重频率、既往激素反应、合并疾病等因素,帮患者制定个性化方案。
- 急性加重次数:每年超过2次易被建议吸入激素
- 心血管/骨质健康:骨质疏松、高血压者要慎用全身激素
- 年龄和基础状态:年纪较大、合并多种慢病者,风险更高
一个小例子:57岁的孙先生,曾因用激素后血糖升高而调整方案,后来通过增加吸入性激素、减少口服剂量,兼顾了症状缓解和并发症预防。从这里可以看出,激素使用要根据自身状况灵活调整。
06 激素之外,还有哪些选择?
很多人以为慢阻肺只能靠“吃药控喘”,实际上,日常的自我管理对病情控制也非常有帮助。除了激素治疗,生活调整和替代方法同样重要。
方法 | 具体做法 | 益处 |
---|---|---|
呼吸训练 | 每天腹式呼吸10-15分钟 | 改善气体交换,减轻气短 |
有氧运动 | 散步、慢骑车,每周3次、每次30分钟 | 提升肺功能,增强体力 |
膳食均衡 | 多食用深绿色蔬菜、新鲜水果 | 补充维生素,有助修复气道黏膜 |
心理调适 | 参加兴趣小组、聊天解压 | 缓解焦虑,改善生活质量 |
研究表明,规律有氧锻炼可以使慢阻肺患者FVC(一项肺功能指标)平均提升6%(Garcia-Aymerich et al., 2006)。
- 菠菜:含丰富维生素E,可帮助修复气道损伤。建议一周2-3次凉拌或清炒。
- 鲈鱼:富含优质蛋白,利于组织再生。可以每周吃1-2次。
- 杏仁:补充维生素C和矿物质,轻度烘烤后食用,有益肺部保健。
如果自我调整后症状反复发作、活动受限,建议及时咨询呼吸专科医生,选择合适的医疗管理方案。
参考文献
- Vestbo, J., et al. (2016). Global Strategy for the Diagnosis,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GOLD Executive Summary. American Journal of Respirato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 195(5), 557-582.
- Waljee, A. K., et al. (2017). Short term use of oral corticosteroids and related harms among adults in the United States: population based cohort study. BMJ, 357, j1415.
- Garcia-Aymerich, J., et al. (2006). Regular physical activity reduces hospital admission and mortality i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 population based cohort study. Thorax, 61(9), 772-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