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皮肤恶性黑色素瘤:关键知识与应对策略
有时候,照镜子时会发现皮肤上多了几颗小斑点,或者老痣看起来和以前稍微有点不一样。也许你会想,这种小变化用不用管?其实皮肤自己也会“报警”,只是信号有点微妙。就像很多身体小毛病一样,皮肤恶性黑色素瘤在早期也可能悄无声息,慢慢才显山露水。说起来,这种皮肤癌并不常见,但一旦出现,还是要认真对待。下面咱们就聊聊,到底什么是皮肤恶性黑色素瘤,哪些情况要警惕,怎么做才是更安心的选择。
01 皮肤恶性黑色素瘤到底是什么? 🌱
黑色素瘤其实就是黑色素细胞(负责皮肤颜色的细胞)出现了异常生长。最早的时候,它可能长得像一颗新的小痣,也有可能出现在原本就有的痣上。和其他常见的皮肤癌不一样,黑色素瘤变坏的速度更快,处理不及时的话,甚至有可能沿着淋巴或者血液跑到别的器官。
一句话说,皮肤恶性黑色素瘤是最“爱折腾”的那种皮肤癌。它能隐藏得很深,有时候只是一点点颜色和形状的变化,不容易引起关注。世界范围内统计,绝大多数黑色素瘤早发现、早处理,五年生存率非常高,可以达到99%(Elder, D. E., & Massi, D. (2012). Cancer of the Skin. Cancer: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of Oncology, 9th Edition)。
不过一旦黑色素瘤悄悄“溜走”到其它地方,再想彻底治好就没那么容易了。因此认识它的本来面目,是早期发现和治疗的关键。
02 出现哪些症状要引起警惕? 🔎
平时皮肤上偶尔冒出一两个新斑,很少有人会介意。但以下这些信号,最好别轻易忽略:
- 1. 新出现的黑色或深色、体积逐渐增大的斑块:如果皮肤上突然多了一块颜色较深、不太容易说清楚的斑点,尤其过几周之后明显变大,就要留心。
- 2. 边界不规则的痣:以前的痣原本圆溜溜的,最近边缘突然“毛糙”起来,或形状变奇怪,这也是警示信号。
- 3. 颜色发生变化的痣:颜色由均匀变成多色(如出现黑、褐、灰或红),或者痣中心和周边色差明显,这种情况要及时关注。
- 4. 痣表面破溃、出血或者渗液:本来平静的老痣突然开始渗液、结痂,甚至轻按就出血,也得赶紧去看看专业医生。
- 5. 持续发痒或疼痛:痣平时不疼不痒,但突然持续出现不适感,尤其是症状持续数周以上,也要留意。
真实病例中,一位54岁的女性朋友,最早是因为表皮损伤后局部出现异样,经手术和病理检查发现已经是黑色素瘤,还出现了淋巴结转移。这说明小斑点变化有时候“不起眼”,但背后问题不容忽视。临床上,如果有上述症状,还是建议尽快去皮肤专科进一步检查。
03 为什么会发生恶性黑色素瘤? 🤔
很多人会问,已经做了防晒,也没怎么晒黑,怎么还会遇上黑色素瘤?其实,黑色素瘤的形成,除了日常生活习惯,还和基因、年龄等不少因素有关。
- 1. 紫外线暴露:强烈阳光或者长期反复的晒伤,是黑色素瘤的最大风险因素。欧美国家流行日光浴,皮肤长期受刺激,黑色素细胞容易出错(Linos, E. et al. (2011). The incidence of nonmelanoma skin cancer in the United States. Dermatologic Clinics, 29(1), 1-9)。不过,即使肤色偏深的人,也不能完全松懈。
- 2. 遗传因素:有些家族中,父母、兄弟姐妹曾诊断出黑色素瘤或者有大量的痣,患病风险会比普通人高很多。
- 3. 皮肤类型:天生皮肤较白、易晒伤的人,比皮肤黑、耐晒的人患病率高(Gandini, S. et al. (2005). Meta-analysis of risk factors for cutaneous melanoma: II. Sun exposure. European Journal of Cancer, 41(1), 45-60)。
- 4. 基因变异:有些人携带特殊基因突变(比如BRAF、NRAS)后,黑色素细胞本身更容易发生异常增殖。
- 5. 年龄和免疫状态:中老年人,或长期免疫力较低的人,黑色素细胞出问题的可能性也会增加。
这些因素之间有时候会叠加,比如家族有病史、皮肤白、经常晒太阳,风险就更高。正常来说,不是每个人都有同样的概率,但对照自身实际,早做一点防护总没坏处。
04 皮肤恶性黑色素瘤如何进行诊断? 🩺
发现可疑斑块后,最直接的办法是让专业皮肤科医生用目视和仪器(如皮肤镜)看一看。必要时会取一点组织活检,直接通过显微镜确认细胞是否异常。通常诊断步骤分三步走:
- 1. 医生体格检查:专业医生会对皮肤上可疑部位做全面评估,结合家族史和过往皮肤变动情况。
- 2. 组织活检:对可疑皮损局部取一点皮肤组织,通过病理学方法来做最终确诊。
- 3. 影像学检查:如果结果提示黑色素瘤,医生会进一步安排B超或CT,以了解是否有淋巴结或者远处器官发生转移。
比如之前那位54岁的患者,整个流程就包括超声、全腹部CT、实验室检查等。一般人如果遇到类似情况,保持沟通,让医生帮忙出主意,比自己瞎猜靠谱得多。
有研究表明,明确诊断和分期对于后续治疗选择极其重要(Eggermont, A.M.M., Spatz, A., Robert, C. (2014). Cutaneous melanoma. The Lancet, 383(9919), 816-827)。
05 治疗方案和预期效果是怎样的? 💊
确诊后,怎么治疗要根据黑色素瘤的分期和扩散程度来定。整体思路是及时“清理战场”,严格控制异常细胞的扩散。主要治疗方法如下:
- 1. 手术切除:早期黑色素瘤,优先考虑彻底切除有问题的部位,连边缘正常组织一起去掉。
- 2. 免疫治疗:中晚期或有淋巴结转移时,常用PD-1、PD-L1等免疫抑制剂帮助人体免疫系统“更聪明地对抗”癌细胞。
- 3. 靶向治疗:基因检测如发现BRAF、NRAS突变,可选特定药物,有的患者通过靶向药物获得了很好的控制和缓解。
- 4. 放化疗:极少数晚期病人,根据具体情况考虑联合化疗或局部放疗。
临床数据显示,黑色素瘤如果在早期治愈,绝大多数可以完全治好;但一旦有了转移,整体治愈概率则降低。即便如此,规范治疗方案也能大幅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每个人的反应不尽相同,有些药物可以让疾病像“关在笼子里”,很长时间保持稳定状态(Long, G. V. et al., (2015). Combined BRAF and MEK inhibition versus BRAF inhibition alone in melanoma. N Engl J Med.)。
定期复查和随诊,是保证治疗效果和综合管理效果的重要部分。有需要时,可以和医生商量调整方案,让身体和生活都能更平衡。
06 如何进行日常管理和生活指导? 🏖️
说到日常防护和健康管理,做到下面这些,能让自己安心不少:
- 1. 合理晒太阳:平时活动,注意选择早晚、阴天等紫外线较弱的时段。外出时穿防晒衣、戴宽檐帽,在脸、脖子、手臂等暴露部位涂抹防晒霜(SPF30以上)可以有效减少皮肤损伤。
- 2. 定期自查皮肤:每月照镜子,简单观察皮肤有无新斑点或老痣变化,重点看手、脚、指甲下、头皮等不易发现的区域。
- 3. 多吃蔬菜水果:如番茄、胡萝卜、橙子等,富含天然抗氧化物,有助于皮肤细胞抵御日常损伤。[番茄] + [富含番茄红素,能提升皮肤自我修复] + [建议每日1-2个,或搭配沙拉食用]
- 4. 补充坚果和橄榄油:坚果(如核桃、杏仁)和橄榄油富含维生素E,有助于减少皮肤氧化损伤。[核桃] + [富含不饱和脂肪酸促进皮肤修复] + [每日适量,一把即可]
- 5. 保持规律的作息和适当运动:运动能帮助免疫系统发挥作用,保证皮肤和全身健康。睡眠充足,身体恢复也更妥当。
- 6. 定期就医复查:如果有黑色素瘤病史,建议遵医嘱按时复查。家中如发现老年人皮肤有异常变化,也应带他们定期看皮肤科。
这些日常措施,不仅对黑色素瘤有防护作用,对其他皮肤疾病和总体健康也大有好处。保持警觉,但不用焦虑。发现异常及时处理,把握好度,人生就多一份安心。
参考文献
- Elder, D. E., & Massi, D. (2012). Cancer of the Skin. Cancer: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of Oncology, 9th Edition.
- Linos, E., Swetter, S. M., Cockburn, M. G., Colditz, G. A., & Clarke, C. A. (2011). Increasing burden of melanoma in the United States. Dermatologic Clinics, 29(1), 1–9.
- Gandini, S., Sera, F., Cattaruzza, M. S., Pasquini, P., Zanetti, R., Masini, C., … & Boyle, P. (2005). Meta-analysis of risk factors for cutaneous melanoma: II. Sun exposure. European Journal of Cancer, 41(1), 45–60.
- Eggermont, A. M. M., Spatz, A., & Robert, C. (2014). Cutaneous melanoma. The Lancet, 383(9919), 816–827.
- Long, G. V., Stroyakovskiy, D., Gogas, H., Levchenko, E., De Braud, F., Larkin, J., … & Flaherty, K. T. (2015). Combined BRAF and MEK inhibition versus BRAF inhibition alone in melanoma.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71(20), 1877–1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