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狂犬病:潜伏在阴影中的致命威胁

  • 154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狂犬病:潜伏在阴影中的致命威胁封面图

狂犬病:潜伏在阴影中的致命威胁

01 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

下午散步时,偶尔会遇到街角小狗打闹的场面,有些人走得更近,有些则选择绕行。身边的猫狗虽然大多温顺,但其实,不被注意的小咬伤背后,可能隐藏着一种危险的疾病——狂犬病。它不像感冒那样常见,却几乎没有"侥幸"的空间,这也是为什么即便很少听到身边的病例,防范依然不能放松的原因。

狂犬病是一种致死率极高的传染病,一旦发病后,几乎没有生还的可能。 动物尤其是狗,是它最主要的传播者。咬伤、抓伤或唾液接触伤口,就可能带来风险。根据 Hampson et al., 2015 的数据,亚洲每年因狂犬病死亡的人数占全球总数一半以上,中国长期居于高发区之一。

小贴士 🦮
  • 日常"亲近"的流浪动物,可能比你想象的更危险。
  • 咬伤后的窗口期很短,要留心第一时间的处理。

02 狂犬病到底从哪来,怎么传播?

  • 起源: 人类早在几千年前就发现了狂犬病的存在。从古希腊医书到中国古代"犬咬伤"的记载,都提到了相似的症状。这说明,狂犬病在人类历史上始终是个挥之不去的威胁。
  • 病原体特点: 它的"罪魁祸首"是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属弹状病毒科。病毒非常顽强,对消毒剂反应一般,对干燥、阳光和热却很敏感。
  • 传播路径: 主要通过被感染动物(最常见为狗)的咬伤、抓伤以及唾液接触到皮肤破损处传播。简单来说,只要动物患病,哪怕没有明显的"发疯打滚"表现,只要唾液进入人体伤口,就可能出事。
典型生活场景: 家里没养狗,也可能在外出散步时被流浪猫狗不小心抓了一下。很多轻微咬伤,肉眼都不严重,但病毒已经可能进入体内。

03 狂犬病的临床表现,别大意

时期 典型特征 日常举例
潜伏期 通常没有不适,偶尔局部有点酸麻 被狗轻咬后数周,没察觉特殊变化
前驱期 发热、头痛、伤口局部异常感、偶有焦虑 30岁的王先生,三周前被猫抓伤,最近有点低烧、总感觉伤口怪怪的,也有些心神不定
兴奋期 出现极度恐惧、对水或风敏感、频繁咽口水、高度焦躁 喝水时喉咙突然疼痛,甚至见到水杯就害怕
瘫痪期 四肢无力、呼吸困难、意识逐渐消失 进入这一阶段后的急剧恶化,基本已经难以逆转
  • 绝大多数人只在早期有轻微或偶尔的不适
  • 一旦症状进入"对水过敏"等明显表现,病情已十分危急

04 初期信号如何识别?

其实,这些表现容易被忽视:
  1. 发热和头痛:看似像感冒,但发烧通常低于38.5℃,还可能伴有喉咙发干。
  2. 伤口附近不适:刺痒、胀痛,偶尔有虫爬感。这种麻木、针刺感多数人容易忽略。
  3. 情绪突然变得焦虑:莫名急躁、易怒,甚至觉得自己"变得不正常",其实可能是神经受病毒影响所致。
表现 日常举例
伤口隐隐不舒服 吴女士,45岁,被狗牙轻咬过三周,感觉旧伤口总在下雨天隐隐发痒
偶发低烧伴头痛 被猫抓后半个月,体温一天升高1℃左右,感觉难受但很快又退烧
情绪易激动 最近老是为小事发火,很难静下心来工作

这类不适,常常不是"剧痛"或"高烧",反而让人以为只是劳累或普通感冒。

05 狂犬病和普通感冒、脑膜炎怎么区分?

易混淆的地方:
  • 初期表现为发热、头痛,与病毒性感冒很像。
  • 偶尔还会有嗓子干、咽喉痛,容易误认为咽炎或脑膜炎。
疾病类型 相似点 特有表现
狂犬病 发热、头痛 对水、风过敏,伤口局部异常,出现咽肌痉挛
病毒性脑膜炎 发热、头痛、颈部僵硬 脑膜刺激征、呕吐、意识障碍
流感 发热、头痛、咽痛、全身不适 一般不会有伤口异常和恐水、恐风

狂犬病独特表现是见水就害怕,想咽口水却吞不下,以及既往有明确动物咬伤史。这些需要重点留心。
一位28岁小伙,狗咬后一个月,总觉旧伤异常发麻,因以为是普通发炎,拖延就诊,最终错过最佳防治时机。

06 日常防护:这样做最可靠

  • 💉 接种疫苗——主动给宠物、易接触动物人员接种疫苗,是降低风险的基础手段。
  • 🏠 控制流浪动物——规范城市和乡村犬只管理,减少流浪狗流动,居民避免主动接触不明动物。
  • 🌿 家庭清洁——养动物的家庭要保证宠物动物疫苗齐全,定期带宠物体检;家中小孩玩耍后需及时洗手。
  • 🚸 教育儿童——叮嘱儿童不随便接近陌生猫狗,即使小伤也及时告知大人。
疫苗类型 推荐人群 接种建议
狂犬病动物疫苗 宠物犬猫 每年一次,正规宠物医院即可
人用狂犬疫苗 高风险暴露工作人群 建议提前接种,特别是养犬户、动物护理人员
小建议:被动物咬伤发展到明显症状前,尽快接种疫苗仍然有效,切勿等待!

07 被动物咬伤该怎么紧急处理?

简单三步,别犹豫:
  1. 充分清洗伤口:用大量流动自来水(肥皂水更好)持续冲洗10-15分钟。冲得越干净,风险越低。
  2. 局部消毒:用碘伏消毒,不要用酒精直接擦大伤口。
  3. 尽快就医:带上咬伤动物的相关信息(如疫苗记录、照片),前往医院注射狂犬疫苗或免疫球蛋白。
紧急处理措施 推荐时间 成功率提升
冲洗+消毒+注射疫苗 越快越好,24小时内最佳 处理得当多数可以预防发病
📌 千万别等到出现剧烈不适或“恐水”才行动。只要被咬,一律处理!有位60岁的老奶奶,因觉得只是“皮外伤”,三天后才去医院,错过了最佳时机,非常可惜。

· 说句小结 ·

狂犬病不常见,却值得我们花几分钟了解。真正怕的不是吓自己,而是轻视风险。
关键就两点:被动物咬了,别犹豫;宠物饲养,要守规矩。早预防、早处理,就是保护自己和家人的最好办法。

参考文献

  • Hampson, K., Coudeville, L., Lembo, T., et al. (2015). Estimating the global burden of endemic canine rabies. PLoS Neglected Tropical Diseases, 9(4), e0003709. 全文链接
  • Fooks, A.R., Banyard, A.C., Horton, D.L., Johnson, N., McElhinney, L.M., & Jackson, A.C. (2014). Current status of rabies and prospects for elimination. Lancet, 384(9951), 1389-1399. PubMed
  •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18). Rabies vaccines: WHO position paper. Weekly Epidemiological Record, 93(16), 201–220. 全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