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百日咳:小病背后的大影响与防护秘籍

  • 5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百日咳:小病背后的大影响与防护秘籍封面图
百日咳:小病背后的大影响与防护秘籍

01 百日咳,何为这“百日”的咳嗽? 🤧

说起来,很多人小时候都听过“百日咳”这个词。但真要解释什么是百日咳,可能不少人会一时卡壳。其实,它是一种由百日咳杆菌(Bordetella pertussis)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得这个病后,人会反复剧烈咳嗽,长时间不见好转,有时候甚至可以“咳上百天”,这就是它名字的由来。
百日咳杆菌主要生活在人的呼吸道,一旦入侵,就会引发一系列炎症反应。虽然百日咳听起来像孩子常见的小毛病,但对于婴幼儿、老人或有基础病的人群,“小麻烦”也会变成大问题,容易引发肺炎、抽搐甚至威胁生命。
小贴士: 百日咳并不是“过去的病”,近些年在一些接种率低的地区又有回升趋势,值得留心。

02 传播途径:百日咳如何在人群中悄然扩散? 🦠

  • 飞沫传播
    有人咳嗽、打喷嚏时,带有百日咳杆菌的微小飞沫可以被旁人直接吸入。比如一位4岁的小朋友在幼儿园因为咳嗽没戴口罩,结果班里又有两个同学也开始咳嗽,没几天就发现是百日咳引起的。
  • 近距离接触传播
    除了空气传播,如果家庭成员间有亲密接触,比如父母照顾发病的小宝宝,手没洗干净就喂食,也可能把细菌“顺手”带给家人。
  • 高危场景
    百日咳很容易在人群密集、通风差的环境中出现小规模疫情,如学校、托儿所、甚至医院候诊区。冬春交替时期,空气干燥,病毒细菌传播效率更高。
小建议: 定期开窗通风,人多时佩戴口罩,可以有效降低呼吸道疾病扩散的风险。

03 典型症状:百日咳的不适感如何辨识? 🚨

阶段 症状表现 生活示例
早期(1-2周) 轻微、偶尔咳嗽,类似普通感冒,无明显异常发烧。 一个8岁男孩,起初只是偶尔清嗓子,有点流鼻涕,家长以为是常见的小感冒。
发展期 咳嗽逐渐加剧,每次发作多在夜间持续,甚至出现“阵发性”咳嗽连环。 一位35岁的女性,在某天晚上咳得停不下来,咳嗽发作时还感觉呼吸有点费劲。
严重阶段 剧烈、持续干咳,发作时伴明显的“鸡鸣样”吸气声,往往脸色发红甚至呕吐。 一名2个月大的婴儿,咳嗽发作后出现脸色发紫的现象,被家长及时送医。
注意: 成人和大孩子症状有时不如小孩明显,家里有新生儿时家长一旦发现不寻常的持续咳嗽,应及时就医。

04 百日咳为什么对健康有大影响?

百日咳不仅让人“咳得停不下来”,更危险的是它引发的多种并发症。对于2岁以下的宝宝、高龄长者,以及慢性病患者,百日咳很容易导致肺炎、抽搐甚至脑部缺氧。根据Cherry JD等(2019)在《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发表的资料指出,百日咳相关住院率在婴幼儿中明显高于其他年龄人群。
有些人以为百日咳只是咳得久,其实,严重时咳嗽会导致肋骨拉伤、尿失禁,甚至缺氧晕厥。对于免疫力较低的人来说,病情进展快,如果没有及时干预,有永久性健康损伤的风险。
别忽视: 成年人感染后可以不典型,但仍有可能传染给身边的幼小儿童,保护易感人群同样重要。

05 疫苗:防止百日咳的最佳盾牌 🛡️

目前公认对抗百日咳最有效的办法,是按国家免疫规划接种百日咳疫苗。百日咳疫苗有多种类型,常见的是与白喉、破伤风联合的“三联疫苗”,也称DTP疫苗(百白破疫苗, Diphtheria-Tetanus-Pertussis)。
疫苗里的灭活百日咳成分能帮助身体“事先演练”,等到真正遇到病毒时,免疫系统就能快速识别和清除,显著降低发病率、重症率和死亡率。根据Wendelboe AM等(2005)发表于《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的综述,疫苗接种后可使百日咳发病率下降95%以上。
孩子和家长都要注意: 孩子的第一针百日咳疫苗需及时,相关照护者也要按需接种加强针,避免“病毒桥梁”。

06 百日咳疫苗的接种时间表

年龄/人群 推荐接种时间 补种与加强
婴儿 2月龄、3月龄、4月龄首次注射,每次间隔约1个月 18-24月龄强化1次,未及时接种者推荐补种
学龄前儿童 入学前(4-6岁)再进行1剂加强 如漏种,可按补种程序补全
孕妇 孕期27-36周内建议接种Tdap疫苗 有助于通过胎盘抗体保护新生儿
青少年/成人照护者 每10年建议补打一针 特别是家中有婴幼儿时更要留心
建议: 家有小孩要及时查疫苗接种记录;孕妇提前和妇产科医生沟通疫苗接种事宜。补种流程有疑问时可以咨询预防接种门诊。

07 结语:共同防护,百日咳并不可怕

不难看出,百日咳虽常被视作“小毛病”,但带来的麻烦却一点也不小。最好的办法是科学接种疫苗,发现反复咳嗽时懂得警觉并及时就医。每个人多一点防护意识,可以让家庭与社区都变得更安全。如果身边有易感人群,比如宝宝、老年人或慢性病患者,保护好自己,也是关爱他们的第一步。
行动建议: 定时查查自家和家人疫苗记录,日常保持良好通风,有持续咳嗽别拖,必要时及时去医院咨询。

参考文献

  • Cherry, J. D., & Heininger, U. (2019). Pertussis and Other Bordetella Infections. 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 220(3), 333-341. https://doi.org/10.1093/infdis/jiz083
  • Wendelboe, A. M., Van Rie, A., Salmaso, S., & Englund, J. A. (2005). Duration of immunity against pertussis after natural infection or vaccination. 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 11(4), 483-489. https://doi.org/10.3201/eid1104.040866
  •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2021). Pertussis (Whooping Cough) Vaccination. Retrieved from https://www.cdc.gov/vaccines/vpd/pertussis/index.html
  •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22). Pertussis vaccines: WHO position paper. Weekly Epidemiological Record, 97(35), 421–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