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当呼吸变得沉重:肺栓塞的症状与警示

  • 19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当呼吸变得沉重:肺栓塞的症状与警示封面图

当呼吸变得沉重:肺栓塞的症状与警示

一位五十多岁的朋友打篮球时忽然觉得胸口憋闷、呼吸急促。他本以为只是累到了,休息一会儿就会恢复,没想到症状越来越重。生活中,类似的突然不适不一定只是普通的疲劳,有时背后可能是身体某个部位遭遇了大问题。其实,肺栓塞这个词,离我们的生活比想象中更近。

01 肺栓塞到底是什么?

简单来讲,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指的是肺部的动脉突然被血块、脂肪滴、空气等堵住,影响了血液供氧。血块通常来源于深静脉血栓(比如小腿或大腿),沿着血流带到肺部。有点像交通主干道被障碍物堵住,导致后面的车辆动弹不得。
这种“堵路”瞬间会让肺功能紊乱,进而影响全身氧气供应。数据表明,肺栓塞在全球范围内是猝死的重要原因之一(Kucher & Goldhaber, 2003)。

小提醒:静脉血栓不是老年人的专利,超长时间伏案或久坐、长途乘车也可能让年轻人“中招”。
常见堵塞物 来源 影响
血块 深静脉 阻断氧气交换
脂肪微粒 长骨骨折 影响循环
空气泡 静脉注射意外 快速阻断呼吸

02 这些症状需要特别警惕 🚩

  • 突发的呼吸困难:突然发现自己吸不上来气,哪怕休息也没有改善。
  • 剧烈胸痛:胸部箍紧或胸口刺痛,咳嗽或深呼吸时痛感加剧。
  • 间断咳血:原本健康的人出现棕红色或鲜红色的痰。
  • 心悸或心跳加快:没有剧烈运动却感觉心跳异常快。
  • 出汗、面色苍白或手脚发冷:休息状态下出现异常发湿或全身乏力。
关注: 34岁的女性办公室文员因长时间静坐,某天早晨突发呼吸急促与右侧胸痛,之后被诊断为肺栓塞。这个经历不是吓唬,是很多“伏案族”都可能遇到的风险信号。

强化一点:肺栓塞的这些症状,都可能没有明显诱因,发作时就像突然闯进生活的不速之客。

03 发作多快?症状会如何变化?

肺栓塞大多是 突然出现,没有预备动作。有时症状很快加重,几十分钟内就让人无法正常呼吸。不过也可能症状比较轻,最初只是轻微胸闷或短暂气短,几小时后才发展为严重不适。

  • 突发型:最危险,来得快,发展到严重呼吸困难常在数分钟至1小时。
  • 隐匿型:初期症状不明显,轻微气短持续数小时或一整天后才被发现。
实际案例:有位67岁男性午睡醒来后觉得“呼吸不顺”,几个小时后突然意识不清。经检查为大面积肺栓塞。这个经历提醒我们,有些时候症状发展极快,早期警觉极为重要。

04 肺栓塞容易和哪些病混淆?

有时候肺栓塞和心梗、支气管感染之类的症状有点像,如果分不清,容易错失最佳诊治时机。下面这张表,帮你简单区分:

疾病 典型症状 与肺栓塞区别
肺栓塞 突发呼吸困难、咳血、剧烈胸痛 没有心绞痛史,多合并下肢肿胀
急性心肌梗死 胸前区挤压感、左臂放射痛 多伴先兆,常有心脏病史
支气管炎/肺炎 咳嗽、发热、咳黄痰 有咳嗽、感冒史,症状慢发展

其实,肺栓塞的突发性、咳血和无明显感染史,是和呼吸系统其他常见病区分的关键。要是发现呼吸困难和腿肿胀一起出现,这种组合得格外警惕。

05 简单自检和日常预警方法 🧐

  • 突然胸口闷或气短,休息后无缓解
    如果此前没有慢性病史,却短时间内感到呼吸不顺,要格外当心。
  • 腿部肿胀、疼痛或莫名变色
    轻轻按压小腿,如果感觉比另一侧硬、肿、痛,且伴有发热感,需提防有静脉血栓。
  • 异常咳血——哪怕一次也别大意
    出现咳血一定不要忽视,这是肺部出现严重问题的警示灯。
  • 长时间久坐或卧床后异常不适
    长途旅行、手术或生产后等特殊时期,注意自身状态变化。
自检TIPS:如果出现以上症状,同时有下肢肿胀、疼痛,以及最近有过久坐、手术等经历,就要警觉肺栓塞的可能。
危险信号 常见场景
呼吸急促 久坐后站起来突然不适
腿肿胀 手术、长期卧床后
咳血 无感冒史下突发

06 出现这些表现,最好怎么做?

  • 第一时间就医:突发胸痛、呼吸急促、咳血时,别等“慢慢好”,马上去医院。选择急诊科或呼吸内科。
  • 主要检查手段:
    • 肺动脉CT血管造影(CTA):目前诊断肺栓塞最准确的方法。
    • D-二聚体(D-dimer):一种血检指标,高于正常提示体内可能有血栓。
    • 心电图、血气分析及超声心动图等辅助诊断。
  • 常用治疗方法:
    • 抗凝药物。
    • 溶栓(部分严重病例)。
    • 症状非常严重时,或可用导管介入取栓。
温和建议:症状出现后就医越早,效果越好。不要以为自己挺一挺就过去了。肺栓塞的救治时间窗口很短,见到警示信号,早一步更安全。

07 日常预防方法有哪些?🌱

其实在日常生活里,有不少习惯能帮我们降低肺栓塞的风险。以正面推荐为主,坚决不“黑名单”。养成下面这些习惯,让“血液大路”更通畅吧。

  • 常喝水 💧
    保持体内水分有助于防止血液变粘稠,建议每天分多次喝水,运动、久坐或高温天更要补充。
  • 勤活动 🚶
    坐久了抻抻腿、走一圈,每1-2小时站起来活动几分钟。长途乘车或飞行时,下肢多动一动。
  • 新鲜蔬果🥗
    例如橙子、猕猴桃、菠菜等,富含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有助于血管弹性。
  • 定期身体检查 🔍
    比如超声检查下肢静脉,可以及时发现血栓隐患。40岁以上建议每2年查一次。
  • 术后早期下床🛏️
    手术、生产后,医生允许时尽早轻度走动,促进血液循环。
推荐习惯 好处 简单建议
多喝水 减少血液黏稠 运动后及时补水
勤换姿势 防止血液淤积 工位旁放个闹钟提醒
多吃新鲜蔬菜水果 维护血管健康 每餐有绿叶蔬菜更好
定期体检 早期发现隐患 40岁以后2年1次
记住:小步快走、适度多喝水,每天一点点坚持,就是帮身体打通“生命高速路”。

其实,每个人都可能和肺栓塞擦肩而过。关注信号、养成好习惯,关键时刻该就医绝不拖延。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实实在在的健康提醒。有些改变今天开始做,也许就能让家人和自己远离一次意外风险。

如果身边有人有基础疾病、长期卧床、刚做过手术、或长期乘坐交通工具,记得把这篇文章分享给他们吧。

参考文献

  1. Kucher, N., & Goldhaber, S.Z. (2003). Management of Massive Pulmonary Embolism. Circulation, 112(2), e28-e32. PubMed
  2. Konstantinides, S. V., Meyer, G., Bounameaux, H., et al. (2014). 2014 ESC Guidelines on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acute pulmonary embolism. European Heart Journal, 35(43), 3033-3069. PubMed
  3. Piazza, G., & Goldhaber, S. Z. (2006). Pulmonary embolism: diagnostic advances and therapy.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ine, 119(10), 889-895. PubM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