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心脏“大”挑战:儿童先天性心脏病与介入治疗
01. 什么是儿童先天性心脏病? 🫀
有时候,一些孩子刚出生时,心脏就像搭积木时少了一块,结构没能完全闭合或发育有偏差,这就是我们说的“先天性心脏病”。这种情况其实不罕见,在新生儿中,大约每1000个孩子里就有8到10个存在先天性心脏发育问题(Hoffman & Kaplan, 2002)。
心脏本应该像精密的“小泵”,负责把血液输送到全身,各部分有明确分工。如果结构异常,血液可能会“走错道”,影响氧气和营养的正常送达。
02. 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常见表现
年龄 | 表现情况 | 现实例子 |
---|---|---|
新生儿期 | 有时喂养困难、吃奶时容易出汗或脸发青 | 一位刚出生2天的男婴,在吃奶时频繁停下,每次吃奶后容易出汗,后来被发现房间隔有先天缺损。 |
婴幼儿期 | 活动时呼吸急促,容易疲劳,对比同龄孩子体重增加慢 | 两岁女孩玩耍一会儿就坐下来,喘气比其他小朋友快,去医院检查后发现有动脉导管未闭。 |
学龄前后 | 个别孩子反复呼吸道感染,胸骨或指甲床发紫 | 五岁男童反复感冒咳嗽,按正常用药好得慢,后检查发现心室间隔有小的缺口。 |
03. 为什么会得先天性心脏病?
- 遗传因素:部分先天性心脏病和基因异常相关。比如家族中有类似患病史,新生儿风险会增加。
- 环境影响:如果孕期妈妈受到了病毒感染(如风疹病毒)、接触放射线,或者用了某些特定药物,也可能干扰胎儿心脏正常发育。
- 孕期健康状况:比如糖尿病控制不好、营养摄入不均,也算风险因素之一。
研究显示,绝大多数心脏畸形属于偶发,并非家长能控制(van der Linde et al., 2011)。不过,有家族史孩子的患病率比没有家族史的高出3-10倍。
04. 介入治疗:什么方式?有哪些特点?
很多家长担心孩子要做“开胸”大手术。其实现在医学进步很快,介入治疗(Interventional therapy)就是用一根细导管,从腿部或手臂的小血管一路“穿梭”到心脏,在里面修补缺损。整个过程常常不用大切口,创伤小,孩子恢复得快。
- 房间隔缺损(ASD):心脏两个心房之间隔膜有孔
- 室间隔缺损(VSD):心室间的隔膜有孔
- 动脉导管未闭(PDA):本应关闭的血管通道未关闭
简单来讲,这方法像是在心脏里“堵漏”,不需要开刀。孩子通常只需住院几天就可以回家休养。
05. 介入治疗有哪些风险和好处?
- 恢复时间短,术后一般很快能下床
- 切口小,疤痕轻微
- 减少输血和感染的机会
- 住院天数较传统手术短得多
- 局部出现血肿或感染
- 极少数时候有血管损伤风险
- 器械移位等并发症(少见,但需要专业团队及时处理)
小提醒:每个孩子的心脏情况不同。不是所有先心病都能用介入治疗,但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权衡利弊(Baumgartner et al., 2020)。
06. 如何积极面对与预防?
- 均衡营养:摄入富含叶酸的蔬菜(如菠菜、芦笋)和全谷物食物,有助胎儿心脏发育。
推荐:孕期多吃新鲜绿叶蔬菜和坚果,每天一杯牛奶为好。 - 定期产检:孕妇要坚持按时做产前检查,胎儿超声心动图可尽早发现问题。
- 合理作息:保证睡眠和适当运动,是帮助胎儿健康成长的基础。
- 儿童期关注生长发育:如果发现有上述表格中表现,应及时就医专科评估。
建议选择具备儿科心脏专科的正规医院进行咨询。
07. 展望未来:医学进步带来的希望
说起来,过去二十年里,介入治疗技术飞速发展。越来越多复杂心脏畸形也有更好的微创修复方式。很多孩子通过合适治疗,照常入学、运动、长大成人。不少专家相信,随着设备和管理水平的提升,儿童先心病的治疗会越来越安全有效。
参考文献
- Hoffman, J. I. E., & Kaplan, S. (2002). The incidence of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39(12), 1890-1900. https://doi.org/10.1016/S0735-1097(02)01886-7
- van der Linde, D., Konings, E. E., Slager, M. A., et al. (2011). Birth prevalence of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worldwide: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58(21), 2241-2247. https://doi.org/10.1016/j.jacc.2011.08.025
- Baumgartner, H., De Backer, J., Babu-Narayan, S. V., et al. (2020). 2020 ESC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adult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European Heart Journal, 41(43), 4153-4154. https://doi.org/10.1093/eurheartj/ehaa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