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双相情感障碍:躁狂与抑郁的交响乐全解析

  • 47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双相情感障碍:躁狂与抑郁的交响乐全解析封面图

双相情感障碍:躁狂与抑郁的交响乐

01 双相情感障碍到底是什么?

日常相处中,也许你见过那种早上兴致高涨,下午却情绪低落的人。有时旁人会以为他们只是爱发脾气或者太敏感,其实背后可能隐藏着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 Disorder)——一种让情绪如坐过山车的心理健康问题。简单来说,这种状况会让情绪在躁狂和抑郁之间来回切换,有时风平浪静,有时风急浪高。

主要特征 健康影响
情绪大起大落,难以自控 工作、人际关系、生活质量都可能受影响
心情高涨、精力充沛与深度低落交替出现 决策容易失误,安全感下降,甚至可能有危险行为

也有研究显示,全球约有1-3%的人一生中会经历双相情感障碍(Grande et al., 2016)。不过,只要及时识别和正确管理,多数患者可以恢复良好的日常功能。

02 躁狂期:极致的兴奋并不总是好事

生活中的感受:
  • 突然变得非常健谈、想法多,话题横跳
  • 总觉得自己无所不能,甚至不觉得自己需要休息
  • 爱花钱、敢冒险,常常做出不理智决定
  • 睡得很少,每天却能精力旺盛

说起来,躁狂期容易让人误以为这是活力的爆发,但背后往往隐藏不少隐患。有位26岁的男性患者河南的小程,经验显示,在躁狂期时买下多辆自己用不上的电动车,还因为精力充沛连续熬夜,却根本没意识到身体已经超负荷。

其实,这种状态下的人虽然表面看起来“动力十足”,却很难按常理行事。说得极端些,有些双相障碍患者在最兴奋的时候,甚至可能做出一些平时绝不会做的冲动行为。

别忽视! 如果你发现自己或身边的人说话突然加速、语无伦次,做决定极其冲动,并且几乎不需要休息,可能需要格外留意这种“超级状态”背后的原因。

03 抑郁期:那些说不清的无力与消沉

相比躁狂期的情绪爆发,抑郁期则像一片压在身上的阴云。最明显的变化是:本来喜欢的事变得提不起兴趣,每天醒来都觉得疲惫,而且总担心自己做不到任何事。

常见表现:
  • 持续低落,不想说话
  • 对以前喜欢的事情漠不关心
  • 睡眠变差——要么彻夜难眠,要么一整天都想睡觉
  • 注意力和记忆变差

28岁的女性小杨曾在工作和生活的夹缝里反复挣扎。她说,明明知道应该振作,却像陷进泥潭一样,哪怕身边家人朋友再怎么鼓励,也很难走出来。这说明,抑郁期带来的内耗远比表面看到的要复杂。

好好看自己: 不要把“懒惰”、“软弱”贴在情绪变化身上。其实这是一种需要支持和关爱的问题,不是性格缺陷。

04 情绪像钟摆:躁狂与抑郁的反复切换

双相障碍患者的情绪就像走在晃动的钢丝上,有时会从过于亢奋一头,突然掉进低谷里,生活变得难以预测。其实,这种状态源自大脑中神经递质的不均衡,例如多巴胺和5-羟色胺等调节情绪的“信号分子”供应出现波动(Phillips & Kupfer, 2013)。

一项调查发现,部分双相患者一年内会经历3次以上的情绪大起大落(Kupka et al., 2003),反复剧烈的切换让人难以计划工作和生活,也容易误伤亲近的人。

切换特点 影响日常
情绪突然转换,无明显征兆 原定计划被打乱,维持关系变难
部分患者会在中间状态持续数天 学习和工作效率下降,社交退缩

这提醒我们,如果身边有人总是情绪忽高忽低、行事风格大变,不妨多一些理解和包容,也可以鼓励他们寻求专业帮助。

05 如何尽早识别并及时进行干预?

简单自查问答:
  • 最近情绪变化很大吗?
  • 有没有精力过剩、冲动消费或睡眠减少的情况?
  • 曾出现连日低落、兴趣缺失,甚至觉得活着没意思?
  • 这些状态持续1周以上并影响到生活或学习吗?

如果你的答案大多数为“是”,建议进一步和专业心理医生沟通。确诊需要专业评估,包括症状问卷和医生访谈,有时还要排除甲状腺疾病等其它导致情绪波动的生理因素。

  • 药物治疗: 目前常用药物包括心境稳定剂(如碳酸锂),有一定的副作用,但能有效减少发作次数(Goodwin & Jamison, 2007)。
  • 心理支持: 认知行为疗法(CBT)可以帮助调整应对方式,减少复发概率。
  • 支持系统: 有家人、朋友理解和倾听非常重要,必要时参与互助小组效果更好。

每个人的治疗方案都不尽相同,关键是及时发现问题,别把它当普通的情绪波动耽误了最佳干预期。

06 日常这些方式有帮助——简单饮食与生活建议

饮食小贴士 🥗
  • 深海鱼类(鲑鱼、沙丁鱼)+富含ω-3脂肪酸+每周2~3次
  • 坚果(核桃、杏仁)+帮助大脑健康+每天小把即可
  • 多色蔬果(菠菜、胡萝卜、蓝莓)+补充多种抗氧化物+餐餐有变化最理想
作息建议 🕒
  • 保持规律起居,尽量不要熬夜
  • 适当锻炼,比如快步走或瑜伽,每周至少3次
什么时候需要就医?

如果发现自己的情绪波动已经影响到生活、学习,或者有任何危险念头(如伤害自己),应第一时间寻求专业精神科医生帮助。

生活管理的目标不是让“症状归零”,而是帮你慢慢调节好情绪的“平衡木”,把波动控制在日常能够承受的范围内。

07 展望未来:多一点关心,多一些科学

双相情感障碍越来越被人了解,网络和媒体对心理健康正变得友善。新的药物、心理治疗技术也在不断出现——比如数字疗法、远程咨询等,让更多人能获得及时的支持。

未来,整个社会会更包容,也越来越重视精神健康教育。对患者来说,只要能持续获得专业帮助,就有机会过上与别人一样丰富多彩的生活。不需要害怕,也不用“自我责备”。

一句话建议: 如果你或者家人正在经历情绪的波澜,别忘了,温和的关爱和科学的管理就是抵达平稳彼岸的好风帆🚤。

参考文献

  1. Grande, I., Berk, M., Birmaher, B., & Vieta, E. (2016). Bipolar disorder. The Lancet, 387(10027), 1561-1572.
  2. Phillips, M. L., & Kupfer, D. J. (2013). Bipolar disorder diagnosis: challenges and future directions. The Lancet, 381(9878), 1663–1671.
  3. Kupka, R. W., Altshuler, L. L., Nolen, W. A., Suppes, T., Luckenbaugh, D. A., Leverich, G. S., ... & Post, R. M. (2003). Three times more days depressed than manic or hypomanic in both bipolar I and bipolar II disorder. Bipolar Disorders, 5(5), 396-402.
  4. Goodwin, F. K., & Jamison, K. R. (2007). Manic-Depressive Illness. Bipolar Disorders and Recurrent Depression (2nd e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