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猴痘病毒的首次起源与历史
有时,健康话题就在新闻和饭桌旁出现。最近“猴痘”这个词常被大家提起。它不像过去的天花那样陌生,也没有老一辈人记忆里的那种恐惧,但很多人还是不太清楚它究竟是怎么来的。
猴痘病毒最早出现在1958年,当时是在丹麦的实验猴群中被发现的。后来,1970年非洲的儿童中首次确认了人类病例。从家族上讲,猴痘病毒和天花病毒(Variola virus)属于同一个正痘病毒家族,不过猴痘毒性较轻,致命风险低很多。天花已经在人类联合努力下基本消失,但猴痘偶尔还会以局部疫情的形式出现。所以如今,它成了我们关注的新话题。
02 猴痘病毒的传播方式有哪些?
许多人听到“猴痘”第一反应是:会不会像新冠那样容易感染?其实,猴痘的传播要近距离得多,但防范也不能松懈。
传播方式 | 具体情景举例 |
---|---|
直接接触 | 如与患者皮肤损伤、疱疹直接碰触,比如帮家人处理皮肤伤口时未做手部防护。 |
飞沫传播 | 在密闭空间内,与感染者近距离咳嗽、说话,病毒可能通过飞沫进入呼吸道。 |
动物宿主 | 非洲部分地区,包括接触灵长类和啮齿类动物,如野外捕捉松鼠后,手部清洁不到位。 |
间接接触 | 使用被污染的床单、毛巾等物品,皮肤有破损时感染风险更高。 |
总结一下,日常处理动物、照顾病人、或是使用公共物品时,如果皮肤有伤口就要更小心。比起天花,猴痘虽然没有那么容易大范围扩散,但近距离的接触还是潜在风险。
03 哪些人更容易感染?
- 免疫力较低者——比如长期慢性病患者或免疫缺陷人群,他们遭遇病毒时“防线”更薄弱。
- 密切接触者——护理病人、常出入传染环境的医护人员,感染几率比一般人高。61岁的护工李女士在护理出疹患者时手部有细小破口,几天后出现发热和皮疹,由于及时就医,恢复良好。
- 居住或旅行至流行地区的人——部分非洲国家属于流行病高发区,旅行中意外接触野生动物或当地皮毛制品,需格外小心。
- 儿童——研究发现,儿童感染猴痘后发展为重症的风险比成年人稍高(Reynolds et al., 2006)。
对这些人群来说,一旦血液、皮肤有破损就增加风险,所以在有动物、病人接触史的情况下要特别注意。
04 感染猴痘有哪些症状与预警信号?
猴痘不是那种一夜之间就明显发作的病毒,它的初期症状容易被忽视。刚开始,可能只是轻微不适。
阶段 | 常见表现 | 生活场景举例 |
---|---|---|
早期(1-4天) | 轻度发热、偶有头痛、嗓子微肿、全身乏力 | 比如下班后觉得特别累,以为只是换季感冒,但体温略高。 |
显著期 | 皮疹增多,持续高热、全身不适加重,部分人腋下或颈部淋巴结肿大,皮肤起泡表面发亮 | 一位27岁的男性患者提示:持续高热伴皮疹,结痂几天后明显结疤。 |
05 如何降低猴痘病毒传播的风险?
科学预防,其实比想象中简单些。很多“老办法”在防范新传染病时依然管用——只要做得细一点,守住几个关键环节。
- ✅勤洗手:流水和肥皂清洗双手,有利于清除附着的病毒。公共场所或和动物接触后尤其重要。
- ✅食物安全:烹饪食材时尽量加热彻底,注意手部清洁,避免食用生食野生动物。
- ✅个人物品分开用:剃须刀、浴巾等用品建议与家人区分,减少交叉污染。
- ✅有创伤及时处理:小划伤、手部破溃即时清理包扎,枕头和毛巾建议勤换洗。
- ✅避开人流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地方
- ✅定期关注官方通报:及时了解疫情进展。
食物名 | 功效 | 食用建议 |
---|---|---|
新鲜蔬菜 | 提供维生素,增强免疫 | 每天一餐不要少,色彩丰富更好 |
优质蛋白类 | 修复组织,抗感染 | 如鸡蛋、鱼类、豆制品,交替搭配 |
水果 | 补充维生素C和水分 | 建议每日一份 |
06 猴痘疫情下的公共卫生策略
猴痘疫情防控,不仅是个人问题。全球范围的合作、区域信息共享机制显得尤为重要。许多国家在刚刚出现病例时,通过立刻上报信息和隔离措施,将病毒传播范围收窄。比如早期非洲国家设置专门隔离区域,及时追踪密切接触者,有效降低了疫情蔓延速度(WHO, 2022)。
目前部分国家已恢复针对特殊人群的小范围疫苗接种,尤其是高危职业暴露人员。一般人群暂不推荐接种,只要生活防护到位,就能把感染风险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 Reynolds, M. G., Yorita, K. L., Kuehnert, M. J., Davidson, W. B., Huhn, G. D., Holman, R. C., ... & Damon, I. K. (2006).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human monkeypox influenced by route of infection. 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 194(6), 773-780.
-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22). Multi-country monkeypox outbreak in non-endemic countries. https://www.who.int/emergencies/disease-outbreak-news/item/2022-DON385
- Huhn, G. D., Bauer, A. M., Yorita, K., Graham, M. B., Sejvar, J., Likos, A., Damon, I. K., & Reynolds, M. G. (2005).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human monkeypox, and risk factors for severe disease. 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41(12), 1742–1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