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启吞咽之旅:鼻咽癌治疗后如何应对吞咽困难
简单了解鼻咽癌:它为什么会找上门?🧬
有时,一次普通的喉咙不适、鼻塞,可能让人误以为只是感冒。其实,鼻咽癌就藏身在鼻腔后方、咽喉上方的隐蔽角落,初期很难被发现。它主要源自鼻咽部细胞发生了异常增生,这些“出格”的细胞慢慢积累,最终变成癌症。
日常里,如果反复出现鼻塞、耳闷、流鼻血等症状,鼻咽癌很可能已经悄悄埋下了祸根。
医学上,鼻咽癌在中国南方发病较多(Chan et al., 2020)。它喜欢与EB病毒感染等多因素“合谋”,和家族遗传、空气污染也有点关系。治疗时,大多患者会接受放射治疗,有的还需化疗或靶向药物。
常见表现 | 解释 |
---|---|
鼻出血或鼻塞 | 初期多为单侧症状,经常被当作鼻炎 |
听力下降、耳闷 | 邻近耳咽管时压迫影响 |
颈部肿块 | 癌细胞转移到淋巴结表现 |
鼻咽癌治疗后,为什么吃饭变难了?🍽️
说起来,许多病友在治疗结束后会发现,吃饭不像以前顺利了。有的食物下咽时会卡在喉咙,有的甚至一喝水就呛。一位68岁的男性在做完放疗两个月后,发现喝粥都会呛咳严重。
- 1. 放疗“牵连”到咽部神经和肌肉: 放射线治疗会杀死异常细胞,也可能伤及正常组织,让咽喉的黏膜变得纤维化(变硬、不灵活)。
- 2. 唾液减少: 放疗还可能让唾液腺功能下降,口干变重,食物难以顺利通过咽喉部。
- 3. 肌肉收缩受限: 原本协调工作的咽喉、舌头、软腭变得“反应迟钝”,吞咽动作不如以前顺畅。
Tips: 有饮水呛咳、咀嚼困难的朋友,最好主动告知医生,这些不适早期发现,后续干预更有效。
感觉吞不下去,对健康有多大影响?
吞咽困难带给患者的困扰,不只是一顿饭的“麻烦”。有的朋友因为进食不畅,渐渐感到体力下降,连上楼梯都气喘吁吁。
- 营养不良: 长期不能正常进食,人体缺乏热量和蛋白质,容易消瘦、乏力,抵抗力跟着变差。
- 反复肺部感染: 吃饭或喝水时食物误吸到气管,会导致感染——有些患者为此频繁住院。
- 心理负担增加: 一位55岁妇女因饮食变困难,害怕在亲友聚餐时尴尬,慢慢变得不爱出门。
要留心: 很多影响是慢慢积累的,有时朋友和家人比自己更先注意到变化。
怎样知道自己的吞咽功能受了多大影响?🔍
对于鼻咽癌治疗后出现吞咽不适的人来说,了解自己的实际情况才方便下一步对症处理。医学上有几种常见方法来评估吞咽功能:
- 1. 临床检查: 专业医生观察你喝水、进食时有没有咳嗽、声音变化、咽部反应等。
- 2. 吞咽造影检查: 通过吞咽含有对比剂的食物,拍摄X光影像,医生可以清晰看到食物有没有误入气管。
- 3. 纤维内镜吞咽评估: 用一根细小的内镜从鼻腔进入咽部,直接观察吞咽动作,判断问题所在。
评估方式 | 适用情况 |
---|---|
床旁吞咽测试 | 初步筛查,发现明显吞咽问题 |
吞咽造影 | 需要明确误吸风险及食物卡滞部位时 |
纤维内镜 | 看局部肌肉、黏膜的具体变化 |
小心: 如果进食后经常咳嗽、声音嘶哑或感觉胸闷,建议及时向医师咨询是否需要进一步检查。
重拾吞咽能力:实用做法和饮食方法
虽然鼻咽癌治疗后会带来不少挑战,但只要掌握一些实用的方法,慢慢就能找回吃饭的自在感。
- 食物选择有窍门: 建议以软、细、易咽的食物为主,比如鸡蛋羹、鱼肉泥、米糊。干硬的大块馒头、油炸食品暂时可以少碰。
- 进食姿势很关键: 坐直,头稍微低下,有助于食物顺着“正道”滑下去,减少呛咳风险。
- 用上辅助工具: 软头小勺、吞咽辅助杯等小工具,能够让进食更安全、轻松。
- 吞咽训练别怕繁琐: 听说“张口训练”、“假咳嗽练习”等动作简单又实用,每天花10分钟,坚持下来自然有效果(参考Logemann, 1998)。
小建议: 如果不知道自己适合吃什么,可以和营养师讨教,寻求一份个性化菜单。有条件时,让康复师指导吞咽训练慢慢养成习惯。
实用饮食建议 | 简要说明 |
---|---|
山药泥 | 容易咽下,富含纤维和维生素 |
香蕉蒸泥 | 软滑又带甜味,口感温和 |
豆腐羹 | 蛋白质丰富,不易卡嗓子 |
心理关怀和康复资源,别独自扛
鼻咽癌治疗后的恢复过程,有时比想象中更需要身边人的理解。有研究显示,良好的心理支持能让患者更快适应吞咽障碍(Chua et al., 2016)。不少人觉得,开口和家人一起聊聊自己的困扰,比单纯自己琢磨有帮助。
- 与家人共享进步: 记录每日吞咽训练或进餐的突破点,让家人参与见证。
- 寻找病友支持组织: 线上线下都可以找到鼻咽癌康复交流群,可以与曾经有类似经历的人沟通交流。
- 专业咨询别犹豫: 觉得压力山大或有焦虑情绪时,可以考虑请医生推荐心理咨询师。
这个过程其实很常见: 鼻咽癌康复不光在生理层面,每一份情绪支持都很有价值。
- 当地三甲医院的康复医学科
- 中国抗癌协会鼻咽癌康复微信群/热线
- 心理健康服务热线(如“壹心理”平台)
参考文献
- Chan, K. C., Woo, J. K., King, A., et al. (2020). Analysis of Nasopharyngeal Cancer Incidence in Southern China. 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112(8), 1339-1347.
- Logemann, J. A. (1998). Evaluation and Treatment of Swallowing Disorders. PRO-ED, Inc.
- Chua, K. S., Chan, Y. H., Cheah, W. K., et al. (2016). Heart Rate Variability in Survivors with Nasopharyngeal Cancer. Supportive Care in Cancer, 24(12), 4987-4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