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的隐秘“定时炸弹”:主动脉瘤一探究竟
有时候,身体里的一些变化并不会打招呼。有些人是因为普通体检才发现大问题,有些则是在毫无准备的时候突然被病痛击中。主动脉瘤就是这样—很少有明显信号,却真的可能像“定时炸弹”一样存在于人体血管深处。其实,主动脉瘤离我们并不遥远,只要用心了解,就能在关键时刻避免危险。
01 什么是心脏主动脉瘤?
主动脉是人体最大的一根血管,它如同身体的“主干道”,负责把心脏泵出的血液运送到全身各处。主动脉瘤,就是主动脉某一段变得不正常地膨胀甚至瘤样突出。当这段血管壁承受不住压力时,极端情况下可能破裂出血,危及生命。
- 主动脉瘤通常分为上升主动脉瘤(靠近心脏)和腹主动脉瘤(靠近腹部)。
- 体积小的瘤可能很长时间没有明显症状。
- 主动脉瘤破裂后,抢救时间非常有限。
不少主动脉瘤患者并不是一开始就有剧烈表现,有时甚至是体检的“意外发现”。这也是它被称为“隐秘定时炸弹”的原因之一。
02 主动脉瘤的常见病因
主动脉壁弹性下降,长时间受压,最容易导致血管发泡式膨胀。特别是年纪渐长、胆固醇偏高的人群。根据Sakalihasan等(2018),欧洲65岁以上人群主动脉瘤发生率约为2-5%(Sakalihasan, N. et al., 2018)。
血压高的人,主动脉壁负担大,血管更容易出现“鼓包”。
如马凡综合征、Ehlers-Danlos综合征等遗传性结缔组织病,主动脉更易扩张或破裂。尤其在家族里有类似病史的朋友,建议需要格外注意。
烟草中的有害物质加速血管老化,是腹主动脉瘤非常重要的风险。
风险因素 | 典型表现 | 相关人群 |
---|---|---|
动脉硬化 | 血管壁易变硬、变脆 | 中老年、三高人群 |
高血压 | 血管一直受高压 | 40岁以上人群 |
遗传病 | 相对较年轻也会有风险 | 有家族史的人群 |
吸烟 | 血管弹性下降 | 有长期烟龄者 |
说起来,长期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管理不佳的人,要格外注意主动脉瘤的风险。这里并不是说年轻人没有风险,只是整体概率低一些。
小提醒: 主动脉炎、自身免疫病、严重细菌感染等少见原因,也可以诱发主动脉瘤,但临床上以上述几大类最为常见。
03 主动脉瘤的症状特点
- 偶尔胸口、背部有微弱的胀感
- 轻微咽下不适
- 偶尔有上腹部模糊的压迫感
案例:55岁男性,做体检时发现升主动脉局部鼓包,自己回忆只有在快走时偶尔胸口紧绷感,并未影响日常生活。
- 胸背部持续钝痛,活动后加重
- 呼吸急促,体位变化时更明显
- 短暂或反复晕厥、面色苍白冷汗
当主动脉瘤体积变大,压迫到临近组织或血管时,症状会持续并逐渐加重。出现这种情况,建议尽快就医。
04 如何准确诊断主动脉瘤?
- 超声检查(尤以腹部主动脉为主):非侵入性、操作简便,是体检时常规首选。适用于腹主动脉瘤筛查。
- CT 血管成像(CTA):对主动脉各部位,立体还原血管形态,可精确测量瘤体尺寸,是评估是否需要手术的重要依据。
- MRI 检查:对于需要更精细血管壁评估的患者(如有肾功能不全不便做CT增强者)有补充价值。
临床发现,有些患者正是因为一项简单的腹部超声查出腹主动脉瘤,进而得到及时干预。这说明,主动脉瘤并非完全无法预防,主动查体也很重要(Kent, K.C., 2014)。
实际例子:63岁女士,因腰背疼痛多年误以为是肌肉劳损,做腹部B超才发现3.5厘米腹主动脉瘤,后经CT证实无破裂风险,保守观察中。
05 主动脉瘤的治疗方案有哪些?
方式 | 适用情况 | 主要操作 |
---|---|---|
观察随访 | 瘤体较小、无症状、增长缓慢 | 每6-12月做一次影像复查,动态观察大小 |
药物治疗 | 合并高血压、心脏病患者 | 控制血压、血脂,减轻主动脉压力 |
外科手术 | 瘤体较大或有破裂风险 | 瘤体切除、主动脉修补或血管支架置入 |
- 治疗方式主要是根据瘤体的大小、症状和增长速度综合判断。
- 手术时机与医生评估密切相关,不同方法各有利弊。
- 主动脉瘤并不是每个人都需要马上开刀,慎重选择合适方案很关键。
从现有经验看,如果主动脉瘤直径超过5.5厘米或增长很快,医生往往会建议手术。否则,多数患者可以继续观察,结合药物帮助控制血压等影响因素(Erbel, R. et al., 2014)。
06 如何预防主动脉瘤?
- 均衡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类和适量优质蛋白,帮助保持血管弹性。
坚果类 富含健康脂肪酸,适量吃对心血管有益 深海鱼 含DHA、EPA等成分,有利防止动脉硬化 豆制品 提供植物蛋白,帮助肌肉和血管修复 - 适量运动:快走、游泳或散步等中等强度运动,每周3-5次,对保持血管健康特别有好处。
- 定期体检:年龄超过40岁,或有家族历史的群体,建议按期做一次心血管健康筛查,如超声或必要时CT。
- 心理健康管理:长期焦虑、压力也会间接影响血管状态,保持积极心态同样有帮助。
- 短时间内出现持续胸背部疼痛、晕厥等症状,应第一时间就医。
- 即便症状较轻但疑似有家族遗传史,也不要拖延专业检查。
07 小结:主动脉瘤不神秘,重在主动防护
主动脉瘤虽然听起来吓人,但绝大多数人其实可以通过规律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管理,把这种风险降到最低。比起“谈瘤色变”,更重要的是知道——主动脉瘤不是天降横祸,只要注意自身的血管健康,及早筛查和规范治疗,危险就会远离我们的生活圈。
说到底,身体的“主干道”需要我们悉心呵护。如果最近有明显不适或者家里有相关病史,不妨从现在开始关注心血管健康,让主动脉瘤只停留在医学讲堂里。
参考文献
- Sakalihasan, N., Limet, R., & Defawe, O.D. (2018). 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 The Lancet, 371(9622), 1577-1589. https://doi.org/10.1016/S0140-6736(07)61659-8
- Kent, K.C. (2014). Clinical practice. 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s.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71(22), 2101-2108. https://doi.org/10.1056/NEJMcp1401430
- Erbel, R., Aboyans, V., Boileau, C., Bossone, E., Bartolomeo, R.D., Eggebrecht, H., ... & ESC Committee for Practice Guidelines. (2014). 2014 ESC Guidelines o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aortic diseases. European Heart Journal, 35(41), 2873-2926. https://doi.org/10.1093/eurheartj/ehu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