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子宫内膜癌:你应该掌握的关键知识

  • 11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子宫内膜癌:你应该掌握的关键知识封面图

子宫内膜癌:你应该掌握的关键知识

在日常生活中,女性可能会遇到各种身体的小变化。有时,简单的不适或突如其来的出血,常常容易被误以为是“上火”或年纪使然。但实际上,有些看似普通的症状,背后却可能隐藏着较为复杂的原因。子宫内膜癌其实并不罕见,随着人们年龄的增长,尤其是绝经期后,应该多了解这方面的基本知识。如果你或者你关心的人正面临妇科方面的疑问,不妨从这里开始,耐心读一读。

01 子宫内膜癌是什么?

子宫内膜癌,也有人叫它“子宫体癌”,它是在子宫内部薄薄的内膜上出现的异常细胞。说它常见,并不夸张——它是女性生殖器官中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

简单来说,子宫内膜正常情况下每个月都会经历增厚、剥落(就是月经),如果某些刺激让内膜的细胞“走偏”,开始无规律地生长,这时候就有可能发展为癌症。尤其是绝经以后,身体激素变化,内膜变薄了,但肿瘤偏偏喜欢找这样的“脆弱点”落脚。

子宫内膜癌的大多数患者都是中年或中老年女性,很少在年轻人群中见到。发生率随着年龄明显增加。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变化,发病趋势还有年轻化的倾向。所以,不论年龄大小,女性都需要了解这类疾病的基础知识。

02 子宫内膜癌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子宫内膜癌多数时候并不是“闪亮登场”,它的早期信号往往很轻微。有时,绝经多年的女性突然阴道又有了点滴出血,偶尔自己也说“没啥大不了”。但事实上,这类“小出血”可能是身体在发出信号。

  • 异常阴道出血⚠️:绝经后的女性是高危人群。如果没有来月经了却又出现阴道流血,无论量多量少,都要引起重视。年轻女性如果出现经期外异常流血,也不要掉以轻心。
  • 持续分泌物:有些患者会出现带有颜色、带血、或气味不寻常的阴道分泌物流出。
  • 盆腔不适:到了中后期,部分人会有下腹或骨盆部份持续闷痛,有时还会伴随压迫感。
  • 尿频、尿急:肿瘤长大后可能压迫到膀胱,导致上厕所次数明显增多。
  • 性交疼痛:个别女性会在房事时感到不适甚至疼痛。

这里分享一个实际例子:一位56岁的女性患者,在绝经后出现了阴道少量出血,初时没以为意,后来因为出血次数变多且有轻微腹痛,就医后发现为早期子宫内膜癌。
其实,类似“旧病复发”(即绝经后出血)的信号,绝对不能当成小毛病拖延。有任何自己解释不通的异常出血,最好的做法是尽早去医院妇科查明情况。

03 导致子宫内膜癌的主要风险因素是什么?

有人疑惑:我不抽烟不喝酒,生活也很规矩,怎么还会遇到这类病?实际上,子宫内膜癌涉及多个方面的风险因素,很多都与生活习惯和身体状况密切相关。分几条来讲——

  • 激素失衡:体内雌激素水平长期偏高,会让子宫内膜反复刺激,增加癌变机会。例如有的人多囊卵巢综合症、长期应用单一雌激素激素替代治疗,都是风险点。
    研究显示,只有雌激素、没有孕激素“制衡”时,内膜细胞易发生异常生长(Smith et al., 2021)。
  • 肥胖:脂肪组织会促进雌激素生成,因此体重基数大的人,内膜癌风险显著升高。🍔
  • 糖尿病、高血压:慢性代谢类疾病容易让身体长期处于低水平炎症,给异常细胞可乘之机。有数据显示,患有这两类疾病的女性,内膜癌风险增加约30%-60%(Siegel et al., 2020)。
  • 年龄和家族史:随着年龄增长,尤其绝经后风险大幅增加。如果直系亲属有子宫内膜癌以及遗传性肿瘤综合征(如林奇综合征等),自身风险也随之叠加。
  • 生育、经期情况:未曾怀孕或者初潮较早、绝经较晚,代表内膜暴露于激素刺激的累计时间长,癌变机会相对更多。

总体看来,胖、慢病、激素不平衡和遗传,是最主要的几类“推手”。所以,即使目前自己感觉身体还不错,有上述风险点的朋友,也要格外关注子宫健康。

04 子宫内膜癌如何进行诊断?

很多人谈癌色变,部分原因来自对检查“流程”不了解。其实,诊断子宫内膜癌并不是想象中的那样复杂和可怕,先从简单的检查做起,再一步步确认。

  1. 妇科超声:一般首选超声(B超),经阴道探头可以较精确地观察子宫内膜是否异常增厚或有肿块。
  2. 宫腔镜或内膜活检:如果超声发现有疑点,接下来会用一根很细的采样管伸进子宫,轻轻吸取一点内膜组织送病理检查。这一过程快速且可控,大部分人不需要全麻,疼痛感较低。
  3. 影像学检查:若有发现明确肿块或需要评价癌症分期,医生可能会安排CT或MRI扫描,以判断肿瘤有没有扩散。
  4.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生化等,主要用于了解身体的整体状况和对治疗方案的耐受性评估。

以2025年6月入院的一例患者为例:这位56岁的女性,因绝经后出血入院,首先通过妇科超声发现子宫内膜增厚,进一步进行组织活检,确诊为子宫内膜样腺癌。全套检查用时不长,随即进入后续治疗阶段。这说明,早期就诊、早期检查,有助于在疾病尚未扩散前获得良好的治疗时机。

对于多数疑难妇科出血,初步检查基本在门诊即可完成,无需过度担心。如果有持续出血或影像学有明确肿块的,才需要住院进一步处理。

05 子宫内膜癌的治疗选择与效果如何?

子宫内膜癌的治疗方案多样,主要根据病情分期和个人健康状况来定。用一句话讲,“早发现、治愈率高;分期晚,治疗选择变多但复杂”。

  • 手术治疗:对于大多数早期患者,手术切除子宫和两侧附件(输卵管及卵巢)是首选。术后一般恢复较快,且并发症较少。
  • 化疗和放疗:针对已经有扩散迹象或分期较晚的患者,可能联合使用放化疗,比如紫杉醇+顺铂方案就是较常用的组合,用以杀灭残余癌细胞、降低复发率。化疗期间常见的不适如恶心、脱发、免疫力下降等,都有一定的对症措施缓解。
  • 激素治疗:某些激素受体阳性的肿瘤患者,可试用孕激素治疗,尤其针对一些身体条件不允许手术或年纪较大的朋友。

从实际效果上看,单纯手术的患者中,1期治愈率往往可超过90%。如果结合放疗、化疗,许多患者也能够长期带瘤生存。有研究显示,规范治疗的整体五年生存率在80%左右(Creasman et al., 2021)。

56岁的患者例子再次提醒我们,有高血压、糖尿病等背景的人群,只要规范接受治疗,同样有望获得良好预后。比如在她的康复过程中,辅助药物如止吐、护胃等发挥了减轻化疗副作用的重要作用。

一点要记住: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定期监测血液、肝肾功能、泌尿系统及病情变化,一旦有异常及时回医院复查。不建议自己随意增减药物或延后复查周期。

06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降低子宫内膜癌风险?

关于子宫内膜癌的预防,最实在的建议其实就在日常生活点滴之中。大家真正能够掌握、随时调整的,就是自己的生活方式。这里整理了一些简单易行的方法:

  • 多吃蔬菜水果🥗:富含抗氧化成分,比如菠菜、西蓝花、柑橘、蓝莓等,有助于保护细胞不被损伤。建议每顿饭都搭配新鲜的绿色蔬菜,水果最好选择季节性的。
  • 均衡蛋白摄入:豆制品、蛋类、鱼和瘦肉能为身体修复和代谢提供原料。每天一小碗豆浆或适量鸡蛋、水煮鱼片,都是不错的选择。
  • 适度运动🏃:每周快走、游泳、骑自行车等累计150分钟,有助于控制体重,调节身体激素水平。
  • 维持健康体重:身材不是关键,但健康体脂决定激素平衡。体型较大的朋友可以先设定合理的小目标,逐步减重更容易坚持下去。
  • 定期体检:绝经后女性,建议每年做一次妇科B超,尤其有家族史的人,不要忽视例行妇检。如果有经期外异常出血,一定要第一时间就医。
  • 保持积极心态🌸:遇到身体变化,不要过度焦虑。有健康疑问随时和医生沟通,找到适合自己的健康路径。

如果发现自己有不明原因的阴道出血、分泌物改变、或下腹部持续不适,就该及时联系专业妇科医生。千万别拖延。选择正规三甲医院或有良好口碑的平价医疗机构即可。

最后,女性每年一次的妇科例行检查是最经济、实用的“防火墙”。这不仅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家人和未来生活的投资。

参考文献

  1. Siegel, R. L., Miller, K. D., Fuchs, H. E., & Jemal, A. (2020). Cancer statistics, 2020. CA: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 70(1), 7-30. https://doi.org/10.3322/caac.21590
  2. Smith, R. A., Andrews, K. S., Brooks, D., et al. (2021). Cancer screening in the United States, 2021: A Review of Current American Cancer Society Guidelines and Current Issues in Cancer Screening. CA: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 71(1), 45-67. https://doi.org/10.3322/caac.21660
  3. Creasman, W. T., Mutch, D. G., & Herzog, T. J. (2021). Carcinoma of the corpus uteri.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ynecology & Obstetrics, 155(S1), 45-60. https://doi.org/10.1002/ijgo.13765
  4. Dana-Farber Cancer Institute. (2023). What are the symptoms of endometrial cancer? https://blog.dana-farber.org/insight/2023/06/what-are-the-symptoms-of-endometrial-canc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