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主动脉瘤:心血管健康的隐形杀手全解析

  • 157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主动脉瘤:心血管健康的隐形杀手全解析封面图

主动脉瘤:心血管健康的隐形杀手

01 主动脉瘤,其实就在身边

在家里聊天时,突然听到长辈说某邻居因主动脉瘤住院,大家或许第一反应是:那是什么?简单来说,主动脉瘤就是人体最大动脉(主动脉)某一段壁变薄变软,鼓出一个“包”。这个“包”平时大多很安静,可能很多年都没声音,但一旦破裂,像水管爆裂那样,导致大出血,可能危及生命。所以,它像一个深埋在身体里的“隐形风险”,早期很难发现,危险却在不经意间累积。

其实主动脉瘤最常见的部位,是腹部主动脉和胸主动脉。很多人直到体检或偶然的CT才发现自己身体里藏着这样一个“隐患”。不过,不用紧张,了解主动脉瘤的真相,是第一步应对它的办法。

02 轻微不适 VS 明显警示信号

  • 1. 早期无感: 绝大多数主动脉瘤患者在最初阶段没有特殊不适。比如有位56岁男性,公司体检时偶然查出腹部主动脉瘤,身体并没有明显不舒服。这说明,不少人是无意间发现的。
  • 2. 隐约不适: 偶尔腹部、胸背或腰部有点钝痛,一般是间断性的,也不会影响日常活动。通常疼痛不剧烈,容易被当做“小毛病”。
  • 3. 明显症状: 当瘤体扩大到一定程度,持续性、剧烈的疼痛,有时放射到背部或者下肢。个别人可能突然出现头晕、全身出冷汗,这需高度警惕。
  • 4. 突发性变化: 若主动脉瘤破裂,会剧烈腹背痛、休克甚至昏迷。比如一位67岁女性,晨起突发剧烈背痛、意识丧失,急诊确诊为主动脉瘤破裂。这种情况需紧急救治,时间越早越关键。
💡背部反复钝痛,尤其有高血压或家族高风险,建议及时做影像检查,别一拖再拖。

03 为什么会形成主动脉瘤?

主动脉瘤并不是凭空冒出来的,下面这些情况需要特别注意:
风险因素 原因机制 研究或数据支持
高血压 长期血压高,主动车壁压力增大,久而久之血管变薄、失去弹性。 参考: Kent, K.C., 2014 (J Am Coll Cardiol)
动脉硬化 脂质沉积让血管壁变脆,容易鼓包,正是主动脉瘤的温床。 研究显示动脉硬化者风险增3倍。
年龄增长 血管随年龄变老,弹性下降,尤其男性60岁以上更需关注。 Raffort et al., 2020 (CJC)
家族遗传 部分主动脉瘤和遗传有关,有家族史的风险升高。 臂带马凡综合征家族患病率更高。
吸烟 烟草成分加快血管壁退化,主动脉瘤患者中吸烟者比例高。 2014年论文提示 >75%主动脉瘤患者有吸烟史。
📖主动脉瘤的形成,很多和日常习惯密切相关,并非突如其来的灾难。

04 主动脉瘤如何发现?

大家常说“早发现早安心”,主动脉瘤特别如此。平时靠症状很难判断,专业检查才是关键。下面用最常用的检查方法做个对比:

检查方式 优点 适用人群
B超(超声) 快捷、无创、可反复操作;适合腹部主动脉。 健康体检、腹部不适人群
CT血管成像 显示血管详细结构,能精准测量瘤体。 怀疑主动脉瘤或明确需手术方案的人
MRI 无辐射,软组织分辨率高,对部分特殊型主动脉瘤有独特优势。 CT无法使用或需要精细解剖者
🔎50岁以上、有主动脉瘤家族史或吸烟史,建议定期做一次腹部B超筛查,按医生推荐复查频率即可。

05 治疗,分清轻重缓急很重要

  • 1. 观察密切随诊:
    瘤体直径较小(如腹主动脉瘤小于5cm),很多患者可选择定期复查观察,控制血压,不急于手术。
  • 2. 药物干预:
    主要针对高血压、血脂异常,通过降压、降脂药物,延缓瘤体增大速度。举个例子:有位54岁的高血压患者腹主动脉瘤直径4.2cm,医生建议以药物控制为主,每6-12个月复查一次影像。
  • 3. 手术治疗:
    瘤体变大(腹主动脉瘤≥5.5cm或有破裂风险)一般需手术。当前主流是“微创支架”或传统切除。手术方式需专业团队根据年龄、基础疾病、位置等综合判断。
🩺主动脉瘤是否手术,没有绝对标准,每个人情况不同,一定要由心血管专科医生评估。

06 日常管理,预防主动脉瘤有窍门

说起来,调理饮食、适度运动、定期体检,这些建议一点都不新鲜。但针对主动脉瘤,有一些细节尤其值得一试,而且方法简单、容易坚持。

推荐食物 调整作用 吃法建议
深色蔬菜 富含抗氧化物,保护血管弹性 每天建议1-2份,炒、拌都行
鱼类(特别是三文鱼、沙丁鱼) 优质Omega-3脂肪酸,维护血管健康 每周1-2次蒸煮最好
坚果(比如核桃、杏仁) 富含健康脂肪、维E,有利于血管壁健康 每日一小把,无盐为佳
全谷类食品 膳食纤维高,助于调节胆固醇 米饭、燕麦交替,换着吃更好
🍽️饮食多样化,对血管健康有帮助,不建议天天只吃同一种食物。
  • 有氧运动:快走、游泳、骑车,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左右。
  • 体重管理:维持合适体重,腰围别太宽,对减轻血管负担有帮助。
  • 定期检查:40岁以后、尤其有家族史或高血压,建议至少每2年做一次腹部B超筛查。
预防主动脉瘤,生活习惯的积累比任何药物更重要,只要树立健康意识,危险就会远去不少。

参考文献

  1. Kent, K.C. (2014). Clinical practice. 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s. J Am Coll Cardiol, 67(8), 759-762. https://doi.org/10.1016/j.jacc.2014.12.036
  2. Raffort, J., Lareyre, F., Emmerich, J., et al. (2020). Understanding the pathogenesis of 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s. Canadian Journal of Cardiology, 36(2), 283-291. https://doi.org/10.1016/j.cjca.2019.11.017
  3. Sakalihasan, N., Limet, R., & Defawe, O.D. (2005). 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 Lancet, 365(9470), 1577-1589. https://doi.org/10.1016/S0140-6736(05)66459-8
  4. Norman, P.E., & Powell, J.T. (2010). 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 the prognosis in women is worse than in men. CMAJ, 182(7), 720-721. https://doi.org/10.1503/cmaj.092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