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多发性骨髓瘤,别让健康悄然滑坡

  • 119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多发性骨髓瘤,别让健康悄然滑坡封面图

多发性骨髓瘤,别让健康悄然滑坡

在日常生活中,有时候身体的小变化容易被忽视,比如经常疲倦、腰背偶尔酸痛,或者血常规结果偶发异常。其实,有些慢性病往往就是这样悄悄出现的,就像多发性骨髓瘤这样看似罕见的病症。许多人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时,总觉得遥远,等到身体真正出现警告信号,才明白预警早已到来。本篇就和大家用最直接的语言聊聊这个容易被低估的健康挑战,也许能帮你更快应对。

01 多发性骨髓瘤是什么?🩺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简称MM)其实就是骨髓里“浆细胞”(一种负责产生抗体的细胞)异常增多、出现问题。这些异常细胞像“调皮的搬运工”一样,大量堆积,占据了本应该健康细胞的位置。慢慢地,它们不只让骨髓本身负担变大,还会对全身健康带来连锁反应。

简单来说,骨髓瘤不是简单的骨头问题,而是血液肿瘤,主要影响中老年人。在中国,每年新发病例约为每十万人1-2人,不过随着人口老龄化,这个数字正在上升。和很多慢性病一样,早期可能没有特别明显的不适,所以对它多一点了解,对自己和家人都有好处。

02 哪些身体信号要警惕?⚠️

很多疾病的“预警”其实就在日常小细节里。多数人起初也许只是偶然感到腰背微酸,或是上下楼梯时膝部、肋骨有些说不清的小痛。当然,运动过度也会这样,不一定就是大问题。但如果下面这些情况反复出现,就要打起精神:

  • 1. 骨痛加重:起初只是轻微不适,活动后变严重,有时夜间也会痛。比如有位女性朋友,起初只是偶尔腰部不适,后来疼痛加剧,甚至难以下床。
  • 2. 持续疲乏无力:休息后还是觉得累,像瘪了气的皮球。一天比一天重,不是单纯的劳累能解释。
  • 3. 反复贫血:脸色变得苍白,经常心慌气短。常规体检时,血红蛋白总是偏低。
  • 4. 尿量减少或泡沫尿:肾脏功能负担变大时,有人会发现小便量下滑,或者尿液有异常泡沫。
  • 5. 不明原因的体重减轻:短时间内体重不停下降,又找不到明确的理由。
  • 6. 易感染:髓瘤压制了正常免疫细胞,可能出现反复感冒、皮肤感染或肺部炎症。

其实这些信号很容易和普通劳损、缺铁性贫血等混淆。如果出现以上多个现象,而且症状逐步加重,就不要犹豫,最好尽早做个血液与相关检查。

03 为什么会得多发性骨髓瘤?🧬

多发性骨髓瘤的具体成因目前还不是百分百明确,但可以肯定和“基因变化”与免疫系统异常密切有关。慢慢长大的时候,浆细胞负责帮助身体抵抗外敌(比如细菌和病毒)。可有时候,某些基因突变发生,让部分浆细胞变得不受控制,开始异常繁殖。

高发因素大概有这些:

  • 1. 年龄增长:大多数患者都是50岁以上,年龄越大,风险随之上升(参考:Kazandjian D, 2016)。
  • 2. 家族遗传:有亲属患骨髓瘤或相关血液病的人,风险比别人高一些。
  • 3. 环境因素:长期接触某些化工物质(如苯)、放射性物质的人群,患病概率有所增加(Raab MS et al., 2009)。
  • 4. 生活习惯:吸烟、肥胖等被认为和疾病发生有关。比如前文那位女性患者,就有吸烟史,说明生活方式同样很重要。
  • 5. 性别差异:男性发病略高于女性,这可能与激素和生活暴露有关。

这说明,虽然没办法完全预防所有风险,但提前做好生活习惯管理,对健康总有益处。

参考文献: Kazandjian D. Multiple myeloma epidemiology and survival: A unique malignancy. Semin Oncol. 2016;43(6):676-681.
Raab MS, Podar K, et al. Multiple myeloma. Lancet. 2009;374(9686):324-339.

04 骨髓瘤该怎么查出来?🔬

一旦身体有了异常,想确定是不是多发性骨髓瘤,医生通常会根据症状安排下面几类检查:

  • 1. 血液检查:主要看血红蛋白、白蛋白、球蛋白还有肾功能指标。如果球蛋白偏高而白蛋白下降,就要多留心(Kumar SK et al., 2017)。
  • 2. 骨髓穿刺:这个稍显“硬核”,需要取一点骨髓组织,直接查看浆细胞数量和形态,有利于最终确诊。
  • 3. 影像学检查:骨痛或骨折患者,做X线、CT、MRI可检查骨骼是否出现空洞、萎缩,判断骨组织破坏范围。
  • 4. 免疫球蛋白(蛋白电泳):确定浆细胞分泌的异常蛋白类型,是诊断及分型重要依据。

其实,不是所有的骨及血液问题都意味着癌症。但如果身边有人出现反复严重骨痛和贫血,建议尽早去正规医院血液科就诊,这样才能早点明确病情,对症治疗。

参考文献: Kumar SK, Callander NS, Hillengass J, et al. NCCN Guidelines Insights: Multiple Myeloma, Version 1.2018. J Natl Compr Canc Netw. 2017;15(2):230-239.

05 骨髓瘤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治疗方案也会有不小的差别。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方式,常常需要联合应用:

  • 1. 化疗:传统的药物治疗,主要目的是抑制骨髓里异常浆细胞的扩张。副作用主要体现在白细胞和血小板下降,有时会让抵抗力下降。
  • 2. 免疫调节:通过调动自身免疫系统,增强抗击异常细胞的能力。部分新型药物副作用小,部分会带来皮疹、疲乏等影响。
  • 3. 靶向治疗:专门针对特定分子机制,有些患者对靶向药物反应好,有些人则差别明显。
  • 4. 抗骨药物:比如唑来膦酸,能抑制骨质破坏、预防骨折,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5. 支持治疗:包括贫血用药、调节血压、营养支持等,帮助缓解症状,改善体力。

举个具体例子,一位合并肾功能不全、高血压和骨折的女性患者,刚开始接受BD方案化疗,因副作用调整为VRD方案,并定期用唑来膦酸保护骨骼。虽然化疗期间出现白细胞、血小板下降,好在及时处理后都能恢复。这个案例说明,规范治疗与动态调整是应对复杂病情的关键。

治疗期间,关注体力变化、血压波动、药物副反应,以及血常规、肾功能等动态指标,有问题及时和血液科医生沟通,往往比单纯忍耐更重要。

参考文献: Rajkumar SV, Kumar S. Multiple myeloma: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Mayo Clin Proc. 2016;91(1):101-119.

06 生活中怎么科学管理骨髓瘤?🌱

正确的生活方式和科学管理同样重要,不仅能改善身体状况,还能缓冲治疗副作用,提高幸福感。这里有一些值得坚持的原则:

  • 均衡饮食:建议多品尝新鲜蔬菜和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深色绿叶菜、豆制品、瘦肉、鱼等。比如,西兰花➕维生素C丰富,能增强免疫恢复,餐桌不妨经常安排。
  • 适当锻炼:以步行为主,轻松伸展。如果体力许可,可以尝试慢步、太极、小范围瑜伽。锻炼能帮忙保持血液循环,也缓解骨关节僵硬。
  • 心理支持:和家人朋友多交流,必要时可以寻求专业心理咨询。把压力说出来,也许会轻松不少。
  • 血压管理:部分患者伴有高血压,按时服药,利用家庭血压计自测,每周记录一次。有助提前发现异常并主动调整方案。
  • 定期复查:治疗结束后,定期去医院做血常规、生化、免疫球蛋白检测,一般三个月一次比较合适。出现骨痛加重、贫血、感染症状时,尽快就医,别用抗生素自行缓解。
  • 日常小贴士:居家要防跌倒,早晚温差大时注意保暖。睡眠质量同样重要,适合的话,午休片刻能恢复精力。

这些管理措施看似“鸡毛蒜皮”,但正是日常小细节决定了长期健康。如果能把每一步都做好,就是对疾病控制最有效的“反攻”。

参考文献

  • Kazandjian D. (2016). Multiple myeloma epidemiology and survival: A unique malignancy. Semin Oncol, 43(6):676-681. [PubMed]
  • Raab MS, Podar K, et al. (2009). Multiple myeloma. Lancet, 374(9686):324-339. [PubMed]
  • Kumar SK, Callander NS, Hillengass J, et al. (2017). NCCN Guidelines Insights: Multiple Myeloma, Version 1.2018. J Natl Compr Canc Netw, 15(2):230-239. [NCCN]
  • Rajkumar SV, Kumar S. (2016). Multiple myeloma: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Mayo Clin Proc, 91(1):101-119. [PubM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