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麻醉在腹股沟疝手术中的应用:您需要了解的常识与应对策略

  • 6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麻醉在腹股沟疝手术中的应用:您需要了解的常识与应对策略封面图
麻醉在腹股沟疝手术中的应用:您需要了解的常识与应对策略

01 其实,麻醉在这类手术中发挥着什么作用?

在医院里聊起做手术,总绕不开“麻醉”这几个字。遇到腹股沟疝气,尤其对于年纪稍大的患者,一进手术室就会有人关心:“会疼吗?能不能受得了?”

简单来讲,麻醉的目的就是让患者手术时安全、无痛,减少不舒适。医生不仅关注患者能不能维持良好的生命体征,也希望手术过程平稳,术后能恢复得快。这种保障,不仅仅是安慰,更是整个手术成功的“定心丸”。像堵住漏水的管道,麻醉就是帮你“关阀门”的那把钥匙。

对于疝气修补这类计划性较强的手术,麻醉团队和手术团队要密切配合。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家人、医生一再叮嘱:别自行停药,提前沟通过敏情况,都是手术能顺利进行的重要步骤。
🩺

02 手术过程里都监测哪些身体指标?

说起麻醉,很多人第一反应是“会不会醒不了”。其实,安全第一,医生会实时监测你的心率、血压、呼吸和血氧。

这些仪器读数,让医护人员随时掌控你的身体情况,就像给汽车上了智能监控,一旦发现指标波动,就能立即处理。比如,心跳忽然加快,麻醉师会快速评估是紧张、药物反应,还是有其他情况。

对于高龄患者,上台前的所有抽血、心电图等检查,目的也是为麻醉安全导航。这其实是在“为手术提前设好安全防线”,降低风险。 👩‍⚕️

03 腹股沟疝手术常见麻醉类型有哪些?分别适合什么人?

腹股沟疝修补手术有不同麻醉方案,常用的有两大类:
  • 全身麻醉:适合需要腹腔镜(微创)手术、患有双侧疝、或者对局部麻醉有顾虑的人。病人手术时完全入睡,术后逐渐清醒。适合痛感极度敏感或紧张、操作范围较大的手术。
  • 局部麻醉:多用于传统开放式手术,适合高龄或有慢性基础病、全身麻醉风险较高的患者。打麻药只麻醉手术区域,人始终保持清醒,减少对全身的影响。
💉
以71岁男性、体重80kg这位患者为例,医生会权衡他的年龄、体质,可能选择风险更小的麻醉方式。这个决定是量身定制的,目的是让手术配合度高、风险低。

04 为什么“围术期麻醉管理”同样重要?

不少人以为麻醉只是“睡一觉”的事,手术后就没它什么事了。其实,术后疼痛管理也是麻醉工作的一部分。

科学的镇痛不仅能缓解不适,更有助于恢复。比如,手术结束后及时给药,可以防止一觉醒来“刀口生疼”,同时降低因疼痛引起的血压、心率波动。据文献报道,良好的术后镇痛促进了老年患者早期活动,减少了并发症(Bansal et al., 2018)。

🙏 手术团队会根据你的疼痛程度安排用药,必要时还会用物理镇痛辅助,比如冷敷或者改变体位。这部分管理,决定了术后是否能顺利下地、早些出院。

05 麻醉有哪些风险和并发症?出现时该如何应对?

就像上车前系安全带,手术前患者和家属都在担心麻醉风险。虽说现代麻醉已经很成熟,但偶发的意外还是不可避免。

可能的麻醉风险有:
  • 过敏反应:麻药成分或者其他药物引发皮疹、喉头水肿。症状轻时皮肤发红,重则引发呼吸困难,需紧急处理。
  • 呼吸抑制:麻醉剂量过高或者本身肺功能较弱,可能出现呼吸变浅或短暂暂停。这时麻醉师会迅速干预,调整药物,必要时辅助呼吸。
  • 心血管系统波动:部分患者术中心跳快慢交替或者血压上下波动,通常通过调整麻醉药或补液即可纠正。
  • 其他偶发:术后头晕、恶心、短暂迷糊,大多是药物代谢的自然反应,一般可自愈。极少数人出现意识障碍或神经损伤,需要密切观察。
⚠️ 实际案例中,这位71岁男性患者无药物过敏史,但仍提前做了血液筛查。手术当天医生反复确认信息,正是为了及时规避潜在风险。

06 术后要如何康复,有哪些实用建议?

手术做完,进入恢复阶段,麻醉的影响和护理同样重要。

首先,局部麻药药效消退后,可能感觉轻度不适,这时候按照医生安排按时服用镇痛药即可。如果术后出现恶心、乏力,大多无需过度担心,是麻醉剂逐渐代谢的正常现象。

事实上,最需要关注的是切口愈合、肢体活动。医生会建议适当下地走动,有利于血液循环和肠道恢复,减少血栓风险。改善恢复的生活细节还包括:
  • 养成定期观察切口的习惯,有渗液、红肿要及时告知医护。
  • 如有持续疼痛、频繁头晕、视物模糊等异常反应,要马上反馈,不可自己随意加药。
  • 按照医嘱进行饮食调整,少油腻多蔬果,促进肠道通畅。
  • 手术当天一般会限制饮食,第二天根据恢复情况慢慢加量。
恢复期间不宜剧烈活动,大致2—4周内避免重体力劳动。用这种逐步调整的节奏,手术后的康复会更平稳。

07 腹股沟疝的风险因素,都有哪些“幕后推手”?

梳理腹股沟疝的形成原因时,除了先天的腹壁薄弱,还有后天的影响。

医学研究发现(Mayo Clinic, 2021),以下几类人疝气风险更高:
  • 男性:比女性发病率高出数倍。
  • 高龄:随着年龄增长,腹壁肌肉逐渐变松,抵抗力下降。
  • 家族史:有亲属曾经做过疝修补者,发病风险升高。
  • 慢性咳嗽或便秘:多次用力咳嗽、长期排便困难,腹内压力反复增加。
  • 肥胖、妊娠:体重增加、腹腔压力高的人群,腹壁更容易出现薄弱点。
  • 曾进行腹壁手术:术后疤痕区可能成为新疝口。
简单来说,日常举重、吸烟造成的咳嗽,或者腹部剧烈用力,也有可能促发这种“小麻烦”。不过,只要日常生活中注意细节,可以显著降低患病率。

08 饮食与生活习惯,怎么帮助预防腹股沟疝?

预防疝气,关键在保持合理体重、增强腹壁肌肉,还有让肠道更顺畅。

日常推荐:
  • 多吃新鲜蔬菜和全谷类,这些高纤维食物能促进肠道蠕动,减少用力排便的机会。
  • 适度锻炼腹部和核心力量,如平板支撑等动作能提高腹部的支撑力和弹性。
  • 戒烟可以减轻慢性咳嗽的发生,降低腹壁压力。
推荐饮食组合:燕麦混搭坚果+水果沙拉,既有纤维,也保证了微量元素的补充。对于身体状况较差的人,最好咨询医生和营养师后再调整饮食和锻炼方式。

健康提醒:如发现腹股沟部有隆起,站立、咳嗽或用力时明显,建议尽早就诊;有红肿、压痛时要格外小心。这类投诉及时就医,早发现早处理,效果往往更好。 🥗

09 结语

腹股沟疝虽然并不少见,但只要了解手术、麻醉的基本知识,做好术前准备和术后康复,大部分人都能顺利过关。

对于即将接受这类手术的群体,提前和麻醉科医生沟通健康史、用药情况,配合理性的康复锻炼,能让手术和身体恢复都更加顺利。医疗团队的目标,从来都是用最温和的方式,帮助大家顺利跨过手术这道“关口”。

参考文献

  • Bansal, P., Saxena, P., Agrawal, R., & Agarwal, S. (2018). Postoperative pain management in patients undergoing inguinal hernia repair: A review. Indian Journal of Surgery, 80(6), 560–568.
  • Mayo Clinic. (2021). Inguinal hernia - Symptoms and causes. Retrieved from https://www.mayoclinic.org/diseases-conditions/inguinal-hernia/symptoms-causes/syc-20351547
  • Cawthorn, T. R., et al. (2013). Strategies to reduce complications in inguinal hernia repair.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Surgeons, 216(2), 290-298.