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带状疱疹:潜伏在你体内的病毒及其识别与应对

  • 11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带状疱疹:潜伏在你体内的病毒及其识别与应对封面图

带状疱疹:潜伏在你体内的病毒,如何识别与应对

01 带状疱疹是什么?

有时候,很多人会觉得自己年纪大了,背部或腰侧忽然感到有点发麻或者不太舒服。没想到几天后,皮肤上居然起了疱疹,一串串地绕着身子。这,其实就是带状疱疹的典型特征之一。带状疱疹,是由一种叫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的病毒引起的。这种病毒其实多数人在童年感染水痘后,病毒就潜伏在神经里,好像悄悄藏进了人体的“小角落”。到了中老年或者身体抵抗力下降时,病毒突然“现身”,引发局部皮肤不适和小泡。

📌 简单来说,带状疱疹是一种“潜伏已久”的皮肤病毒感染,常在体力下降或年岁增长时出现。通常分布在身体一侧。

02 隐约的不适:早期信号和明显症状

  • 早期信号:刚开始时,很多人可能只是感到皮肤上一小块区域刺刺痒痒,好像被头发扫过。有位62岁的女性患者,最开始只有轻微的麻木和偶尔的不舒服,还以为是穿衣磨蹭。
  • 明显症状:两三天后,红色斑块和密集的小水泡出现了,这时疼痛感加重,并持续存在。水泡常沿着神经的“路线”,呈带状排列。例如,一位54岁的男性患者,右侧胸部突然出现片状水泡,剧烈疼痛,让他睡觉都难安稳。
👀 注意:初期只有轻微不适,有时像皮肤敏感,等到出水疱时才会真正警觉。如果发现单侧局部皮肤连续出现,疑似带状疱疹,应尽早咨询医生。

03 为什么会得带状疱疹?

  • 病毒潜伏:其实绝大多数人小时候出过水痘,病毒没被清理干净,而是悄悄藏在神经细胞里。等到机体“防卫”变弱,病毒就会复活。
  • 免疫力下降:免疫系统就像拥护健康的小卫士(比喻1)。感冒、慢性病、老化、不规律作息、情绪压力、化疗等都会让这个“小卫士”打瞌睡。这时,病毒趁机作乱。
  • 年龄因素:医学研究显示,6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明显增加 [1]。一项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的数据显示,约三分之一的人会在一生中发作带状疱疹 [2]
  • 压力与身体负荷:连续熬夜、身心压力大、重大手术、重大疾病后,身体消耗大,也容易中招。
风险因素具体表现
免疫力下降感冒、慢性病、服激素药等
高龄60岁以上明显增高
精神紧张长期压力大
慢性疾病糖尿病、肾功能减退等
🔍 别忽视日常压力和慢性病对免疫力的影响,这些让病毒有了“出山”的机会。

04 皮肤变化和整个病程

一旦被病毒“唤醒”,皮肤会陆续经历几个阶段。前几天仅仅是单侧某一区域有点发红,随后出现密集的小水泡,这些水泡通常会沿着身体一侧的神经分布。疱疹大多不会绕过身体的中线。水泡破裂后会形成结痂,整个过程一般持续2到4周。

  • 红斑期:最开始是红斑(皮肤泛红),轻度肿胀。
  • 水疱期:1-2天内出现成串小水泡。
  • 结痂期:7-10天后水泡干燥,结痂,终会自行脱落。
🖐️ 实际上,皮损干痂是愈合的信号,但别抓挠或自行挑破疱疹,以免增加感染风险。

05 后遗症与生活影响

对大多数人来说,带状疱疹一过皮损期就逐渐好转。有时,个别人会出现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这种疼痛可能持续数月甚至更久,俗称“缠腰龙”之后的神经疼。比如有位67岁的女性,皮损早已结痂,右侧肋间的神经痛却仍时不时发作,影响睡眠和日常动作。偶尔,严重感染还可能累及眼睛或造成听力障碍。

值得关注的是,虽然大多数带状疱疹自行痊愈,但如果出现持续性疼痛或者累及视觉听觉,影响生活质量,就要及时寻求专科帮助。

⚠️ 带状疱疹不是小病,神经痛可能长期困扰,及早治疗、规律生活有助于减少后遗症。

06 如何预防和治疗带状疱疹

日常预防措施

  • 疫苗接种:目前国际指南推荐50岁及以上人群,尤其有慢性病或免疫力差的人,优先考虑接种带状疱疹疫苗。研究显示,疫苗能有效降低发病率并减少后遗症 [3]
    疫苗接种+减少发病/后遗症,建议满50岁可以咨询医生是否接种
  • 增强免疫:结合均衡饮食、适量锻炼、良好的作息。例如,新鲜蔬菜水果(提高免疫力)、低脂高蛋白饮食(促进身体恢复)。每天坚持30分钟散步、太极等中等强度运动有益于免疫健康。
  • 调整情绪:慢慢学会给自己减压。良好心态、规律作息,与家人朋友多交流,都对免疫系统有帮助。
  • 健康饮食推荐表
食物功效推荐方式
深绿色蔬菜🟢 富含维生素C,提升免疫力 生拌、清炒、煮汤均可
鲜鱼/蛋白质 🐟 帮助修复组织 每周2-3次,尽量蒸煮为主
菌菇类🍄 增强身体抵抗力 搭配蔬菜做炖菜
坚果🥜 提供健康脂肪,滋养神经 每天抓一点作零食

治疗方法简述

抗病毒药物: 药物如阿昔洛韦、伐昔洛韦等有助于缩短病程,减轻症状。尽快用药是关键,最好在症状出现72小时内由医生评估后决定是否服用。
止痛药物: 必要时医生会建议加用止痛药,包括普通止痛片或者神经性疼痛专用药(如加巴喷丁),以缓解顽固疼痛。
就医建议: 病情首次出现或伴有高热、大片皮肤破溃、眼部损害,建议及时去医院皮肤科或感染科就诊。
💡 别忽视疫苗的作用,养成健康习惯,及时治疗可以有效减少带状疱疹带来的麻烦。

07 别让带状疱疹“钻空子”

说起来,带状疱疹和“年纪轻轻”的人也可能擦肩而过,但中老年人和那些免疫力较弱的朋友更需要注意。和很多不速之客一样,平时看不见摸不着,可一旦上身,日常生活容易“添堵”。
合理饮食、规律运动、保持心情愉快,再加上医学手段的辅助,完全可以把带状疱疹的风险降到较低水平。发现异常及时就诊,是应对带状疱疹最实在的办法。

参考文献

  1.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DC). (2022). Shingles (Herpes Zoster). https://www.cdc.gov/shingles/about/overview.html
  2. Johnson RW, Rice AS. (2014). Clinical practice: Herpes zoster.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71(16), 1526-1533.
  3. Lal H, Cunningham AL, Godeaux O, et al. (2015). Efficacy of an adjuvanted herpes zoster subunit vaccine in older adults.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72(22), 2087–2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