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了解乳腺癌:症状、致病机制与治疗方法

  • 122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了解乳腺癌:症状、致病机制与治疗方法封面图

了解乳腺癌:症状、致病机制与治疗方法

👀 01 什么是乳腺癌?

有一天,办公室里的同事偶然聊到一则新闻:某知名男演员确诊罕见的乳腺癌。大家不免好奇,乳腺癌不是很多女性才会得吗?其实,乳腺癌是一种乳腺组织发生异常增生的恶性肿瘤,虽然大多数患者为女性,但男性也有极小概率发病(约0.5-1%[1])。
乳腺癌的“起点”大多源自乳房内的乳管或腺泡,肿瘤起初常常只有几毫米,不容易被发现。这种异常细胞处于微小规模时,对身体几乎没有任何影响,但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并处理,就会逐渐演变成肿块,甚至发生转移。简单来说,乳腺癌就像乳房组织里的“不速之客”,如果早早就被识别,就大大增加了治愈机会。

🧐 02 乳腺癌的主要症状有哪些?

1.难以察觉的早期变化:乳腺癌刚出现时,常常悄无声息。偶尔在洗澡或换衣时,能摸到一个小硬结,却完全不疼。大多数患者这个阶段没有任何不适。
2.明显警示信号:随着肿瘤增大,下列变化可能出现:
· 乳房形状改变、局部皮肤凹陷或发红
· 乳头位置异常,甚至有分泌物流出,偶见带血
· 腋窝能摸到较硬的小包块

案例启示:比如之前遇到一位49岁的男性朋友,因为左乳头轻微凹陷、偶尔有皮肤红斑,一年多未在意,后来发展为多发性骨转移,这个例子提醒我们,乳房异常变化绝不只是女性关心的话题。
这说明,别忽视任何小细节,尤其是持续存在的乳房或腋下异常变化。

🧬 03 为什么会患上乳腺癌?

说起来,乳腺癌的发生并没有单一的“罪魁祸首”。现代研究表明,这里面涉及多方面因素[2]
· 遗传因素:有乳腺癌家族史的人风险更高,比如BRCA1、BRCA2等基因存在异常时,乳腺癌发病率大幅提升。
· 激素影响:雌激素过多、绝经后激素补充治疗、很晚才生育等都会增加风险。体内激素水平变化,让乳腺细胞更容易“走上歧途”。
· 年龄增长:乳腺癌的威胁随着年龄上涨。大多数患者在40岁后才被诊断。
· 生活方式:长期高热量饮食、缺乏运动、吸烟酗酒等现代习惯,都会对乳腺健康造成影响。
· 环境暴露:辐射、特殊化学品长期接触,也和乳腺癌风险相关。

研究指出,接近一半的乳腺癌患者其实没有明显危险因素。也就是说,没有家族史也不代表无限安全。不过,从整体数据看,改善生活方式还是有实际好处的。

🔬 04 诊断乳腺癌,应该做哪些检查?

一旦发现可疑症状,最直接的步骤是到正规医院乳腺外科或肿瘤科就诊。乳腺癌的诊断需要影像学联合病理检查,具体包括:
· 乳腺X线(钼靶):适合中老年女性,分辨肿块性质
· 乳腺超声:对年轻人乳腺密度高的情况更灵敏
· 磁共振(MRI):边界模糊、复发风险评估时提供更多信息
· 组织活检:通过穿刺获取肿块细胞,是确定诊断的“金标准”
检查方案会因个体差异调整,比如前面案例男士,确诊时就做了影像、活检和免疫组化分析。这一组合有助于明确肿瘤分型和分期,为后续治疗制定针对性方案。

别忘了,任何乳房或腋下新出现的肿块都应该由专业医生判断,避免自行“观察”等待。

💊 05 乳腺癌有哪些治疗方式?

乳腺癌的治疗千人千面,需要根据肿瘤类型、分期和个人身体状况综合决定。主要方式包括:
1. 手术切除:早期小肿块可采用保乳手术,范围扩大时可能需要切除整个乳房,有时还需清扫腋下淋巴结。
2. 化疗:通过注射药物杀死体内异常细胞,一般在手术前后辅助使用,对于存在转移(如前述病例的骨转移)时更常用。
3. 放疗:局部肿瘤或手术后,借助高能射线进一步清除残余病灶,降低复发风险。
4. 内分泌治疗: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经常会用到抑制激素水平的药物来延缓病情进展。比如案例中的阿贝西利、来曲唑、戈舍瑞林联合应用,就是针对激素敏感型肿瘤。
5. 靶向治疗:针对特定分子异常的乳腺癌(如Her-2阳性),采用针对性药物,精准阻断肿瘤生长信号。
临床上,有些患者还会在常规治疗外尝试中医辅助、升白细胞药物等,目的在于减轻副作用、提升体能。

乳腺癌治疗强调“多学科合作,一人一策”。比如那位49岁男士,化疗+内分泌治疗为主,期间因肝损伤调整药物,配合骨转移管理和中医辅助,住院调整就治疗耐受性带来帮助。这样的个案说明,治疗乳腺癌的路不是单一的,更像一次“修复工程”,需要全科团队共同配合。

🍎 06 如何管理健康与科学生活?

乳腺癌的患者以及高风险人群可以通过生活方式调整辅助治疗和预防复发。这里侧重说一些在实际生活中容易落实的方法,不会重复前面关于风险的讨论:
1. 合理膳食
  · 新鲜蔬果 + 多种维生素和植物抗氧化成分,帮助细胞维持正常代谢,建议每天摄入400g以上。
  · 深海鱼 + 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有助于维持激素平衡,每周食用1-2次为宜。
  · 全谷物与豆类 + 膳食纤维丰富,有助肠道健康,建议每日替换部分主食。
2. 规律锻炼
· 适度运动能降低乳腺癌复发风险,比如每周中等强度锻炼150分钟。
3. 良好作息
· 睡眠充足有助恢复免疫力,熬夜和作息紊乱会影响身体自我修复。
4. 积极心态
· 和家人朋友多沟通,有必要可以寻求专业心理帮助,这对于提高生活质量很有帮助。
5. 定期复查
· 按照主诊医生建议定期随访和相关检查,有助及早发现异常,提前干预。

忽略身体的细微信号会错失最佳干预时机,合理生活方式则为康复提供了宝贵的保障。这不是高不可攀的小目标,其实细节决定了健康的基础。

🔖 参考文献

  • [1]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24). Breast cancer: Key facts. Retrieved from https://www.who.int/news-room/fact-sheets/detail/breast-cancer
  • [2] Narod, S. A. (2011). Breast cancer in men. Nature Reviews Clinical Oncology, 8(12), 683-692. https://doi.org/10.1038/nrclinonc.2011.165
  • [3] Harbeck, N., Penault-Llorca, F., Cortes, J., Gnant, M., Houssami, N., Poortmans, P., ... & Cardoso, F. (2019). Breast cancer. Nature Reviews Disease Primers, 5, Article 66. https://doi.org/10.1038/s41572-019-0111-2
  • [4] Early Breast Cancer Trialists' Collaborative Group (EBCTCG). (2015). Relevance of breast cancer hormone receptors and other factors to the efficacy of adjuvant tamoxifen: patient-level meta-analysis of randomised trials. Lancet, 378(9793), 771–784. https://doi.org/10.1016/S0140-6736(11)60993-8
  • [5] Lagergren, J., & Mattsson, F. (2020). Lifestyle factors and risks of breast cancer. Cancer Medicine, 9(14), 4905-4912. https://doi.org/10.1002/cam4.3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